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卖汤圆,卖汤圆.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1285604
  • 上传时间:2018-05-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卖汤圆,卖汤圆卖汤圆,卖汤圆::说财富故事,品人生百味我们的节目又和您见面了!再过两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不知道有多少观众朋友和我一样,是吃速冻汤圆过节的!这东西,可真方便了咱们的生活!说到速冻汤圆,我想给您看张照片,注意中间这两个人啊! 这二位可是中国速冻行业的重量级人物就这么张普通的合影,都能被媒体演绎出很多故事来!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三全、思念,两个速冻龙头企业的老板,他们不仅都来自郑州,而且企业都在一条街上年长的这位叫陈泽民,年轻的这位叫李伟这两位之间的事情,被传得满天飞!给您看篇文章! 主持人:主持人:您看这段话!李伟甚至在思念公司院内贴上了“食泽民生”的标语,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意是指民生都依赖食品的供给来养活,但旁人看却多了另一层理解,思念要吞掉陈泽民来求得生存……文章面市,引起一片哗然虽然思念解释,自己绝无此意但这个后起之秀的野心,与挑战行业巨头的勇气,还是让很多人佩服!要知道,李伟 1997 年才涉足速冻行业,而三全的老板陈泽民,却是中国速冻行业的探路者! 图片上就是中国最早的速冻汤圆,而它的发明者就是陈泽民他名下的三全食品厂,是中国最早的速冻企业,而三全凌汤圆,成为最早的速冻汤圆品牌。

      主持人:主持人:说起来,陈泽民发明速冻汤圆,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位问了,陈泽民以前是不是做面点的厨师啊?或者是食品厂的?要不怎么想起做这个啊?人家啊!是位白衣天使,是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而且一直做到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位置!白衣天使怎么想起做汤圆?这还是得从陈泽民家的房子说起 身为副院长的陈泽民就住在这座楼里,一家四口只有一间半屋子眼看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陈泽民开始为孩子们的未来担忧了! 陈同期:如果他们长大了以后,住房那么紧张,怎么解决住房的问题啊,结婚也需要钱啊,那么靠我的那点工资,我想是解决不了这个基本难题的,那么我就想,业余时间怎么创收一点,增加点收入 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了,陈泽民看着身边一些学历、技术都不如自己的人,靠做生意发了财,也打算去试试身手可他是副院长啊,摆小摊做生意还是有点磨不开 陈同期:我还是个地下工作者,悄悄的搞,白天上班,业余的时间策划一下由家庭来搞主持人:主持人:陈泽民的生意是从一家冷饮部开始的,为了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带来的春风,他给冷饮部起名三全!您别说,这小冷饮部的生意还真好!借来的一万五千块钱本钱,三个月就赚回来了!他还用挣来的钱,研发了新产品。

      您看这个!!夹心冰棍,现在看起来最平常不过,可上世纪 80 年代,这就是件稀罕物这个陈泽民,就凭着土办法,楞做成了人家需要投资 7、80 万才能干成的事情,做出了郑州第一根夹心冰棍,积累了自己的第一笔资金可做冰棍,季节性太强,租来的冷库,请来的工人,一到了淡季就没事情做那怎么行啊?陈泽民想起了自己的一件小东西! 这个小石磨,是陈泽民全家从四川搬回郑州时,一同带回来的本是重庆人的陈泽民,大学毕业后,又在四川生活十几年,那些年里,他学会了不少做四川小吃的手艺 陈同期:逢年过节的时候,我自己都要泡点江米啊,自己推点江米粉,自己包一点汤圆,不但我自己吃,也给周围的邻居朋友同事们,也叫他们品尝品尝,他们吃了我做的汤圆的人,没有一个不夸奖的,都赞不绝口 陈泽民想到,这北方人很少吃到的汤圆,在郑州一定有个大市场可这汤圆的保鲜是个问题! 陈同期:以前我出差到哈尔滨去,我看见东北的人,冬天的时候,都包了很多水饺,放在窗户外面,给它冻,冻好了以后,放到口袋里面放在窗户外面,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抓一把拿回来一下随时都吃 主持人:主持人:做汤圆的手艺加上东北冻饺子的习俗,陈泽民发明出了速冻汤圆!我就想啊!会做汤圆的人,比陈泽民汤圆做的好的人都大有人在,怎么没人想到把汤圆冻起来呢?东北那地方,早有了冻饺子,怎么就没人想到拿这冻了的吃的赚钱呢?这个陈泽民还真聪明啊!这凝聚智慧的成果来之不易,陈泽民马上就把冻汤圆的技术,还有他苦心设计的汤圆包装注册了专利! 陈同期:我 92 年正式辞职下海,这时候更名为三全食品厂,我兼任厂长,从幕后走到了幕前。

