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家长会见面总结资料.doc
14页家长会见面资料家长们:你们好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想请你们切实付起责任看成绩单后,你那一刻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有的有胜利的喜悦,有的有沉重的痛,但我们应该都用理性的思维去看这份成绩单,面对喜悦,什么都依着孩子的家长,不是理智的家长,面对失败,只会打骂孩子的家长,也不是理智的家长;对成绩单不理不睬的,觉得无所谓的,更不是理智的家长一般来说你们接到你孩子的成绩单时都会很认真地看(少数人除外)但奇怪的是,有的家长只看到考试卷上的分数,却不看试卷答案的内容有时想看,但是大多数孩子从来不会拿回家给你看!那是因为以前你的孩子,如果把分数差的考试卷拿回来,不是被父亲打一顿,就是被母亲骂一场,要么冷语嘲讽,甚至挨饿!为了自我保护,他们只好把考试卷撕破或丢掉了事其实,考试卷上的答案才是最重要,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第一手自我反省的资料,是学习的指导方针,都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分析答案内容的得失,重新商量以后在家里的学习方针但是一般的父母都懒得做这件工作,只一味地嫁祸别人,打骂孩子孩子却一步也不能前进,就算前进也绝对不是快乐地前进,这是不会长久的,说不定有朝一日会出问题孩子把考试卷拿回家给父母看,并不是要求妈妈骂他,或爸爸打他,也不是要父母不理不睬,对考试成绩无所谓,而是要求父母的帮助。
但做为父母的看到孩子有了小小的挫折,对于孩子应该安慰他,让他有安全感,然后母子两人冷静地改正答案,再以考试卷的答案做一个样本,从这里寻找一个个办法,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如果是语文不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自然成绩不好,那又是什么原因?像以上等等问题花些工夫思考,才是正确的良策但我们的父母却极少怎样做的孩子拿了不理想的分数回来,本人已经不快乐了,再挨骂、遭到父母的冷眼或不理不睬,我觉得恐怕任何人都会变得自暴自弃,消沉下去所以不要骂,要让他不再有第二次的错误才是最好的引导,跌倒了再爬起来,这才是孩子所应该具备的品质有些父母们看孩子拿了不好的考试卷回来,就非难老师出的问题不当,或打分数不公,这种态度最要不得要知道这样说对孩子绝对没有任何的好处碰到问题应该及时去解决,而不是躲避,让你的孩子学会勇于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在这样的鼓励和安慰下,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不要被成绩单抓住了你全部情绪在那儿,激动不已,重要的考试内容的答案才是你要注意的考试,你很重视,这一点作为老师的我,感到很欣慰,因为那毕竟关系到你孩子的未来,但千万记住了,考试分数并不是他的全部你要能承受起它(指成绩单)带给你的快乐,亦能承受得起它带给你的痛。
家庭教育杂谈 作为班主任,在与家长的交往和对学生的教育中,感觉到有些家庭教育观点很值得大家借鉴一、有意识地对小孩进行“吃苦”教育现在的小孩是“享受”的一代,从净水到饮料再到 “八+八”台湾珍珠奶茶,一步一个台阶纯净水还说得过去(但也没必要,因为学校已提供开水),饮料已是高级享受,珍珠奶茶乃是超级享受据说,只有“八+八”才合口味,有些学生非进口水果不吃,这样一种消费观念,带来的是许多负面影响还不知钱是如何辛苦地赚来的,小小年纪就学会享受,在同学中也造成一种不好的相互攀比的现象有了这种思想,就不知“艰苦”二字的内涵,看不到在还有大量失学儿童的背后他们所拥有的幸福,就不会尊重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嫌弃学校为他们配好的营养餐不合口味,不按正常就餐,结果许多学生得了胃病(不要以为生活好了,就不得胃病)国外有种观念:富家“穷”孩子,就是有意识地对小孩进行吃苦教育二、父母既要言传也要身教,身教更重要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对小孩的生活起决定作用家庭集体成员之间的道德、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关系,无不构成孩子最初的社会经验,而这对孩子的一生所起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在孩子面前打开的第一扇通向周围世界的窗户就是父亲、母亲的个人榜样。
因此,父母的举止行动非常重要首先,父母在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上做出榜样父母有责任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最有利于教育子女的气氛,那就是父母相互尊重、相亲相爱、对老人体贴关怀、对孩子的情绪和心情细心关注、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的人格和自尊心、为人善良乐于助人这样的家庭环境才能使孩子对人类美好的品质形成信念,内心充满平静和安宁还有父母应当将更为重要的东西教给孩子,那就是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如:勤奋、坚韧、豁达、协作、责任心、竞争意识等在家庭中,也要让孩子看看自己为事业努力奋斗的模样, 看见父亲孜孜不倦的精神,孩子才会了解努力是多么重要一面看电视或一面打麻将,一面督促孩子用功的父亲,是不可能给孩子有效的影响的三、不被孩子的要求所左右在“可以”和“不可以”、“应当”和“不应当”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上要有一个较明确的界限在某些问题上要大胆地说“不”有些父母从不拒绝孩子的要求,惟恐孩子不能事事如意这种溺爱是一种家庭创伤,它给孩子们带来的绝不是家长所希望的幸福,而是与年龄不相符的幼稚和自私自利父母对子女那种无私的爱,必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爱,才能把子女培养成为真正的人四、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不用隐藏父母的喜怒哀乐,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知道人间的艰辛。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因此,总设法让孩子绕开艰难困苦,尽量不让他们经历伤心事件,也不愿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自己的苦难以致于不少小孩到了一定年龄还不知道人的生活中竟有痛苦和悲伤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失败、困难总是与人结伴而行从挫折本身来说,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带来各种压力,另一方面它又能锻炼人的意志,使人坚强起来如有时候挫折把人逼上绝路,人便产生背水一战的决心,集中精力想对策,往往会出现一种超越自身的潜力和智慧人们能抵御各种挫折压力而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的能力,就叫耐受力,或叫挫折承受力从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来看,顺境可以出人才,逆境也可以出人才从某个角度看,在逆境中经过挫折锤炼成长起来的人才,其生存力、竞争力更强科学史家贝里奇指出: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以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中国有许多格言:“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从小经过逆境磨炼,或经过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才会不断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五、敢于体罚孩子由于教育方式的改变与社会风气的民主化,近来很多做父母的都尽量避免体罚孩子。
