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依依惜别教学设计、课后反思.pdf
8页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依依惜别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阅读“ 活动建议 ”,了解活动内容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3.指导学生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 4.指导学生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5.通过读 “ 阅读材料 ” 中的文章 ,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 第一课时 一、阅读 “ 活动建议 ”,了解活动内容 1.教师:以“ 难忘小学生活 ” 为主题的综合活动 ,把我们带进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我们就要毕业分离了,此时此刻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2.学生自由阅读 “ 活动建议 ” 3.点名反馈 ,教师归纳 (1) 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 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二、谈话导入1.教师:你们观看过哪些晚会 ?都有哪些节目呢 ? 2.点名说一说 3.教师:同学们马上就要毕业了 ,我们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吧!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无论是哪种规模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那么怎样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 三、小组交流 ,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1.教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呢 ? 2.点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 :节目的类型很多 ,小品、歌舞、话剧都可以 ,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独特 ,内容要健康 ,形式要多样 4.小组讨论 ,制作节目单四、讨论制订联欢会的方案1.引导学生讨论 :联欢会的方案应包括哪些部分? 点名反馈 :联欢会的名称、目的、时间、地点、活动准备、流程 2.教师:活动的准备要做些什么呢 ? 点名反馈 :选好主题、选定节目、撰写主持人台词、布置会场、购买联欢会需要的物品、编排节目单、写活动方案等 3.引导学生对这些准备工作进行分工4.公布分工结果五、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活动 ,你有何感受 ? 作业布置 :写一封信 ,把你想对母校和老师说的话写下来,诉说自己的心声六、写临别赠言1.教师:同学们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如今我们也将别离 ,我们可以给老师和同学写写临别赠言来抒发这种不舍之情 2.师生谈话 ,拓展思维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表达对老师的什么感情? 点名反馈 :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依恋、赞扬、祝福 (2) 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 ? 点名反馈 :可以写回忆、鼓励、祝福、建议 (3) 学生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同学的赠言 (4) 集体反馈并评议 3.交流欣赏 ,互相借鉴4.课堂小结。
同学们 ,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老师的真挚感情和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5.布置作业 :把给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明确主题人们常常用红烛、园丁、绿叶、春蚕等来比喻老师的确,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是老师一路陪伴着我们 ,是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学习、生活,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期盼我们快乐成长在即将毕业之际,让我们为母校和老师写一封信首先 ,我们先看一看 “ 阅读材料 ” 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 ,看看作者在给老师的信中都说了些什么二、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1.了解书信的格式大家知道书信的格式吗 ? (开头写称呼 ,并且要顶格写 ,写上冒号 ;接下来写正文 ,也就是信的主要内容 ;然后写祝福语 ;最后,在右下角署名和写日期 , 日期一定是写在最后的 ) 2.自由朗读文章怎样理解 “ 您笑着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把我带到座位上 ”? (明确:老师和蔼可亲 ,老师把 “ 我” 领进教室 ,领到座位上 ,也领进了知识的大门受到老师的启发教育, “我” 从此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3.谈话激趣 ,激发写作欲望同学们 ,打开我们记忆的大门 ,回顾小学生活 ,浮现在脑海的是老师讲课的身影,是你获得成绩时那鼓励的微笑,是你犯错时那严厉的目光。
老师把自己的微笑化成阳光 ,把自己的心血化成雨露 ,让一棵棵桃李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而当桃李芬芳的时候 ,我们的老师也鬓发如霜雪此时,你的心头一定涌起了一种感恩的情怀请写一位老师给你带来温暖的一个片段三、阅读把握自己 ,把握美好未来 1.了解演讲的特点 (演讲稿的开头要有称呼 ,以引起演讲对象的注意 ,要使用尊称,这样显得礼貌、庄重 ;演讲稿内容要以情感人 ,激发共鸣 ;演讲稿人称上多使用第一人称 “ 我们”,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增强说服力 ) 2.朗读这篇演讲稿 ,了解其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列举网络带给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呼吁“ 科学、文明地使用网络 ” ) 四、阅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激情导入 :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 “ 花季少年 ”“花季少女 ”,青少年阶段是 “ 花样年华”“花季雨季 ” 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 ,象征着未来 ,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一位诗人以豪迈的激情为他们创作了一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朗读诗歌指导朗读 :本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奔放快乐、积极向上,对这类诗歌应该怎么朗读呢? (明确:语速稍快 ,语调适当高亢一点 ,尤其是排比句 ,要读得有气势一些。
) 3.诗歌解读 (1) 第一小节 :本小节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列举了哪些事物 ?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点? (修辞手法 :排比事物 : “ 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 ”“正在生长的力量 ” 共同点:积极向上 ,给人希望 ) (2)第二小节 :这一节有一句与第一节相照应,是哪一句呢 ? (明确: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 ) (3) 第三小节中的 “ 微风” 和“ 阳光” 代表着什么 ? (明确:诗人把自己比喻成 “ 小草” ,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 曾使小草 “ 颤抖” 过,也就是说诗人受到过 “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 的感染和鼓舞诗人也希望这些“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 传播开来 ,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少男少女们 ,使他们意志坚定 ,奋发向上 ,充满活力由此可见这里的“ 微风” 和“ 阳光” 代表着 “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 ) (4) 第四小节中诗人将忧伤抛下,变得年轻 ,充满梦想 ,诗人写自己在新事物、新思想的熏陶下的变化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 (明确:本节是第三小节诗意的进一步深化,诗人写他为 “ 少男少女们歌唱 ” 把忧伤抛在了一边 ,变得年轻了 ,对生活又充满了 “ 梦想” 和“ 渴望” 。
这里暗含诗人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诗人在去解放区以前,思想和创作低沉、压抑 ,虽然写出了一些好作品 ,但是未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勇气来到延安之后,诗人重新弹奏起生活的琴弦 , “又” 字说明诗人的 “ 梦想” 和“ 渴望” 曾一度消失 ,但现在的诗人重拾了它们,同时进一步歌颂了新事物、新思想) 4. 作业布置 :十二三岁的你 ,正值花季人生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首诗后的感受,以“ 青春的梦想 ” 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小诗教学反思我让学生自读自悟 ,感受阅读材料中的师生情、同学情,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解读 ,课堂中不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