      主持人:主持人:以前他悄悄的搞个小冷饮部,听到的议论的就不少!说他不务正业,搞歪门邪道现在这一辞职,连妻子都不支持他了!都 50 岁的人了,还不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这时候下海,能行吗?可陈泽民就相信自己的眼光!为什么?因为 20 世纪 90 年代初,冰箱已经普及了!有了冰箱就意味着家庭保存速冻食品的可能,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为速冻食品提供了需求这就跟方便面似的,能没市场吗?可惜啊!大多数人只能跟我一样,做个事后诸葛亮,当年可没陈泽民的眼光,看出这步棋 刚刚创建的三全食品厂,技术设备资金,都靠陈泽民一个人解决 陈同期:才开始的时候我又是技术的传授者,当师傅,那么有自己安装电,自己当电工又当水工,又当这个速冻机的制冷的维修工,还当搬卸工,还当推销员, 主持人:主持人:速冻汤圆这样的新产品,是陈泽民的发明啊!以前别说没吃过,就是见也没见过啊!陈泽民就到处去推销这里面还闹过一次笑话!有一回,他到北京出差,就到大名鼎鼎的西单菜市场,找冷冻柜台的负责人,推销汤圆去了 陈同期:他说你是卖什么的,我们这儿是卖食品的! 主持人:主持人:速冻汤圆绝对是食品啊!人家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您看看!这是什么?原来啊!那次,陈泽民拿的是模型汤圆,用乒乓球代替的,人家以为他来卖乒乓球的呢!这次的事情,像个小喜剧,可事情不会回回都这样,有时候就有点惊险了! 为了推销产品方便,陈泽民 4000 元买了一辆昌河面包车,车里装上冰箱,煤气灶,锅碗瓢盆,他自己开车,走南闯北的去推销产品。

      到了个地方,就把汤圆煮出来,给商店负责人尝尝 陈同期:经过锦州的时候,经过一个大山的时候正好下大雪,前面来了一辆车,我一踩刹车,一下车翻了,那个什么挡风玻璃都破了 主持人:主持人:车虽然翻了,陈泽民却没出什么大事,一直坚持着开到沈阳,结果把这汤圆一煮,没想到又煮出个大市场来!那段日子,陈泽民的生意那叫一个火啊!想买到他的产品,都成了件难事!有多难?您看看! 厂子里的工人,加班加点的做汤圆,两只手忙不停啊!可两只手的产量,满足不了那么多嘴巴的需求,为了买到速冻汤圆,运货的车常常把厂门口堵得严严的,最长的在厂门口等了十几天才拿到货很多做零售的个体商人,都挤到三全厂门口,等着提货往往汤圆一到,都会引起一阵混乱 陈同期:有一个我们的忠实的客户,老太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她为了抢我的货,也爬到车上去抢购,一下被挤下来,把腿都摔断了! 主持人:主持人:为了抢到汤圆卖,把腿都摔断了!那位说了!这老太太不开眼,可我要告诉您,那时候买这个能赚多少,您就不这么想了! 陈同期:那时候利润简直是暴力,我出厂价三块,他们可以卖到八块零售价, 主持人:主持人:三块变八块,多大的利润啊!我听了都心动了!要是我赶上那机会,一定也办个速冻食品厂去!分他陈泽民的一杯羹。

      您看我们这节目,也有这想法吧!谁不想挣钱啊?那时候这么想的人就不少!陈泽民的成功使郑州成了速冻企业的大本营,最多时有了 36 家!那段日子,陈泽民那叫一个忙啊!不是忙着做汤圆挣钱,是忙着打官司维权!陈泽民的速冻汤圆技术和速冻汤圆包装,那可是注册了专利,受法律保护的! 陈同期:当时我请了两个律师,专门去向这些厂家发出警告,郑州晚报上还刊登了一篇文章——《专利侵权 法所不容》 主持人:主持人:请两个律师和 36 个厂家打官司,这怎么可能啊?做速冻产品的利润又那么大,谁愿意退出啊!陈泽民去申请法律保护 陈同期:但是那个时候啊!我们这个专利它下面没有执法队伍,整个河南省专利代理就一个人管 主持人:主持人:一个人的管理与 30 多家企业的侵权,实在不是一个数量级!陈泽民发现自己打官司打得都没精力去生产了,可侵权的事,一点没少!这时候,他忽然悟出了个卖服装的理论,态度来了个 180 度的大转弯不仅不再追究这些企业的行为,还主动给他们介绍起生意来! 陈同期:我说一个街上就一个商店卖服装,这不是个服装市场,如果这一条街大家都是卖服装的,都是批发服装的,这成了服装一条街,大家都来你这个街上买服装,就把你这个产业给烘大了! 主持人:主持人:陈泽民共同发展的决定,促使河南郑州成为中国速冻产品基地。