可因为独生子女的受宠,令许多父母抱有一种“爱还爱不来,怎么舍得打”的心态,愈发使得孩子缺乏一种具有震撼力度的家庭教育记得在我小学时,由于调皮,一次,我和二个男孩推着建筑工地上的手推车玩,两人坐在上面,一人在后面推,为了满足冒险心,一人在后推,两人坐在车上,从一个很陡的坡上往下冲,结果我们都挂彩了,现在想起来都出冷汗回到家里,父亲狠狠地揍了我这个“冒险队”的“队长”,我虽然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体罚,但当父亲宽大厚实的手掌,打在我脸颊上的同时,我却感觉到父亲的爱意,这种既爱又恨的感受,至今仍深深地镌刻于心中,久久不能忘怀体罚”,它把父亲的教诲,直截了当、毫无修饰地传达给孩子,而其中的寓意,不外乎是—“亲情”在这个时候,母亲或父母的父母有可能充当孩子守护神的角色,不要理会他们,因为你是孩子的父亲,你必须对孩子将来的成长负责,你自己可能也是从小被体罚而长大的有句俗语:“木棒下出好人”当然,“暴君式”的教育也会对小孩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随着父母的素质的提高,我想能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六、教育的责任不能全委诸学校有少部分人单纯地认为,学生发展的情况如何,功过全归于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早就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会像纸铸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和不可替代的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不管工作多忙,都别忘了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教育人的工作任何人,从部长到看门人,都可以找到替代的人选,可一个真正的父亲是不能由旁人来替代的如果孩子的学校请你去谈谈,你就一定要请假到学校去,这是一个极好的三方交流的机会并且最好你能主动地把与老师交流的时间安排到你的日程表中去,给小孩的最好鼓励是让小孩感觉得到你对他的关心七、不要让孩子强词夺理太过民主,你太多的听他的,他反过来倒不听你的了小孩做错事情时,有时他会找来种种理由,这时你如果过多地听他狡辩,与他论理,就会兹长他以后没理也说三分,与家长争执顶撞,父母的威信在他心目中就会降低,他就可以听从也可以不听从,这样的教育是很难有教育效果的八、要带领孩子走出家庭认识世界小孩的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的观察能力,这就需要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带领孩子到农村、学校、工厂、城市、田野、山川、河边、树林、图书馆、博物馆、展览会、商店等地去观察和思考,开启孩子视野和思维的世界。
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以上观点不一定全对,但从某一角度去思索,却有它的一定道理,可给人以启迪故谓之为“杂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测题:你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 家长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Baumrind),根据父母管教子女在控制、成熟要求、亲子沟通和关爱方面程度的不同将父母分为三大类: 1.专制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的特点就是管而不教,严而苛求他们对子女非常的严厉,习惯于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子女只能够无条件服从是非对错全由父母说了算孩子如有偏差,就给以惩罚,而且很少向孩子做出解释 这样管教下的孩子,比较谨慎,但是容易胆怯,逆反心理重,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父母与孩子在感情上也比较疏远,孩子比较悲观,性格冷漠,缺少热情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学业上表现也不是很好 2.放任型父母 放任型的父母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很少对孩子有所限制父母在孩子的能力培养上,也没有什么标准和要求让孩子自由随意的发展这种管教方式在30年前被一些心理学家所赞许,被一些开明的父母所接受但是,今天看来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 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似乎成熟得较晚,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低,很任性长大后,不服从管理,不善于合作,不懂尊重别人,很难严格要求自己。
他们对自己学习和工作成绩的要求也低,学业成绩自然不会出类拔萃 3.权威型父母 这种类型的父母倾向于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对孩子的表现比较关注,正确、及时而且恰当地实行表扬或惩罚父母会在必要时给子女定出合理的规则,并且以身作则注重与孩子的交流,交换意见这样,孩子不仅与父母感情亲密,而且是子女的榜样 在权威型父母的培养下,孩子不仅有自信、成熟、理性、而且乐观向上,善于交往 您作为孩子的家长,希望属于哪一种类型呢? 请你快速完成下面的题目,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不要反复斟酌 注意,您选择反映的是“我实际上是这样这样”,而不是“父母应该怎样怎样” 您的评分是1=从不2=偶尔3=经常4=总是 您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家长吗?您能否创造一个和谐美满、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与自己愉快轻松的沟通? 1.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表情,告诉孩子自己很喜欢他 2.我允许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表现得与众不同 3.我对孩子惩罚是基于公平、恰当的原则 4.当孩子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时,我会给予积极的支持,使他得到一些安慰,并让孩子感到他并不孤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