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箱的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
9页曲轴箱的加工工艺设计1曲轴箱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曲轴箱的技术要求 需要的联系78290349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公差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um)形位公差箱盖上表面3.2箱盖下表面0.8平行度0.03缸口孔IT71.6底座上表面0.8平行度0.03底座下表面3.2缸口面、缸口孔面与轴承孔中心线3.2平行度0.03垂直度0.03轴承孔1.6轴承孔面3.2此曲轴箱形状特殊,为实现配合要求,加工精度要求较高1)审查曲轴箱的工艺分析零件图可知,曲轴箱要求先粗铣、精铣箱盖,底座上下表面,以底座下表面为基准,打磨箱盖与底座结合面,保证箱体尺寸,在通过合箱来加工重要部位,轴承孔、轴承面、缸扣孔、缸口面由于表面粗糙度较高,需要粗、精铣、刮表面来达到要求虽然重要加工部件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证质量地加工出来,因此零件地工艺较好2)确定曲轴箱地生产类型依要求知:"Q=1000台/年,m=1件/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废品率b%分别取3%和5%,代入公式:N=500×1×(1+3%)×(1+5%)=541件/年该曲轴箱为小批量生产1.1确定毛坯(1)选择毛坯该零件材料为HT200,毛坯为铸件,在小批量生产类型下,考虑到零件结构比较简单,所以采用砂型铸造的方法生产毛坯。
铸件精度低,加工余量大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余量查表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①由表12-3得:曲轴箱毛坯铸件的公差等级CT9②由表12-4得:曲轴箱铸件尺寸公差为mm③由表12-5得:曲轴箱铸件得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9④由表12-2得:曲轴箱铸件得机械加工余量为6.51.2拟定曲轴的工艺路线(1)定位的选择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粗基准,然后在确定精基准在工件加工时,因毛坯精度较低,粗加工时以采用划线找正装夹为保证曲轴箱上重要表面的精度,根据粗基准选择原则,以箱盖下表面为基准加工箱盖上表面以底座上表面为粗基准加工底座下表面在由精基准选择原则中互为基准原则来加工箱盖上下表面、底座上下表面轴承孔、面由底座下表面为基准加工,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要求,减少了误差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加工表面尺寸精度等级表面粗造度加工方案备注箱盖上表面3.2粗铣-半精铣表1-8箱盖下表面0.8粗铣-精铣-磨表1-8缸口孔IT71.6粗铣-半精铣-精铣表1-7底座上表面0.8粗铣-精铣-磨表1-8底座下表面3.2粗铣-半精铣表1-8轴承面3.2粗铣-半精铣表1-8轴承孔IT71.6粗铣-半精铣-精铣表1-7缸口面3.2粗铣-半精铣表1-8箱体输油孔面12.5粗铣表1-8箱体出油孔面12.5粗铣表1-8(3)加工阶段的划分曲轴箱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磨加工几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粗基准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其中箱体的轴承孔加工是通过合箱,上定位销来加工,并且上下箱不能互换,要打标记在加工好后要用心棒检查然后加工缸口,用心轴,轴承孔面,底座底面定位,加工其缸口保证孔与轴承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同时并刮缸口端面保证与轴承孔中心线的平行度最后加工一些不重要的孔4)工序集中与分散先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曲轴箱的加工工序该曲轴箱为小批量生产,可采用普通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运用工序集中原则,缩短辅助时间,方便加工5)工序顺序的安排① 机械加工工序A遵循“先基准后其他”的原则,在工艺过程开始先将上述定位基准面加工出来,如底座的下表面B、遵循“先主后次”的原则,先安排粗加工主要表面:箱体上下表面、结合面、轴承面,缸口面后加工次要的箱体的输、出油孔面C、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D、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在每个加工阶段均先加工平面,再加工孔因为这样加工平面出来时系统的刚性较好② 热处理人工时效③ 辅助工序毛坯检验、去毛刺、清洗、终检工序综上工艺分析可简单整理为;铸件必须进行时效处理,以消除应力.有条件时应在露天存放一年以上再加工.为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应将粗镗、半精镗和精镗分开进行孔的尺寸精度检验,使用内径千分表或内径百分表进行测量.同一轴线上各孔的同轴度,可采用检验心轴进行检验.各轴孔的轴线之间的平行度,以及轴孔的轴线与基准面的平行度,均应通过检验心轴进行测量.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应使定位基准统一,该零件主要定位基准,轴承孔面,心轴定位。
底座底面为辅助定位(6)确定工艺路线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定位基准设备1铸造2热处理人工时效3检验4划线划箱盖下表面线找正装夹工作台5铣铣箱盖上下表面互为基准立铣床6划线7钻孔钻箱盖下表面的孔系以下表面为基准8划线划底座上表面线找正装夹9铣铣底座上下表面互为基准立铣床10划线11钻孔钻底座上表面的孔系以上表面为基准钻床12磨打磨箱体结合面磨床13油漆14合箱上螺栓打销孔,打标记15铣铣轴承面以下表面为基准立铣床16镗镗轴承孔并刮面以下表面为基准17钻钻轴承孔系钻套18铣铣两缸口专用夹具镗床19镗镗两缸口并刮面专用夹具镗床20钻钻两缸口专用夹具镗床21镗镗输油孔以下表面为基准22钻钻出油孔面以下表面为基准23铣铣输油孔面以下表面为基准24钳去毛刺25清洗26检验轴箱的加工工艺路线1.3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选用机床设备的选用和工艺装备的选用:根据小批量生产类型工艺特征,选择通用机床和部分专用夹具来加工,在工艺卡片中均写出1.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1)工序9:铣面① 以底座下表面B定位,粗铣上表面A,保证工序尺寸P1;② 以A为基准定位,粗铣B,保证工序尺寸P2;③ 以B为基准定位,半精铣A,保证工序尺寸P3;④ 以A为基准定位,精铣B,保证工序尺寸P4;留有少量的磨削余量。