      而他本人就是这个行列里当之无愧的老大!他有句话,在速冻这条路上,他就像大雾中第一个开车的人,大家在他后面,看他停就停,看他走就走,别人只要看着他的尾灯,哼着小曲跟上就行了!他的错误别人不需要再犯,他的成功别人可以借鉴总之,跟着他,别人可以迅速发展起来!完全就是开路先锋的架势嘛!他的生意也是一片红火! 有了响亮品牌的三全,发展如入无人之境,厂里的工人,没有旺季淡季之分,老是那么忙碌,而汤圆生产也从单纯的手工劳动,变成了半机械、全机械相结合的模式熟练的工人一天要做出 140、150 板汤圆,而一板上是 140 个!大量汤圆通过速冻隧道后,马上包装,然后放入冷库三全的冷库老是处于半空的状态,因为等着运货的车早就排在了门外一辆辆10 吨大车,你来我往,装满后立即运往各地还有些通过铁路,整车皮运到不同城市三全食品成了不少人家餐桌上的常客 主持人:主持人:陈泽民那时候,在速冻这条路上,车开的顺手!身后的队伍也一直乖乖跟着他的尾灯可有天,他忽然发现,有辆叫思念的车不满足于跟在他身后了! 陈同期:他在 98 年的时候,提出来一个口号,三年之内要超过三全! 主持人:主持人:从 1992 年建厂,陈泽民就一直是河南速冻行业的排头兵。

      当年那些一哄而上的企业,很多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陈同期:管理不善的企业,没有品牌的企业,质量不好的企业,纷纷倒闭,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最后郑州现在剩下不到十家了! 主持人:主持人:当老大的滋味,应该不错!可就在陈泽民春风得意之时,一个不速之客出现了!它就是思念!其实,这家企业刚刚出现时,并没有引起陈泽民的注意! 陈同期:97 年他们还不成功,97 年他们生产的水饺和汤圆都没卖完 主持人:主持人:可没多久,陈泽民就不敢小视这个初生牛犊了!因为什么?就因为思念这个新企业,做了种陈泽民都没开发过的新汤圆! 李同期:经过四个月的努力,研发出来了玉珍珠汤圆,就十克的,后来一上市在全国销售非常火暴,也把思念给挽救了! 陈同期:因为我光生产我的大的 500 克的大汤圆我都忙不过来,他就生产小珍珠汤圆,那么说他的小的,宁波小汤圆,一下就卖火起来了! 主持人:主持人:有人觉得这汤圆由大变小,顶多算个减肥换汤不换药,没什么大不了!可人家思念就是因为生产了这种小汤圆,成功打开市场的!而后,人家又做了更小的汤圆您说这人流行减肥瘦身,汤圆一变苗条,也是倍受大家喜爱啊! 李同期:第二年我们就突破了一个亿,这个时间对三全,应该说是一个比较震惊,威胁吧!只能说有后人追上来了! 做行业领头人多年的陈泽民,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在自己最熟悉的速冻汤圆领域,竟然会闯出这样一匹黑马来! 陈同期:以前我是滚雪球悠哉游哉,慢慢慢慢往前发展,他就是一跳一跳的往前,很快就赶上我了,这样的话对我是一个紧迫感。

      主持人:主持人:威胁到了身边!这要是别人看来,绝对是件坏事情!古人说:卧榻之上岂容他人安眠?可这个陈泽民对此有独特的看法 陈同期:就好像在赛跑的当中,在某一段超过了我,还可以喘喘气,继续跟在你后面走走,等到关键的时候我再冲刺! 喘喘气跟在别人后面,不过是陈泽民的一种比喻!他可是一分钟也没休息,有了思念开发小汤圆的启示,他也开始拓宽三全的产品线汤圆、粽子、饺子、面点,速冻食品全线出击而后,他跳转到以往不熟悉的常温食品中,开发出了米饭、炒菜、粥等多个系列产品这一切,他觉得与思念有关! 陈同期: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像他敢于开拓市场的勇气,敢于大量的使用银行的资金,敢于创新这个品种! 主持人:主持人:没人追赶的几年,陈泽民觉得日子虽然舒服,发展却不是很快,有了思念这个强大的对手,逼着自己发展,企业生产却连上新台阶外界传说的沸沸扬扬的郑州速冻行业老少巨头之争,却在两位老总的频繁接触中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