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行测考试-易错点梳理总结.docx
16页资料分析 易错点梳理总结增长率、下降率、变化幅度例如:增长了5%和增长了-8%,问两者的增长率是多少,看到5%回答5%,看到-8%回答-8%,为增长率问题增幅同增长率,问增幅回答5%和-8%,增长率和增幅均可觉得负,增长幅度排序,有正有负下降率/幅度排序,一方面排除正增长的,增长-8%的下降率为8%,下降率没有符号变化幅度又称为变化率,直接取绝对值,一种是5%,一种是8%例如:5%、8%、-5%、-8%①按照增长率/幅度排序:8%>5%>-5%>-8%②按照下降率排序,先排除5%和8%,-8%的下降率不小于-5%③变化幅度排序:8%和-8%、5%和-5%的变化幅度相似涨跌幅和变化幅度相似收窄、回落例如:①今年某市GDP下降了2%,跌幅收窄了5个百分点今年的变化幅度为|-2%|,比去年窄了5个百分点,阐明去年为-7%②上涨2%,涨幅收窄5个百分点,去年涨幅为7%只针对数字来看,收窄=回落时间点去年、前年、上月、上年四季度例:6月份,①问6月是多少,考察同比②问6月份是多少,考察间隔基期③6月比6月多多少,一般考察间隔增长率④5月是多少,考察环比基期,考的较少,因此一旦考察往往是陷阱,注意时间。
例2:1季度/第一种月,问最后一种季度/12月,考察环比基期0~14岁,1~14岁;3-10月,1-12月 一季度、1-4月;月均、日均1.某地人口为0万人,本年出生1500万人,问1~14岁有多少人,选项中也许有0万人,不能直接选,今年出生的为0岁,要从1~14岁中清除掉0岁的,为18500万人2.给完整的1~12月,问3~10月间超过……的有几种,不要把1~2月算进去3.给1、2、3、4月问1季度,不要把1季度当作4个月,1个季度应为3个月4.给出1、2、3、4月的量和增长率,问1季度的增长率三个增长率混合不容易,原文中往往有1~4月增长率,通过1~4月和4月可以得出1季度5.求3~10月份月均量要除以85.已知1~12月和12月的增长率,问1~11月增长率,可以用混合增长率来看6.……亿元,问月均……,一定不要忘掉除以12个月,要用A/127.问1~3月内日均超过……的有几种月,月均=A/12,日均=A/(28~31),注意1年12个月,1个月是28~31天不等8.问月均不一定除以12如已知1~5月……,问月均,此时除以5;‰ : 人口增长率一般用千分号作单位,是记录局商定俗成的习惯,资料分析材料中99%都是用%做单位,如果题目中提到人口有关概念,单位一般为‰。
n‰=n/10%人次:例如:某省医保支出1300亿元,受益7亿人次,人均医保支出为180多元?对的吗?错误人均是用人做平均,而材料中给的是人次,要把问题中的人换成人次,要注意两者区别逐年增长、持续增长:意为始终增长,不能有任何的下降和不变,只要有1个不符合就是错误例:问07~逐年增长,材料中数据为05~,不看,看07<08<09<10<11<12考试中诸多时候问07~时材料中没有的数据,这种状况下不需要看前一年例外!问07~,比上一年增长的有几种,此时强调同比,的上一年是,此时要看06~07有无增长结论:07~:逐年不看,比上年增长看逐年增长=持续增长趋势类增长趋势、比较趋势、保持趋势不变1.增长趋势和逐年增长对比:逐年增长是每年都要增,增长趋势看首尾两个点,中间可以有增有减,如股票的价格是波动上升的2.比较趋势:考试中会有上下两个图,问两个图的变化趋势与否相似,考试中判断趋势有两种:a.问某一种趋势重点看首尾;b.比较两个趋势与否完全相似,此时需要逐年对比判断3.保持趋势不变:例如:估计的量将达到多少,判断将来的量是多少是计算的量,如果没有具体阐明是增长率还是增长量不变,趋势默觉得增长率不变,=*(1+r)。
平均数、平均水平1.平均数=总数/个数;2.平均水平:(1)量的平均水平:例如:有10个都市的旅游业,深圳的量高于10个都市的平均水平,深圳>10个都市总和/10,例如:10个都市的总和为10000,深圳为1200,1200>10000/102)率的平均水平:深圳的增长率超过10个都市的平均水平,深圳>总增长率例如:深圳的增长率为13%,总增长率为15%,13%<15%,因此不超过看增长率时只看其自身平均数不同于平均水平,量的平均=总量/个数,率的平均=总量的增长率平均、平均增长1.平均:平均量的意思,如问“1-5月月均为多少元?”,1-5月的量/5个月2.平均增长量:问“1-5月,月均增长多少元?”,计算:(5月-1月)/时间差=(5月-1月)/(5-1)增长量、增长值1.增长量:增长量=现期-基期2.增长值:近似于GDP,不是增长量如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值合在一起就是GDP,增长值≠增长量增长率增长率分为一般增长率和特殊增长率,特殊增长率有三种分别为间隔增长率、混合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其中年均增长率几乎不考一般增长率:1.已知今年增长率和变化的百分点,问去年的增长率①如:已知今年的增长率,今年增长率比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问去年增长率。
