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申纪兰个人事迹.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08991947
  • 上传时间:2023-1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73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申纪兰个人事迹 附件: 申纪兰同志个人简介 一、简介 申纪兰历任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副主任、中共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 主任、全国妇联第二至四届执委1951年协助李顺达创办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带领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1952年第一次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经三十年努力,使西沟村成为山西省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的典型1953年参加丹麦哥本哈根世界妇女代表大会198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79年、1989年两次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3年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从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到2023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全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被国际友人称为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申纪兰先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周恩来总理家中作过客,和邓小平一起照过相,江泽民同志称她是‚凤毛麟角‛胡锦涛、李鹏、朱镕基、薄一波还亲自到西沟村看望过她申纪兰还代表中国妇女参加了1953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访问过前苏联首都莫斯科,前波兰首都华沙和前民主德国首都柏林等社会主义国家,还受到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等中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二、光环下的平静 申纪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仍健在并活跃于政坛的最老资格的农业劳动模范,又是至今唯一从一届连任至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不愧为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见证人 申纪兰的家坐落在太行山脉的西沟村这里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申纪兰带着‚娘子军‛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了才回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光秃秃的荒山终于披上了绿装 1950年,申纪兰联络了十多个要好的姐妹加入互助组,后来,她又与著名劳模李顺达携手创办了闻名全国的‚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并被大伙推选为副社长,从此,申纪兰的事迹逐渐传遍了全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席卷全国的农村改革大潮,申纪兰带头在西沟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村经济总收入、粮食产量、人均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 1953年是申纪兰风光的一年这一年年初,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4月,申纪兰还被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出席了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5月19日,申纪兰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她与时为全国妇联执委的雷洁琼教授结为知己,并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姐妹情。

      在1997年3月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看见申纪兰后,热情握手说:‚纪兰妹妹,你还记得咱俩在哥本哈根换鞋穿的事吗?‛朱总理称赞她不谋私利,走进申纪兰的家,人们都会在那满墙挂着的照片前流连片刻,这些照片几乎就是一部新中国的历史,群众所熟悉的国家领导人几乎都在其间,与这辉煌的经 2 历形成极大反差的是,这位老劳模的家实在太简陋了,屋内装饰既少又旧,甚至还不如普通农家 1973年,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毫无思想准备的她,总觉得这不合适,不愿去她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机关工作的经验,让自己当省妇联主任不如让别人当更合适‛她如实地向组织上反映了自己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服从组织决定她上任后却不要级别,不要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专车,还在西沟村参加劳动……不久,在她的再三要求下,最终还是辞去了这个正厅级职务 1983年,组织上把申纪兰列入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候选人,她还是一再申明自己不合适,说:‚我识字不多,当好代表就行了‛最后她当选了市里要给她转户口、定级别、配专车,她又全部推辞了她说:‚我的户口在西沟,级别在农村,能走能动,要那些用处不大。

      ‛如今,她已是连续四届当选为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了这些年来,申纪兰多次外出联系业务,坐的是公共汽车,住的是价格低的旅馆,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为了给村里出差办事,她每年的车费、住宿费少说也要花上好几百元,但她从未在村里报销过一次车票,领过一次出差补助,反而把国家每月发给她的生活补贴也‚赔‛进去了不少有人说,你这是办公事,该报销就报了吧她执意不肯,说:‚国家每月给我150元的补贴,这就都有了‛ 1954年,申纪兰以一个农民代表的身份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那年她25岁在这次会议上,她感到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因为他是大救星为了表达这一神圣的愿望,每天晚上她都要认真练习画圈圈,她决心一定要在毛泽东的名字下,把圈画得大大的,圆 圆的申纪兰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十一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人这也许是因为她淡泊名利,心里装着国家、装着群众、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农民女儿的朴素本色的缘故 三、感动中国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大地震给当地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情牵动着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一届人大代表申纪兰的心,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老劳模慷慨解囊,把自己积攒的1万元钱捐给了灾区人民。

      2023年9月14日,她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81岁的人大代表申纪兰,是中国唯一一位连任55年的人大代表,她自豪的说:自己55年来从来没投过反对票之后受采访时回应:不拥护就不投票) 四、人物特写 1、特殊的西沟村 鉴于太行山特殊的沟壑地貌,这个拥有600多户2000多人的村庄,自然生产小组曾散布于各个山沟, 经过若干次合并,主村沙地栈逐渐发展成乡镇的中心 与其说是村庄,不如说这里更像一个观光地山坡下是花坛绿地的村中公园,山坡上依山势搭建了纳凉亭和座椅,还有大幅的山体壁画和一面白色的九龙壁比乡政府还要醒目的建筑,是‚西沟展览馆‛这个上世纪60年代的建筑,2000年重修扩建过一次,从‚劳动起家‛的牌匾下,沿石阶直上约3层楼的距离,才能到达展厅大门门口的半身塑像 是李顺达,两层展厅中,大幅照片和文字,记叙了以李顺达和申纪兰为荣的西沟历史 这里的山绿得格外不同石头垒起来的育苗坑,每个都像花瓣状,密布山体,树苗就在这些人工挖筑的土坑里,一点点伸展出枝干和叶子那些已经染绿的山头,都是漫长时光的见证。

