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专题—美国疼痛学会加拿大疼痛学会第2届联席会议会议纪要18285.ppt
58页2004年美加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学会会议及国际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相关论文精华南京(nán jīnɡ)(nán jīnɡ)军区南京(nán jīnɡ)(nán jīnɡ)总医院麻醉科 徐建国 教授第一页,共五十八页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基础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模型(móxíng)(móxíng)骨癌痛模型炎性疼痛模型微阵列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第二页,共五十八页神经病理性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的三种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三种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三种模型– –神经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病理性疼痛不伴神经病理性疼痛不伴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损伤损伤– –脊神经结扎脊神经结扎– –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背根神经节中的背根神经节中的125125种基因和脊髓背角中种基因和脊髓背角中5555种基因的功能种基因的功能性特征分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机制提供良好的基性特征分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机制提供良好的基础础Gambling With Gene ChipsMichael Costigan, PhD Michael J. Iadarola, PhD 第三页,共五十八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móxíng)(móxíng):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基因的短暂表达第四页,共五十八页骨癌痛模型(móxíng)(móxíng)实验动物:裸大鼠,裸小鼠,猎兔犬骨癌部位:股骨、肱骨(gōnggǔ)(gōnggǔ)、跟骨、胫骨 但骨垢部位转移模型缺乏癌细胞种类:纤维肉瘤、乳腺癌和肺癌细胞第五页,共五十八页炎性痛模型(móxíng)(móxíng)腹膜化学(huàxué)(huàxué)刺激足底福尔马林注射小鼠钳尾实验定量温度、压力刺激第六页,共五十八页骨癌痛、炎性痛和神经病理痛骨癌痛骨癌痛炎性痛炎性痛神经病理痛神经病理痛神经传入纤神经传入纤维原维原SP无变化脊髓星状胶脊髓星状胶质质C肥大肥大广泛肥大极少见多见吗啡止痛吗啡止痛有效有效效差加巴喷丁加巴喷丁偶有效无效有效第七页,共五十八页酸中毒与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Timothy Brennan观察(guānchá)(guānchá)术后切口周围的pH值 从术前的7.2下降到术后的6.9,并且维持至术后1周人类pH值的变化与此类似(pH值7.0或稍低),心源性疼痛(pH=7.1-6.7)骨转移破骨细胞激活形成细胞外酸性区,表达酸敏感性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导致骨破坏和疼痛第八页,共五十八页。
组织酸中毒与慢性(màn xìng)(màn xìng)疼痛产生的机制组织酸中毒和损伤部位释放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是导致组织酸中毒和损伤部位释放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是导致(dǎozhì)(dǎozhì)初级初级神经原兴奋异常的主要原因神经原兴奋异常的主要原因手术后切口部位的组织损伤机制与炎症类似手术后切口部位的组织损伤机制与炎症类似在组织损伤部位有不同介质参与疼痛的产生在组织损伤部位有不同介质参与疼痛的产生– –受损细胞产生受损细胞产生ATPATP和氢离子和氢离子– –肥大细胞释放肥大细胞释放5-5-羟色胺、前列腺素羟色胺、前列腺素– –巨噬细胞释放巨噬细胞释放TNFTNF、、IL-1IL-1,肿瘤细胞释放,肿瘤细胞释放ET-1ET-1、、TGFTGF––传导伤害感受信号的离子通道和受体可通过氢离子激活、敏化传导伤害感受信号的离子通道和受体可通过氢离子激活、敏化––受损神经纤维通过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损神经纤维通过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 P物质诱发炎症物质诱发炎症––这些神经肽类物质诱发外周的神经源性反应,逐步放大,引起系统反应,这些神经肽类物质诱发外周的神经源性反应,逐步放大,引起系统反应,产生慢性疼痛产生慢性疼痛Tissue Acidosis and Persistent Pain MechanismsMichael Costigan, PhD 第九页,共五十八页。
