广场舞备受喜爱的社会学原因溯源.docx
9页广场舞备受喜爱的社会学原因溯源 热比罕·阿卜杜合力力a,郭丽娜b,哈尼克孜·买买提a(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社会科学学院;b.公共管理系,上海 201620)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步从追求物质享受提升到追求精神享受作为体育健身舞蹈,广场舞是一种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广场文化的重要表演形式,深得人民喜爱,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从体育、健身等视角切入,本文则从其备受居民喜爱的原因入手,分析其背后是否有着深刻的社会学原因关键词:广场舞;社会学;人际交往C913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2015)16-0139-02收稿日期:2015-04-15作者简介:热比罕·阿卜杜合力力(1993-),女(维吾尔族),新疆洛浦人,本科,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作为体育健身舞蹈,广场舞是一种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广场文化的重要表演形式,深得民间喜爱近些年,广场舞发展迅速,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是围绕广场舞的起源、概念界定、分类、特征、价值等内容展开,其研究方法多是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法等实证方法,但其研究主要是从体育、健身等视角切入。
实际上,广场舞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如其备受居民喜爱的原因分析,其背后是否有着深刻的社会学原因?本文尝试从多元角度进行剖析一、广场舞的现状与发展历程基于其动作简单、节奏欢快等,让从来没有学过舞蹈的人能很快记住,广场舞动作幅度小以至于人们跳的时候不吃力广场舞作为体育健身舞蹈,能让人们的精神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得到放松,在放松的同时获得乐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因此可以认为,广场舞它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的重要表演形式,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广场舞活跃在各个公共空间,几乎遍布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就拿上海市区和郊区来说,这里除了刮风下雨等特殊天气外,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有很多人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周围围着一圈人,也跃跃欲试,每天都会有新加入的成员关于广场舞,不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探讨(孙林,2008;牟顶红,2010)对于广场舞定义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的现实表明,广场舞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不仅是在含义界定方面,还包括这项运动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把握、参与人群的特征、社会功能等更为深入的内容。
这要求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多关注民生特别是广场舞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方面广场舞在社区治理中会起作用吗?广场舞对社区起积极作用还是产生负面影响,这都是通过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讨论来研究的问题随着国际排舞的引入,体育舞蹈的快速发展和民族民间舞蹈的挖掘,广场舞的内容形式将会迅速丰富起来;广场舞的健身功能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体现;广场舞必将成为更多人休闲锻炼的首选形式,会吸引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加入其中广场舞的健康发展也会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做出有力贡献二、广场舞备受喜爱的原因(一)实际原因近年来,广场舞在国内外引发了一股强烈不满和反对的浪潮作为广场舞的主要参与者,老年人受到了人们的各种限制、批评国内一些媒体纷纷报道老年人缺少基本公共教育、理智和知识社会上的讨论似乎很好地分析了广场舞扰民的现象然而,我们是否对老年人太过于轻视、冷酷?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广场舞问题目前不少中老年人经济条件还不错,但是他们还是保持着勤俭的生活习惯旅游、登山或者室内娱乐场所等这些休闲成本相对来说较高,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此外,参与广场舞的中老年人不仅仅是以健身为目的,更像是一群寂寞的老年人在一起抱团取暖。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很难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因此广场舞成为了他们交流和相互慰藉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广场舞不但健身还可以跟很多同龄人一起聊天广场舞流行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如今中老年人的娱乐方式少,活动场所匮乏在某社区一项有关老年文化活动的调查中,显示有68%的老年人每次参与活动的时间在1~5个小时以上,有6%的老年人没有时间参加活动;有72%的老年人选择隔三差五参加活动,有18%的老年人选择一个月参加一次活动这充分说明,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参加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愿望不断增强,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他们的积极性如今老年人的休闲场所、手段和设施相对比较缺乏,不少老年人对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并不满意虽然老年人退休后会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但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和生活小区,利用社区设施进行户外运动、打麻将玩纸牌、参加群众性文体活动(如跳健身舞、交谊舞、扭秧歌等),活动内容非常单一同时,社区街道组织开展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缺乏持续性、周期性这都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娱乐文化需求二)广场舞参与者个体原因广场舞跟其他表演类舞蹈不同,它对服装、舞台没有要求,一片空地就是广场舞爱好者的舞台。
