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系统-课件.ppt
69页神 经 病 学郑大一附院 神经内科宋 波第 二 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定位诊断uu感觉系统uu运动系统uu反射uu脑神经uu大脑损害的症状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一、感觉的分类1.特殊感觉:视、听、味、嗅2.一般感觉:1)浅感觉(皮肤、粘膜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本体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等 二、解剖生理 1.传导通路:特点:均有3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均在脊神经节,第二级神经元纤维是交叉的,第三级神经元均在丘脑1)痛温觉uu痛温觉传导路感受器感受器(皮肤、粘膜)(皮肤、粘膜)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一级神经元一级神经元(后根神经节后根神经节)后根进入脊髓、在背外侧束上升后根进入脊髓、在背外侧束上升2-3节段节段 二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脊髓后角脊髓后角)脊髓前连合交叉脊髓前连合交叉 脊髓丘脑侧(前)束脊髓丘脑侧(前)束 延髓外侧部延髓外侧部 脑桥、中脑背内侧部脑桥、中脑背内侧部 三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内囊后肢内囊后肢 感觉中枢感觉中枢(中央后回、顶叶中央后回、顶叶)痛、温觉传导通路丘脑丘脑 特异性感觉核特异性感觉核三叉丘三叉丘 系系脊髓丘系脊髓丘系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听听视视纤维联系纤维联系纤维联系纤维联系感觉区感觉区视视听听味觉味觉味觉味觉皮质皮质 运动区运动区 交叉部位在后根进入脊髓上 1-2个阶段处 脊髓、脑损坏症状在病灶对侧 周围神经损坏症状在病灶同侧 2)深感觉 深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感受器(肌腱、肌肉、关节、骨膜)(肌腱、肌肉、关节、骨膜)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一级神经元一级神经元(后根神经节后根神经节)后根后根 脊髓后束脊髓后束 薄束、楔束(薄束、楔束(T4以上)以上)二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薄束核、楔束核薄束核、楔束核)(延髓下部)(延髓下部)丘系交叉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延髓中线旁延髓中线旁)脑桥、中脑内侧部脑桥、中脑内侧部 三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内囊后肢内囊后肢 感觉中枢感觉中枢(顶叶中央后回顶叶中央后回)深感觉传导通路丘系交叉丘系交叉和和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小脑小脑楔束副核楔束副核 (P339)丘脑丘脑 特异性感觉核特异性感觉核三叉丘三叉丘 系系脊髓丘系脊髓丘系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听听视视纤维联系纤维联系纤维联系纤维联系感觉区感觉区视视听听味觉味觉味觉味觉皮质皮质 运动区运动区 交叉部位在脑干下段 脑损坏症状在病灶对侧 脊髓、周围神经损坏症状在 病灶同侧 3)触觉)触觉 触觉触觉传导路 有两条通路,交叉部位在后根及脑干下段 脑损坏症状在病灶对侧 周围神经损坏症状在病灶同侧2.感觉的周围支配 1)节段性感觉支配(与神经根相关)脊髓的节段性感觉支配 上肢 颈4胸2 躯干 胸2胸12 下肢前部 腰1腰5 下肢后部及鞍区 骶1骶5、尾2)周围神经感觉支配 (条块样分布)一)抑制性症状:感觉缺失、减退.完全性感觉缺失: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
分离性感觉障碍:在同一部位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感觉仍保留三、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二)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2、感觉倒错(paraesthesia):非疼痛性刺激引起疼痛样感觉3、感觉过度(hyperpathia):刺激后有一潜伏期,强烈、过度难受、定位不明确的感觉,并有“后作用”4、感觉异常(paresthesia):无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如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灼热感束带感”5、疼痛:(1)局部疼痛(local pain):病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2)放射痛(radiating pain):神经干或神经根受刺激,除局部疼痛外,还沿该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3)扩散痛(spreading pain):疼痛从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个神经分支(4)牵涉痛(referred pain):也是一种扩散痛5)灼性神经痛(causalgia):受损神经短路,交感神经传出冲动经无髓鞘的C纤维传向中枢的结果6)闪电痛(lightning pain):发作性短暂性剧痛,脊髓痨自发痛自发痛;神经系统本身病变所引起的疼痛四、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1.末梢型 末末梢梢型型感感觉觉障障碍碍 对称性四肢远端的各种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型分布,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障碍。
2.神经干型 支配区皮肤的各种感觉呈条、块状障碍3.后根型 后根型感觉障碍 支配区皮肤出现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常伴明显的根性疼痛4.脊髓型 1)后角型:后角型感觉障碍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深感觉和触觉保留 2)后索损害:后索损害感觉障 患侧病变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和感觉性共济失调,痛温觉和触觉保留;3)脊髓半切综合症 (Brown-Sequare syndrome):脊髓半切综合症 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中枢性瘫痪、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4)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横贯性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伴截瘫及大小便障碍5.脑干型 脑干型感觉障碍 延髓背外侧损害:交叉性感觉障碍患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见于延髓背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e)6.丘脑型丘脑型感觉障碍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深感觉、触觉障碍更明显,尚可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7.内囊型 内囊型感觉障碍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偏瘫和偏盲“三偏综合症”8.皮层型 皮层型感觉障碍 单肢感觉障碍-对侧面部或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的感觉减退特点为复合感觉障碍刺激性病灶时产生对侧感觉性局限性癫痫发作。
小 结1.熟悉感觉系统的分类2.了解感觉系统的解剖特点3.熟悉感觉系统的症状4.掌握感觉系统各部位的损坏 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