二种重要(zhòngyào)(zhòngyào)受体酸相关的通道ASIC3是心源性疼痛、骨转移疼痛等的重要介质–心绞痛缺血模型中受损组织乳酸水平显著升高–乳酸作用(zuòyòng)(zuòyòng)于ASIC3通道诱导后续反应TPRV1受体是有害热能的感受性受体,可以被辣椒素激活,通过氢离子调节,使得疼痛敏化第十页,共五十八页酸性条件下诱导伤害感受(gǎnshòu)(gǎnshòu)的激活和敏化第十一页,共五十八页在相对酸性环境中(pH=6.1-5.2)坐骨神经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显著增加TPRV1敲除后大鼠该反应完全消失TPRV1是神经源性炎症的重要介质,质子水平(shuǐpíng)(shuǐpíng)可以介导该过程的发生未来ASIC3通道阻滞剂用于心绞痛,TPRV1通道阻滞剂用于神经源性疼痛有良好开发前景结 论第十二页,共五十八页脊髓(jǐ suǐ)(jǐ suǐ)敏化的形成脊髓异常(yìcháng)(yìcháng)神经冲动导致背根(DRG)内胶质细胞等合成新的神经递质,如ET-1,通过内皮素受体亚型ETA A、、ETETB B发挥作用对原有递质发挥作用对原有递质EAAsEAAs、、SPSP、、CGRPCGRP等发生调制,导致脊髓背角整合。
等发生调制,导致脊髓背角整合脊髓星状胶质细胞肥大,后角神经原中痛敏物质强啡呔和C-FOS表达增加脊髓背角细胞膜激化,镁离子对NMDA受体钙通道阻滞作用消失,受体激活导致钙内流,并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使NO合成增加NO渗透过突触间隙,刺激脒基合成酶与阿片抵抗有关第十三页,共五十八页感觉异常(yìcháng)(yìcháng)的形成慢性痛下形成病理性背根反射(fǎnshè)(fǎnshè),神经介质释放,导致逆向动作电位(由神经传至感受器),储存在神经细胞末端的化学颗粒释放P物质和神经生长因子,从而提高伤害感受器兴奋性,严重者在温柔的轻触下也会感到剧烈疼痛第十四页,共五十八页慢性疼痛感觉的扩散(kuòsàn)(kuòsàn)和痛觉分布皮区的紊乱NMDA受体激活导致中枢神经细胞与其它不参与疼痛的细胞建立新的联系(liánxì)(liánxì),使疼痛定位和镇痛过程复杂化,引起慢性疼痛感觉扩散、泛化及疼痛皮区界限紊乱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的病理基础可能形成疼痛记忆,导致认知和行为改变,心理和情绪变化第十五页,共五十八页慢性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的结果阿片抵抗中枢重构疼痛的皮区分布界限紊乱痛觉觉(tòngjié(tòngjié)过敏感觉异常神经的逆向放电疼痛记忆第十六页,共五十八页。
慢性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的评价疼痛强度(qiángdù)(qiángdù)减轻的主观指标(VAS)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第十七页,共五十八页微阵列技术(jìshù)(jìshù)和“基因芯片”鉴别疼痛传导路径中关键的分子信息鉴别疼痛传导路径中关键的分子信息(xìnxī)(xìnxī)– –微阵列技术中少量的关键信息可能被掩盖微阵列技术中少量的关键信息可能被掩盖– –GoldGold博士介绍使用博士介绍使用激光捕获技术激光捕获技术使使RNARNA从单个细胞中分离,与从单个细胞中分离,与微阵列技术联合使用微阵列技术联合使用Michael Michael 博士:寡核苷酸阵列分析技术博士:寡核苷酸阵列分析技术– –神经免疫学领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神经免疫学领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胞结构中基因表达的水平细胞结构中基因表达的水平– –免疫细胞、炎症对于相关基因的激活作用免疫细胞、炎症对于相关基因的激活作用– –神经传导过程中基因的下调作用神经传导过程中基因的下调作用Gambling With Gene ChipsMichael Costigan, PhD Michael J. Iadarola, PhD 第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疼痛相关(xiāngguān)(xiāngguān)的转录基因组( pain transcriptome )对于疼痛的起源分析(外周组织)、转导分析、传导分析以及伤害(shānghài)(shānghài)感受过程中最初的突触过程(脊髓)中相关基因的分析进一步针对轴突的解剖学、功能性分型分析将较难第十九页,共五十八页“我们能否描述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相关的转录基因组?”