②思路:今年增长率比去年上升,则去年的增长率要低,求去年的增长率要用今年的增长率减5个百分点,反着算2.问“增长率为多少?”,运用增长率公式计算即可公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3.已知现期量和增长量,求增长率计算措施: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增长量),但若增长量特别小,现期量特别大的时候,即现期量不小于增量的50倍以上的关系的时候,r≈增长量/现期间隔增长率1.特性:今年比前年增长了r2.公式:r=r1+r2+r1×r21)r1、r2的拟定措施:①已知今年为r1,比去年变了多少个百分点措施:r1已知,r2根据变化的百分点拟定②已知今年是r1,去年为r2(%),则r1、r2已经拟定不用计算,直接代入公式即可2)计算r1×r2的乘积:①若r1、r2都不不小于10%,则r1×r2可忽视②若r1、r2有不小于10%的,可以将其中一种化为分数,例如10%×6%=1/10×6%=0.6%3.有关问法:(1)问间隔增长率是多少2)问是的多少倍措施: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r+13)问是多少?计算措施:间隔基期=现期/(1+间隔增长率)4)问比增长多少(量)?措施:间隔增长量=现期×r间隔/(1+r间隔),当r间隔=1/n时,间隔增长量=现期/(n+1)。
混合增长率1.判断:例如F公司线上业务增长50%,线下业务增长20%,求总增长率即混合增长率1)居中但不中:总的增长率在20%和50%之间,当线上、线下业务量完全相似的时候,总增长率在正中间,事实上不也许完全相似,则混合增长率居中不在正中间2)偏向基期较大的一方若线上业务量为2亿,线下业务量为1亿,2亿>1亿,则混合增长率会偏向量大的线上增长率50%2.计算:求具体混合增长率用十字交叉3.考试中考察混合增长率基本只考判断,一般会在综合分析中考国考和联考没有考过计算混合增长率,计算一般在江苏、山东、四川省份考年均增长率:基本只有一种考法:年份差相似,比较年均增长的快慢措施:只需要比较“现期÷基期”即可增长率基本概念增长率为-8%,则减少率为8%,变化幅度是率的绝对值是8%增长N倍,N就是增长率若已知增长3.5倍,基期=现期/(1+3.5)增长量如果题目规定计算增长量,增长量=现期*r/(1+r),当r=1/n时,增长量=现期/(1+n)前提为记住常用分数增长量比较:①大大则大,如果现期量大增长率大则增量一定偏大;②一大一小看倍数(乘积)间隔增长量:先求出间隔增长率,间隔增长量=现期/(1+r)*r。
基期、现期基期:①一般现期、增长率已知,基期=现期/(1+r);②如果r特别小(不不小于5%),如r=2%,可以化除为乘,即现期*(1-r)间隔基期:现期*r/(1+r),r指间隔增长率现期:现期=基期*(1+r),一般问保持增量/增速不变,估计来年或后年达到多少较少单独命题,一般出目前综合分析中基期和差:如给定两个基期量B1和B2,分别为B1/(1+a1)和B2/(1+a2),问B1/(1+a1)- B2/(1+a2),A项为B1-B2;B项为比(B1-B2)大的数;C项为比(B1-B2)小的数大多数状况下选C现期追赶:如保持增速不变,估计哪一年会超过……或者哪一年A会超过B对于第二种问法一般会选择排在第二的答案或第二小的答案比重有关现期比重比重(A/B)、平均数(总数/个数)、倍数(前/后),算法相似比重:小除大,“占”字前除后;平均数:如人均收入、亩均产量,一般A均B,后除前,倒装句;倍数:①A是B的几倍,A/B;②A比B高几倍,A/B-1;③A超过B的几倍,略不不小于A/B如510超过100的5倍,超过即不小于现期比值:如A与B的比例(比值/比),等同于A/B如请问A与B之比最接近于多少,A项为3:4,B项为5:6。
直除,看首位商7还是商8基期比重基期比重、平均数和倍数算法相似,公式:[A/(1+a)]/[B(1+b)]=A/B*(1+b)/(1+a)在考试中,先算A/B,如果选项中数据与A/B相似基本都是错的,再看(1+b)/(1+a)与1的关系,如A/B=30%,(1+b)/(1+a)>1,则成果>30%两期比重两期比重变化:1.问法:问某比重变了多少个百分点,即用今年的比重-去年的比重;2.公式推导:A/B-A/B*(1+a)/(1+b)=A/B*[1-(1+b)/(1+a)]=A/B*[1+a-(1+b))/(1+a)=A/B*(a-b)/(1+a);3.判断措施:①先看a和b的大小,a>b为正增长,a<b为负增长;②选最小;4.完整推算,先计算a-b,如果a-b=-5%,再乘以A/B和1/(1+a)之后,计算成果一定不不小于5个百分点平均数增长率:1.公式推导:增长率=现期/基期-1,列式:A/B/[A/B*(1+b)/(1+a)]-1=(1+a)/(1+b)-1=(a-b)/(1+b);2.公式不同因素在于两期比重求的是量,而平均数增长率求的是率题型辨别:1.主体:两期比重的主体为比重如何,问法为变了多少个百分点,平均数的增长率主体为平均数,问法为变了多少百分号;2.单位:两期比重单位为百分号,平均数的单位为万、元等。
比重的升降:只要a>b,比例上升,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