广场舞表演者和观众也没有界限,只要你喜欢,就可以跟着一起学习广场舞是一种很简单的舞蹈,动作简单易学,让从来没有学过舞蹈的人能很快记住;广场舞动作幅度小,简单易学,且广场舞集体性很强,广场舞总是以集体参与的形式呈现,人数多,气氛也融洽、欢快三)实现了参与者的社会双层融入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组织,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融入广场舞作为一种居民自发的群体性活动,它参与者众多问卷调查显示:参与广场舞的群体中有17.6%是从外地流入城市的年轻人或农民人们改善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与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已成为人口流动强大的力量源泉即使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人们仍然千方百计努力克服流动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涌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但是对外地人来说融入当前社会还是一个挑战只有当流动人口对流入地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时,才能说他们比较顺利地融入了流入地社会尽管流动人口中有相当部分是长期工作生活在流入地,已经成为流入地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整个社会主要的劳动力组成部分,他们的活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很多流动人口看来,流入地社会依然是“外在的”和“他们的”,而并不认为是“我们的”。
据调查,有些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了5年以上、部分甚至在10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当问及他们对流入地社会的看法时,相当多的人承认自己与当地人交往甚少、很少参与当地社区的组织和活动,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是当地社会的真正成员,只不过是暂时寄居而已可以说,在流动人口中这种漂泊的感受和心态是十分普遍的,而这种漂泊感正是缺乏社会认同和归属感的表现影响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的文化和心理的隔阂,很难让他们融入一个社会我认为有效的文化和娱乐活动可以让他们很快地了解本地对于外地参与者来说,通过参与广场舞他们可以先了解本地然后小范围地融入一些人群和小区对于本地的参与者来说,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人和物,然后更好地融入小区四)人际交往参与广场舞后,多数人能感觉性格开朗、生活充实、感情丰富,长期坚持广场舞的一些中老年人不仅使健康状况有所好转而且认识很多知心朋友大多数人在工作态度、人际交往、生活状态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改变,如增强人的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广场舞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延伸了人们的交际圈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能使他们获取社会资本,学会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能体现自身价值。
很多广场舞参与者表示,在休息期间愿意与同伴交心聊天,这样他们很开心这种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现代文化素养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时间久了,会把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原则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来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获得正确的社会文化规范和社会角色,从而提高个体的素质三、健康发展的对策(一)政府加以重视当前广场舞发展的速度很快,规模已经很大,产生的问题也很多,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健康、社会和谐的事情因此,政府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在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措施来促进广场舞的科学发展,同时又避免广场舞引发的社会矛盾二)文化部门强化群众文化管理作为文化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业余文艺团队和各健身点带头人的教育引导,引导广场健身舞爱好者文明锻炼,不随意占用道路,如确实需要场地,须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控制音响音量,不超过法律规定的分贝三)建设规划部门履行好相应的责任文化部门所反映的关于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规划建设部门能在今后新城拓展、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当中多规划建设公共健身锻炼场地,以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老百姓健身锻炼的需求四)城管部门加强日常管理广场健身舞队锻炼占用公共资源现象严重的问题和噪音扰民的问题,属于城管部门管辖范围。
所以城管部门应加强日常管理,加大噪音扰民执法力度,及时制止侵占道路,影响交通和他人活动的行为参考文献:[1]孙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研究[M].武汉:湖北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2]徐清.从广场舞蹈热看市民对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J].浙江文化月刊,2013(4).[3]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24).[4]许洪文,聂胜男.莆田市广场舞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5]杨红,范蒙蒙,李林苇,焦苗苗,侯光奇.广场健身舞蹈发展前景的研究[J].理论科学,2008(5).[6]李少奇.广场舞在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19).[7]易红武.广场群众舞蹈文化现象发展特征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6(4).[8]杜萌,张亦嵘.流动人口的困惑与希冀[N].法制日报,2007-12-17(1).[9]葛孟如.试述广场舞的主要特征及作用[J].艺术天地,2014(3).[10]张卉.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思考[J].独语斜阑(教育教学期刊),2010(9).[11]左海燕.老年人参与广场舞健身运动风险意识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6):92-95.[12]云栋.业主集资26万买“高音炮”警报逼退广场舞大妈[EB/OL].(2014-03-31)[2015-03-15].jsp/newsCenter/newsDetail.jsp?id=&areaid=&typeid=&[来自www.LW];newsid=40335&xwid=3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