疼痛相关的转录基因组(疼痛相关的转录基因组( pain transcriptome )– –包括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疼痛传导过程中所有的基因包括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疼痛传导过程中所有的基因– –急性痛、慢性痛激活过程中所有可能表达的基因急性痛、慢性痛激活过程中所有可能表达的基因– –组织损伤、炎性反应过程中的基因组织损伤、炎性反应过程中的基因– –伤害感受器感受异常伤害感受器感受异常(yìcháng)(yìcháng)环境时的基因变化环境时的基因变化– –外周组织相应状态下基因的表达外周组织相应状态下基因的表达第二十页,共五十八页慢性(màn xìng)(màn xìng)疼痛和癌痛的治疗现状关于癌症的WHO统计–1000万/年新增癌症–600万/年因癌症死亡–2200万/年带癌生存(shēngcún)(shēngcún)–50%-70%的癌症病人患有疼痛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非甾类消炎药加或不加(bù jiā)(bù jiā)阿片类药13篇多中心研究中仅4篇表明不同的NSAID类药物治疗(zhìliáo)(zhìliáo)癌痛或慢性痛有疗效差别13篇研究中有4篇表明COX1的副作用一种药物少于另一种NSAID类药物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共27篇论文,16篇研究达1周以上,但最长不超过12周,11篇研究仅采用单次剂量 结论是镇痛作用增强,便秘减少,但未证实协同作用结论是镇痛作用增强,便秘减少,但未证实协同作用1414篇研究中有篇研究中有1313篇表明篇表明NSAIDNSAID类药物加阿片治疗作用类药物加阿片治疗作用与单用阿片类药物加量或与单用阿片类药物加量或NSAIDNSAID类药物加量无差别或差类药物加量无差别或差别很小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八页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治疗慢性疼痛处方原则适应症:急性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 癌痛 慢性疼痛,特别是骨关节痛,背 痛,带状疱疹后遗痛,血管性疼 痛,神经源性疼痛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八页。
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màn xìng)(màn xìng)疼痛处方原则处方原则:–选择合适药物–确定最佳疗效剂量–防治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kǎolǜ)(kǎolǜ)合并或更换药物–了解成瘾知识,鉴别异常行为–指导患者陪护人员–遵循4A原则:Analgesia,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verse event,Aberrant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八页阿片类作用(zuòyòng)(zuòyòng)机制内源性或外源性阿片受体激动(jīdòng)(jīdòng)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 激活激活GG蛋白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激活K+通道,阻断降低细胞内降低细胞内cAMP cAMP 电压敏感钙通道,阻电压敏感钙通道,阻 断递质释放断递质释放 阻断疼痛传导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八页。
阿片(āpiàn)(āpiàn)受体结构阿片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是位于膜内侧的偶联蛋白,包括细胞外氨基末端(mò (mò duān)duān)区,七次跨膜区和细胞内羟基末端(mò duān)(mò duān)结构G蛋白有α,β,γ三个亚基组成–α亚基将G蛋白分为Gs,Gi,Gg,G12四组GsGs:活化腺苷酸活化酶,促进:活化腺苷酸活化酶,促进cAMPcAMP形成极少量形成极少量阿片受体抑制药可通过阿片受体抑制药可通过GsGs蛋白产生兴奋效应蛋白产生兴奋效应GiGi:与:与GsGs蛋白相反,使蛋白相反,使cAMPcAMP生成减少,关闭电压生成减少,关闭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依赖性内向调节钾通道,导致门控钙通道,开放钙依赖性内向调节钾通道,导致超极化超极化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八页阿片(āpiàn)(āpiàn)受体分布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