      西沟人管这叫‚鱼鳞坑‛,这是上世纪50年代,国家林业部专家郝景盛带来的植树方法,将镰刀挖坑直播改成刨鱼鳞坑栽种,在严苛的自然条件下,居然成功了种树绝对是西沟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数十年下来,把荒山荒滩治理成1万多亩的苍翠,西沟村赢得了最直观的荣耀 西沟村的符号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地图上唯一被标识出来的行政村严格说,西沟村的名声从1943年李顺达的互助组开始这是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响应了毛泽东和边区政府‚组织起来‛、‚生产自救‛的号召这个由河南林县逃荒人家落脚地发展起来的小村庄,由此抓住了时代的脉络到了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发出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运动‛的倡议书,倡议书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当时全国各地有1938个互助组和1681名劳模迎战,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热潮‛ 从山南底村嫁到西沟村的申纪兰18岁,那是1947年她刚好赶上了这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她和李顺达,都成为与西沟村紧密相连的另一种符号就像西沟村人自己总结的那样,‚先是李顺达的时代,然后是申纪兰的时代‛1983年李顺达逝世后,申纪兰就成了西沟村的‚唯一‛ 2、劳动者的荣耀 申纪兰崭露头角,是在李顺达的互助组发展成西沟农业合作社的时候。

      1951年12月,她说服了公婆,动员全家带头入社合作社成立大会上,她当选为副社长,社长是李顺达那时的西沟村,妇女的自我觉醒意识并没有普遍萌芽,传统习俗还是‚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申纪兰的任务,就是动员村里妇女和她一样,下田劳动 申纪兰不习惯谈论她的家庭,总不自觉地回避生活故事部分,尤其是面对陌生人但真要说起来,她口中那桩‚半自由半包办‛的婚姻,其实是人生全新的开始她童年生活坎坷,父亲宋进水在她出生后不久去世,1934年母亲武全香带着5岁的她改嫁到平顺山南底村继父申恒泰是一名乡村郎中,她改了名字,随继父姓申,终于过上了能吃饱饭的日子申纪兰的丈夫张海亮是军人,1951年从朝鲜战场归来,又被选派到南京炮兵学院学习这个一直被遮蔽在申纪兰背后的男人,舍弃了更好的发展机会,留在长治,后来任长治市城建局局长他和他的家人,从一开始就给了申纪兰最大的空间,从不干涉她的选择 1952年4月,李顺达作为劳模代表到苏联,开始为期6个月的参观学习申纪兰也展开了她的全村总动员,连裹了小脚的马顺召都被她动员起来如今87岁的马顺召老人,颤巍巍地挪着小脚搬着椅子坐到墙边,回忆里最激动的部分,就是当年荒山植树和修大坝的场景。

      当时合作社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10分工,女人只记5分申纪兰带领妇女和男人们开展劳动竞赛,证明女人干活绝对不输给男人她由此几次向社里提出要求,‚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该记一样的工分‛ 论争后,西沟合作社重新制定了男女‚同工同酬‛的记工办法当年秋天,长治地区召开互助合作工作会 议,申纪兰成为妇女代表《人民日报》记者蓝邨敏感地报道了申纪兰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故事,写成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发表在1953年1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申纪兰的名字,也就从偏僻的小山沟,传到了全国各地一个多月后,1953年3月,她当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参加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从西沟骑骡子到平顺,然后换卡车到太原,再换火车去北京‛虽然社里替她刻意打扮了一番,但站在一堆代表中,她的‚蓝色掩襟布衫‛、‚宽腰大裆裤‛和‚绑腿‛还是格外扎眼时任山西省妇联主任黎颖觉得,申纪兰要代表山西农民形象,就拿了一身自己‚最宽大的外套‛给申纪兰换上 这次会议结束,申纪兰又当选为第二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从北京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这次大会主题是争取妇女和男人享受平等待遇,争取一个和平的世界,保卫妇女、孩子和家庭。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正式的中国妇女代表团在国际亮相如同一项政治任务,每人的衣着饰物都由国家配备,还要进行专门的外交礼仪训练,包括衣食住行、坐立行走等各种细节最让申纪兰发愁的是化妆,好在代表团里的人很快意识到这个朴实姑娘的难处,尤其是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热情地主动揽下了帮她化妆的任务 西沟展览馆里,保留了几张当年申纪兰出席世妇会的照片,那个一袭旗袍的短发姑娘,细眉弯弯,嘴唇红润,端庄典雅里透着几分羞涩,不输给任何一个大明星当时的代表团团长李德全还开玩笑似的夸过,‚没想到西沟村来的小姑娘竟然长得这么漂亮‛只是完成这项‚政治任务‛,回到西沟村第二天,申纪兰就把旗袍这些行头塞进了柜子里,此后再也没有穿过,也找不着了 如今80岁的申纪兰,往事记忆很少停留在关于衣食住行的琐碎细节上,要通过当年的照片,再三追问,才会一星半点流露出两句当年情景她的回忆里始终清晰和激动的部分,只有一种场景——受到领导人接见——那个年代至高的荣誉和骄傲 从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申纪兰在后来的50多年里,不仅先后三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也受到了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那些合影,在申纪兰的家里满满当当地挂了两面墙。

      这些照片,取代了普通的全家福,成为申纪兰最温暖的财富 3、人民代表的记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10人的名单里,山西代表团26人,只有4个女代表:劳模申纪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