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蒿芩清胆汤治验三则.pdf
1页浙江中医杂志2013年12月第48卷第12期 验三则 浙江省绍兴县齐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绍兴312065 关键词 蒿芩清胆汤 伏暑 更年期综合征 盗汗 医案 蒿芩清胆汤为清代名家俞根初所创,有清肝利 胆、祛湿化痰之功效笔者应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 取得满意疗效,兹举医案3则如下 1 伏暑 如治赵某,男,26岁2010年10月25日初诊 患者发热、恶寒10天曾在某院查血常规:白细胞 9.8 x 10/L,中性粒细胞0.79;淋巴细胞0.21诊 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阿洛西林注射液等治疗1周, 汗出热退,但继而复热,遂转笔者处治疗诊见寒热 似疟阵作,发无定时,午后热张,入暮更甚,体温达 39.5℃,伴口渴心烦,胸腹皮肤灼热,胃脘痞闷,尿 黄便秘舌红、苔黄白腻,脉弦濡数证属暑伏少 阳、枢机不利治拟清泄少阳蒿芩清胆汤加味:青 蒿20g,黄芩、连翘各12g,竹茹、枳壳、陈皮、半 夏、柴胡、栀子、碧玉散(包)各log,赤茯苓30g, 川连、白蔻仁各6g药进3剂后,夜得汗出,热降烦 减,体温37.8~C,诸症已有转机,再进2剂后,胸腹 之热除,脉濡缓去川I连、栀子,再进2剂,则热退 身凉,脘痞、尿黄消失,但大便3日未行,青蒿减为 15g,加大黄6g,续服2剂,大便即通。
停药观察1 周未发 按:伏暑是由暑湿或暑热病邪郁伏而发于秋冬季 节的急性外感热病本案暑湿内伏,未得清透而郁蒸 少阳气分,秋季为寒邪所侵,新邪欲人,伏气欲出, 正邪交争,少阳枢机不利,则寒热如疟,午后湿热之 邪交蒸更甚,上扰心神则心烦,湿热蕴阻中焦则脘中 痞闷,湿郁蕴久则化热,伤津耗气则见口渴、尿黄、 便秘证属暑湿伏郁少阳、枢机不利之证,用蒿芩清 胆汤清泄少阳,佐以柴胡、栀子、川1连、连翘、白蔻 仁和解清热、化湿除烦,证药相符,故而获愈 2更年期综合征 如治严某某,女,48岁2011年4月20日初 诊患者近一年来,常感头目眩晕,耳鸣如蝉,头面 烘热阵作,胸中烦闷,呕恶痰涎,月汛先期,经量偏 少,尿少色黄,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滑经多种检查后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证属痰热上 扰,治拟清利肝胆、清化痰热蒿芩清胆汤加减:青 蒿、天麻、钩藤、白芍、茯苓、代赭石(先煎)、滑 石(包)各15g,黄芩、半夏、陈皮、枳壳各12g, 瓜蒌皮、郁金、竹茹各10g,青黛(包)、甘草各6g 药进14剂后,眩晕耳鸣、头面烘热、胸中烦闷明显 好转,但咽干仍有,上方去瓜蒌皮、代赭石,加生 地、知母以养阴清热再进7剂后,眩晕耳鸣、口苦 咽干近除,呕恶痰涎也消,尿色转清,续服上方(去 碧玉散、郁金)半月,诸症消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系更年期,肾气渐衰,肾阴不足以 涵养肝木,肝失疏泄,气滞津凝成痰,日久化热而致 痰热阻于肝胆经脉,上扰清窍投蒿芩清胆汤,方中 青蒿、黄芩清利肝胆之热,半夏、竹茹、陈皮、瓜蒌 皮清热化痰、宽胸利气,枳壳、郁金解郁除烦,天 麻、钩藤、代赭石清热平肝降逆,碧玉散、茯苓清利 湿热、导邪下行诸药同用,共奏清利肝胆、清化痰 热之功 3 盗汗 如治陈某某,男,40岁2012年3月5日初诊 患者下肢骨折术后3月,盲目进补,近一月来,每于 天亮之前寐中汗出涔涔,醒后湿透,身微热,口苦喜 怒,两胁胀满,小溲短少,呕逆纳呆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证属湿热郁遏少阳治拟清热利湿、疏泄少 阳蒿芩清胆汤加减:青蒿、山楂、滑石(包)、糯稻 根、煅龙骨、煅牡蛎(先煎)各15g,黄芩、陈皮、枳 壳、木香各log,竹茹、半夏各9g,赤茯苓、麦芽各 30g,青黛(包)、川I连各6g,甘草3g并忌恣 食肥甘药后,盗汗已明显减轻,上方去煅龙骨、煅牡 蛎、木香,续进7剂,则盗汗止,余症悉平 按:盗汗不独阴虚,临床上湿热所致盗汗亦不在 少数本例患者系内伤饮食,积滞生湿化热,湿热交 蒸,入于阴分,正邪纷争,营阴失守,迫津于外,盗 汗发生。
而寅卯之时乃少阳之气生发较旺之时,少阳 气机为湿热所遏,枢转受阻,故汗出于天明之前 《伤寒明理论》云:“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 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而胁肋胀满、口苦喜怒、 呕逆纳呆、小溲短少为一派湿热郁阻少阳、三焦气机 不畅之象本案起于积食所伤,故以蒿芩清胆汤合消 食导滞之品同用,方可切中病机而取效 收稿日期 2O13—07—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