系统平滑肌肌层神经节平滑肌肌层神经节黏膜黏膜(niánmó)(niánmó)下神经丛和神经节下神经丛和神经节内分泌细胞和黏膜免疫细胞内分泌细胞和黏膜免疫细胞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八页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的副作用-镇静常见于阿片类药物治疗之初和大幅度增加剂量时常见于阿片类药物治疗之初和大幅度增加剂量时常伴有困倦和认知功能减退常伴有困倦和认知功能减退合并使用镇静性药物将加强镇静作用和延长镇静时间,同时使用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可能减低阿片类药物代谢,加强镇静作用应注意排除合并代谢性脑病、颅内疾病等病理状态应注意排除合并代谢性脑病、颅内疾病等病理状态治疗包括(bāokuò)(bāokuò):警告病人避免酒精和驾车,告知镇静常在几天内自然消失,降低阿片类药物剂量或rotation,精神兴奋剂(右旋苯丙胺、咖啡因、哌醋甲酯)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恶心(ě xīn)(ě xīn)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延脑极后区,内脏和前庭迷路的感受器激动是导致恶心呕吐(ǒu (ǒu tù)tù)的原因在中枢呕吐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和外周感受器,许多介质和受体参与了恶心呕吐的发生,包括:多巴胺D2受体,5-HT3 5-HT4胆碱能受体,组胺受体,肾上腺素能α2受体,阿片受体,神经激肽受体(NK1R)和大麻酯受体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八页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的副作用-恶心呕吐阿片类物质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阿片类物质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0%-40%10%-40%,但短期内可耐,但短期内可耐受,渐增剂量方法可以减少呕吐的发生受,渐增剂量方法可以减少呕吐的发生临床应用的抗呕吐药物– –5-HT35-HT3受体拮抗剂:恩丹西酮、格拉斯琼、阿扎司琼、达拉斯琼、受体拮抗剂:恩丹西酮、格拉斯琼、阿扎司琼、达拉斯琼、托比西酮似乎没有一种托比西酮似乎没有一种(yī zhǒnɡ)(yī zhǒnɡ)药物比另一种药物比另一种(yī zhǒnɡ)(yī zhǒnɡ)药物防治效药物防治效果更好,但恩丹西酮果更好,但恩丹西酮16mg16mg的作用好于的作用好于8mg 8mg 的作用。
的作用– –多巴胺多巴胺D D2 2受体拮抗药:氟哌定、氟哌利多受体拮抗药:氟哌定、氟哌利多– –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赛克力嗪(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赛克力嗪(cyclizinecyclizine:抗:抗H1H1药)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胆碱药:东莨菪碱抗胆碱药:东莨菪碱– –苯甲酰胺类及其拟似药:胃复安,吗叮琳苯甲酰胺类及其拟似药:胃复安,吗叮琳– –噻嗪类,氯丙嗪噻嗪类,氯丙嗪– –甲基纳曲酮甲基纳曲酮 :口服可以减低吗啡诱导的恶心呕吐、瘙痒、皮肤:口服可以减低吗啡诱导的恶心呕吐、瘙痒、皮肤潮红潮红– –联合应用止吐药物常可收到更好的效果联合应用止吐药物常可收到更好的效果第三十页,共五十八页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的副作用-肠功能障碍肠的神经系统含感觉和运动纤维,交感和副交感纤维夹杂其中副交感纤维来自迷走神经,交感纤维来自T5-L2内脏神经,中枢和肠阿片受体系统对肠运动有重要调节作用肠神经分为肌层神经丛控制肠蠕动和黏膜下神经丛调节(tiáojié)(tiáojié)吸收和分泌功能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八页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的副作用-肠功能障碍阿片类药物导致肠功能障碍的原因是激活中枢和外周肠阿片类药物导致肠功能障碍的原因是激活中枢和外周肠道阿片受体,发生率道阿片受体,发生率20%-50%20%-50%,但与病人状况相关,但与病人状况相关(xiāngguān)(xiāngguān)(脱水、卧床、脊柱压迫、(脱水、卧床、脊柱压迫、5-HT35-HT3受体拮抗剂、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药、利尿剂)抗胆碱药、利尿剂)便秘似乎和强阿片药物的剂量无关,而且一旦发生,不易耐受治疗:粪便软化剂、聚乙二醇、乳果糖、蕃泻叶、大黄、多库酯钠、psyllium(大容积的泻剂)及纳曲酮(0.45mg/kg)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八页。