通过磨削达到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各工序寸:通过轴承孔面,心轴为主要定位,斜板为辅助定位这存在着X、Y转动方向上的过定位由于轴承孔面与轴承孔的垂直度很高,都是加工面,底面也是加工面,过定位是合适的箱体采用一次装夹,减少装夹误差2)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在机床夹具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设计夹紧机构应该考虑夹紧必须保证定位准确可靠,而不能破坏定位;工件和夹具的变形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各元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操作必须安全、省力、方便、迅速、符合工人操作习惯等本工序中夹紧部分选自上向下压紧.特别的压板来夹紧箱体通过拧紧螺母使压板压紧箱体,实现夹紧用此压板通过特定的螺栓来箱体压板上开的两U型槽便于调节安装的位置上面的图是特质螺栓两端均带螺纹,长螺纹一端上螺母,短螺纹一端上T型槽,T型螺栓的尺寸根据T68镗床的工作台设计通过上图装置把底板固定在工作台上底板图如下底板上沉孔的大小根据所选的镗床的工作台T型槽确定而另外的孔是安装斜板,辅助支撑和螺栓用的底板上的凸台表面粗糙度为3.2.凸台限制了箱体沿X、Y方向的转动和Z方向的移动此斜板可以阻止箱体沿Z轴的转动,并保证箱体放的位置准确3)对刀装置利用镗床上的旋转工作台,一次装夹加工两缸口,采用打表找圆心的方法找铸孔的圆心来对刀,确定对刀面与定位元件之间的尺寸关系。
4)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采用四个标准定位键固定在斜板的四角处的沉孔中,用T型螺栓固定底板的位置用于确定镗床夹具相对机床的旋转,进给方向的正确位置,并保证定位键与工作台T型槽相匹配的要求5)定位误差的分析一批工件依次在夹具中进行定位时,由于工序基准的变动对加工表面位置尺寸所造成的极限值之差值称为定位误差产生定位误差的因素主要有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夹紧误差;家具带着工件安装在机床上,相对机床主轴或运动导轨的位置误差;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如机床几何精度、工艺系统的受力、受热变形、切削振动等原因引起的误差设计夹具定位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此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一般定位误差应控制在工件允差的1/3-1/5之内由于加工基准和设计基准一致定位误差主要为轴承孔与心轴之间的误差2.3夹具装备图2.4绘制夹具零件图3 设计总结及个人体会本次毕业设计是大学里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为了能顺利完成,我在长壁煤矿机械厂实习了一个多月,目的是了解机床首先,请师傅给我解剖了一台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其次有师傅对机床讲解机床的详细结构,功能最后还了解了其它设备这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普通车床改装其它机床,对我启迪很大,使我对毕业设计有了想法。
通过在工厂实习,认识了解了许多机床和其性能,并通过亲手操作知道各种机床适合加工哪些部件,这为我毕业设计中合理选择设备打下基础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的一次完整的综合应用,在查找资料,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次设计近两个月,通过这次设计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机械设计的重要性这次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好检验,是对所学知识系统以及系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取舍资料能力上得到进一步锻炼,为以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次毕业设计使我对所学专业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我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次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使我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做一名对社会有用之人4 致谢“衷心藏之,何日忘之”在我即将完成此次毕业设计之际,我要再次衷心感谢帮助我,指导我的师傅,老师特别是孙老师,他既注重从宏观上把握这个课题的发展方向,加以总体指导,又注重培养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用其多年的教学经验,不辞辛劳的对我指导,才使得我毕业设计能顺利完成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最后我想说声:谢谢! 5 参考资料(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冯辛安 主编 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 邹青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3)《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杨黎明 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4) 《金属机械加工人员手册》 赵如福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 《机械零件手册》 周开勤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