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的副作用-谵妄常伴有意识模糊,并可导致精神紊乱常伴有意识模糊,并可导致精神紊乱在肾衰和长时间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的病人,合并脱水或同时使用精神类药物的病人应特别注意药物的脂溶性高及给药途径是药物能够迅速占领受体,容易导致谵妄治疗方法包括治疗方法包括(bāokuò)(bāokuò):氟哌定是治疗激动性谵妄的首选药:氟哌定是治疗激动性谵妄的首选药物,氯普马嗪可用于镇静病人,安定类药物也可使用,物,氯普马嗪可用于镇静病人,安定类药物也可使用,但也可能导致加剧兴奋状态但也可能导致加剧兴奋状态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八页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的副作用-肌阵挛任何阿片类药物偶尔都可导致肌阵挛,原因未完全明了肌阵挛通常是轻度和自限的,偶有持续全身发作,在困肌阵挛通常是轻度和自限的,偶有持续全身发作,在困倦和轻度睡眠中更容易倦和轻度睡眠中更容易(róngyì)(róngyì)发作发作停止用药,减低剂量、安定类药物抗惊厥药物、骨骼肌松弛药(丹屈若林,dantrolene)及更换阿片类药物均可能使发作停止肌阵挛发生最常见于使用哌替啶的病人(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蓄积所致),但12篇研究涉及到药物包括:吗啡(9篇)、Diamorphin(1篇)、Hydromorphone (3篇)、美散酮(1篇)、芬太尼(1篇)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八页。
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的副作用-肌阵挛服用抗抑郁药、抗呕吐药或非甾类消炎药易触发肌阵挛吗啡代谢产物M3G在脑脊液和血浆中增高,或M3G/M6G增大,可能对疼痛异常和肌阵挛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羟考酮的肝酶诱导也可能增加吗啡、芬太尼的代谢产物至中毒水平治疗(zhìliáo)(zhìliáo):安定类药物或者苯妥因,丙泊酚,或减低药物剂量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八页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的副作用-瘙痒瘙痒是阿片类药物偶见副作用,但常见于硬膜外和鞘内瘙痒是阿片类药物偶见副作用,但常见于硬膜外和鞘内给药时给药时机制未完全明了,但脊髓阿片受体激动可能与之有关;机制未完全明了,但脊髓阿片受体激动可能与之有关;机制还可能涉及组胺释放,阿片受体亚型刺激或其他原机制还可能涉及组胺释放,阿片受体亚型刺激或其他原因巨噬细胞释放组胺见于使用吗啡的病人,但芬太尼因巨噬细胞释放组胺见于使用吗啡的病人,但芬太尼不引起组胺释放,也导致瘙痒不引起组胺释放,也导致瘙痒治疗方法包括: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是一线药物,但导治疗方法包括: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是一线药物,但导致镇静是其缺点;羟嗪和赛庚啶致镇静是其缺点;羟嗪和赛庚啶 ((cyproheptadinecyproheptadine))少有镇静作用;纳洛酮需认真滴定剂量;其他方法包括:少有镇静作用;纳洛酮需认真滴定剂量;其他方法包括:丙泊酚减低丙泊酚减低(jiǎndī)(jiǎndī)阿片类药物剂量阿片类药物剂量20%20%或更换阿片类药或更换阿片类药物物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八页。
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的副作用-呼吸抑制是潜在最严重的副作用,但数天到数周可耐受,长时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尤其控缓释药物,发生需要治疗(zhìliáo)(zhìliáo)的呼吸抑制(呼吸率<8次/分)治疗包括:使用纳洛酮、吸氧、强刺激等使用纳洛酮需注意剂量滴定和纳洛酮作用时间短,通常首剂0.2-0.4mg,继之5-10μg/kg/h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八页Opioid Rotation阿片替换意味着从一种阿片类药物转换为另一种以达到满意的止痛和较少副作用(也可为节省费用或增加信心改换药物)不同阿片类药物对阿片受体有不同的内在效应不同阿片类药物对阿片受体有不同的内在效应((intrinsic efficacies)intrinsic efficacies),有高内在效应的阿片类药物较,有高内在效应的阿片类药物较少在短期内发生耐受少在短期内发生耐受在耐受过程,某些代谢产物将发挥神经毒性和抗止痛作在耐受过程,某些代谢产物将发挥神经毒性和抗止痛作用(如用(如MSGMSG),特别在有肝肾功能障碍的病人),特别在有肝肾功能障碍的病人研究表明,轮换药物,各种(ɡè zhǒnɡ)(ɡè zhǒnɡ)副作用都有可能减低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外用(wài yònɡ)(wài yònɡ)镇痛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八页外用(wài yònɡ)(wài yònɡ)镇痛药外用镇痛药的优点:–局部镇痛作用强,全身副作用小–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局部疼痛病人外用镇痛药与经皮给药系统的区别–经皮给药系统的目的是将药物(yàowù)(yàowù)导入体内使药物(yàowù)(yàowù)起全身作用,而非局部作用目前常用的外用镇痛药包括: 0.75%辣椒素, 利多卡因/丙胺卡因 (EMLA), 5% 利多卡因皮贴剂第四十页,共五十八页抗抑郁药物用于慢性(màn xìng)(màn xìng)疼痛抗抑郁药对神经源性疼痛,慢性(màn xìng)(màn xìng)癌痛均有辅助镇痛作用在无抑郁的病人也可镇痛,通常镇痛作用在抗抑郁达到前发生局部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也可以缓解热敏性疼痛右美沙芬、氯胺酮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可以缓解局部疼痛,但是对辣椒素诱导的疼痛无效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八页抗惊厥药治疗神经病理性(lǐxìng)(lǐxìng)疼痛度洛西汀60mg每日1次,每日2次,20mg每日一次,安慰剂对照研究457名病人,持续评价(píngjià)(píngjià)12周第1周观察到度洛西汀60mg每日1次,每日2次改善疼痛症状,而20mg 和安慰剂治疗糖尿病下肢痛无效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八页。
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抗焦虑药物、安眠药作为(zuòwéi)(zuòwéi)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多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而新的5-羟色胺类抗抑郁药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证明纤维(xiānwéi)(xiānwéi)肌痛中,Meta分析包含13项研究,分析三环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类抗抑郁药的疗效,发现抗抑郁药物能够改善睡眠、疲劳、疼痛症状、身体状态,但是与抑郁状态无关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八页加拿大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学会主席John Clark的发言该会议提出不同组织间应加强协作对于职业医生、患者、政策制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增加疼痛治疗必要性的公众认知度、政策行为的实施,以及争取(zhēngqǔ)(zhēngqǔ)对于疼痛有效持续的治疗加拿大将推出疼痛认知周,并且成为每年的必备活动,期望使公众更加了解疼痛,更好的控制疼痛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八页联邦政府卫生系统的重要性–名义(míngyì)(míngyì)上是“私人的”,实际得到了联邦政府的大力资助–超过4千万人没有私人保险,但是政府决策直接影响研究、教育、临床护理以及覆盖的病人–疼痛管理联合会( The pain Care Coalition (CPC) ),成立于1988年,保证联邦卫生政策疼痛护理福利的实施美国疼痛学会主席(zhǔxí)(zhǔxí)Richard Payne的发言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八页。
美国镇痛(zhèn tònɡ)(zhèn tònɡ)药物学会(AAPM )年会2004, March, Orlando, Florida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八页会议(huìyì)(huìyì)内容1.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治疗的进展2.非阿片类药物治疗的进展3.疼痛的非药物治疗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八页阿片类药物(yàowù)(yàowù)相关的治疗进展阿片类药物疼痛(téngtòng)(téngtòng)治疗的细调–尽管阿片类药物已经成为疼痛治疗的主流药物,但是新的给药技术、新的阿片类药物、以及新的治疗策略在不断地发展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八页新的芬太尼给药系统(xìtǒng)(xìtǒng)-病人自控、经皮给药系统(xìtǒng)(xìtǒng)630名病人,术后中重度疼痛,需要胃肠外阿片类药物镇痛,484名患者使用病人控制的经皮给药系统给予盐酸芬太尼该系统无针头、每小时给予40mg药物研究结果(jiē guǒ)(jiē guǒ)包含至少经过3小时随机治疗的病人86%的患者认为该系统方便62%的患者对镇痛效果非常满意(对照组32%)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八页5-10分钟起效主要用于癌痛、慢性痛相关的爆发痛病人(bìngrén)(bìngrén)自控、经皮给药系统的补充可以作为手术前的预备药物使用新的芬太尼给药系统(xìtǒng)(xìtǒng)-颊粘膜给药系统(xìtǒng)(xìtǒng)第五十页,共五十八页。
神经调节(tiáojié)(tiáojié)与疼痛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缓解急性痛、慢性痛已经应用20余年–300mg吗啡口服、100mg吗啡静脉注射(jìnɡ mài zhù (jìnɡ mài zhù shè)shè)、1mg吗啡鞘内注射的镇痛效果是一致的–鞘内注射由于剂量小,副作用最低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八页鞘内药物(yàowù)(yàowù)的选择、浓度优化、剂量指南Dr. Samuel Hassenbusch, co-chairs Dr. Russell Portenoy and Dr. Michael Cousins 经过详尽的循证医学(yīxué)(yīxué)证据分析 The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04,6第五十二页,共五十八页该指南(zhǐnán)(zhǐnán)的要点鞘内注射的一线治疗药物鞘内注射的一线治疗药物(yàowù)(yàowù)为:氢吗啡酮、吗啡,从为:氢吗啡酮、吗啡,从这这2 2种药物种药物(yàowù)(yàowù)开始选取,出现副作用,可换用芬太尼开始选取,出现副作用,可换用芬太尼如果一线药物的使用已经达到最大剂量,二线鞘内药物如果一线药物的使用已经达到最大剂量,二线鞘内药物注射的选择为吗啡(或氢吗啡酮)与布比卡因或可乐定注射的选择为吗啡(或氢吗啡酮)与布比卡因或可乐定的混合,尤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有用。
的混合,尤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有用布比卡因由于副作用低于可乐定,优先选择,可乐定可引起低血压齐考诺肽可作为二线、三线、四线药物使用芬太尼、舒芬太尼、巴氯芬、咪达唑仑作为四线药物使芬太尼、舒芬太尼、巴氯芬、咪达唑仑作为四线药物使用用第五十三页,共五十八页植入装置(zhuāngzhì)(zhuāngzhì)植入装置中含有程序控制的泵,通过皮下导管将药物导入脑脊液,该方法已经被证明安全有效,但是如何选择(xuǎnzé)(xuǎnzé)合适的药物、相关剂量、以及不同的药物,安全考虑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五十四页,共五十八页Cox-2选择性非甾类抗炎药 效益风险评价(píngjià)(píngjià)—大花费是否值得?非甾类抗炎药是处方药中副作用后果严重的一类药物–美国107000入院人数–每年16500例相关的死亡–药物花费超过2.5亿,4亿元用于控制副作用非阿片类药物相关的治疗(zhìliáo)(zhìliáo)进展第五十五页,共五十八页尚未得出Cox-2能够大规模使用(shǐyòng)(shǐyòng)的证据未证明减少胃肠道出血引起死亡的证据需要注意心血管预防作用的阿司匹林与Cox-2联合应用(yìngyòng)(yìngyòng)的情况建议选择合适的病人给予Cox-2第五十六页,共五十八页。
非药物(yàowù)(yàowù)方法治疗疼痛疼痛干预措施–适用于难治性疼痛–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生理的调节改善、干预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功能–电刺激、脊髓刺激、电磁场或者局部应用某些药物、介入等微创技术第五十七页,共五十八页内容(nèiróng)总结2004年美加疼痛学会会议及国际疼痛相关论文精华微阵列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组织酸中毒和损伤部位释放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是导致初级神经原兴奋异常的主要原因未来ASIC3通道阻滞剂用于心绞痛,TPRV1通道阻滞剂用于神经源性疼痛有良好开发前景急性痛、慢性痛激活过程中所有可能表达的基因13篇多中心研究中仅4篇表明不同的NSAID类药物治疗(zhìliáo)癌痛或慢性痛有疗效差别神经生理的调节改善、干预神经功能第五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