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影响评价EIA.ppt
123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1 环境影响评价 EIA AN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省环保局环评处 项磊 联系 0551 2829822 xianglei88hotmail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进程 国际上发展进程 1964年 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第 一次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969年 美国通过了 国家环境政策法 在全世 界首先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瑞士 澳大利亚 法国 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20世纪70年代 泰国 印度 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 家也开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进程 中国发展进程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 环境影响评 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1979年 环境保护法 试行 的实施标志着我 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 1989修改的 环 境保护法 沿用至今 2019年 国务院颁布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 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责任 程序和处 罚作出了详细规定 2019年9月1日起实施的 环境影响评价法 是我 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的变 化而发展 投资体制改革后 环保总局与 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文件 明确了项目建 设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时段 具有法律强制性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不可违背的强制性 条例 环评法 等都规定了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的强制实施性 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的现实地位和作用 2019年 国务院发布 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将建 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 规范重点行业的环保标准作为改进 投资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内容 2019年 在固定资产投资清理整顿中清查5 5万个建设项目 共查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1190个 总投资达1700多亿 元 2019年 制止钢铁等行业盲目投资 对概算总投资105 9亿 元 设计生产能力840万吨的江苏铁本等违规项目进行现场核 查并提出处理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已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 年 月 日通过 现予公布 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年 月 日 环境影响评价法立法背景1 通过 先评价 后建设 推进了产业合理布局 和企业的优化选址 预防了许多因开发建设活动 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取得了良好的 环境效果 随着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因区域开 发 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不良 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因实施有关政策和 规划所造成的各种环境后果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 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世界上一些国家逐步重视因实施政策 规划对环 境造成的影响 逐步认识到单纯对建设项目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已经适应不了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地 利用自然资源的需要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逐步为 许多国家所接受 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体系也在 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法立法背景1 我国也逐步提出对政策和规划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的要求 我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应当适时 由单纯地评价建设项目 扩大到评价对环 境有显著影响的一些政府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法立法背景2 3 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单独的环境影响 评价法或者环境影响评估法 如果我国适 时制定单独的环境影响评价法 对于全面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在国际上也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4 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相应进行 规范管理 由于直接影响到公民和组织的 权利和义务 属于应由法律调整的实质性 问题 因此应当及时制定法律加以规范 国务院2019年制定的行政法规 经过四年 的实践证明其措施基本可行 因此有必要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及时将其上升为法 律 环境影响评价法立法过程 2019年 经中共中央批准 环境影响评价法列入 了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全国人大常 委会将该法列入2000年提请审议的年度立法计 划 全国人大环资委起草领导小组委托国家环保总局 草拟该法草案的初稿 在此基础上拿出 框架草 稿 和后来的 征求意见稿 2000年12月26日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 会议对环境影响评价法草案进行了初审 环境影响评价法立法过程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29次常委会上 绝大多 数常委会组成人员赞成新的修改方案 希 望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通过 第九届第30次常委会上10月28日的表决中 出席会议的127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表 决时 以125票赞成 2票弃权的高票获得 通过 同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以第77 号令公布 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环境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法所称的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 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 水 海洋 土地 矿 藏 森林 草原 野生生物 自然遗迹 人 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 城市和乡村 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 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 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 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 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 活动 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 化学 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 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 进行 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并提出减少这些影 响的对策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 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 可为建设项 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 可 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 的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法框架 共5章38条 第一章 总 则 6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9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3 第四章 法律责任 7 第五章 附 则 3 环评法主要内容之总则1 立法宗旨 立法目的 第一 预防因规划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 第二 预防因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 成不良影响 第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评法主要内容之总则2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一 评价的对象是拟订中的政府有关的经济发展规划 和建设单位兴建的建设项目 第二 评价单位要分析 预测和评估所评价对象在其实 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第三 评价单位通过分析 预测和评估 提出具体而明确 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第四 环保部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 要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价 第五 环评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指导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的方法和制度 环评法主要内容之总则3 适用范围 属于环评法调整的规划 总体而言 环评法所指规划有几个特征 一是指政府拟定的规划 非企业的规划 二是指政府的经济发展方面的规划 非政府的其他规划 三是指实施后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 环评法主要内容之总则3 适用范围 属于环评法调整的建设项目 第一 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建设对环境 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 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环评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领陆 国界内的大陆和岛屿 内水 领域 领水 领海 与海岸相连接的海域 1958年 12海里 领空 领陆 领水上空的空间 地下领土 领陆 领水的底土 空间 1 毗连区 联合国海洋公约 毗连领 海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 量起不超过24海里的海域 2 专属经济区 领海以外 从测算海域的基 管辖的其他海域 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海域 3 大陆架 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全部 自然延伸到大陆外缘的海底 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有影响是指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 建成 投产后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 对其周 围的大气 水 土地 森林 草原 生 物等环境要素可能带来变化 建设项目是指按照固定资产方式进行的 一切开发建设活动 包括国有经济 城 乡集体经济 联营 股份制 外商投资 港澳台投资 个体经济和其他各种类 型的基本建设 技术改造 房地产开发 等各类建设活动 环评法主要内容之总则4 关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第一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 公开 公正 所谓 客观 是与主观臆断相区别的 所谓 公开 是与暗箱操作相区别的 所谓 公正 是指不带偏见 对所有的 评价对象一视同仁 依法进行评价 环评法主要内容之总则4 关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第二 进行环评要综合考虑对各种环境因素 及其所构 成的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应当为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第四 国家鼓励有关单位 专家和公众以适 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法主要内容之总则5 国家支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第一 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 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 响评价方法 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 建设 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以提高 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第二 国家环保总局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 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规划环评的范围 一地 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三域 区域 流域 海域的建设 开发 利用规划 十专项 工业 农业 畜牧业 林业 能源 水利 交通 城市建设 旅游 自 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范围 内容 公众参与 方法 规划环评报告书内容 审查意见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指导性规划 指导性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 区域 流域 海域的建设 开发利用规划 以及本法第八 条规定的专项规划中的宏观性 预测性的规 划 一地三域 指导性的规划 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并编写该规划对环境影 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考虑到保守国家机密的 需要并且该规划对公众的环境权益影响较小 因此不必经过 公众参与 和专家评审的 程序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非指导性规划 非指导性的规划 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 报审批前 由组织编制该规划的机关组织对 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并向审批该规划的机 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非指导性的规划是环评法第八条规定的专项 规划的主体 包括工业 农业 畜牧业 林 业 能源 水利 交通 城市建设 旅游 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等 至于需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 环评法明确由环 保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报国务院批准 十专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非指导性规划 对该专项规划必须经过 公众参与 和专 家评审的程序 第13条规定 在审批专项 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 应当先由人民政府 指定的环保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 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 对环境影响 报告书进行审查 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 审查意见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 析 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 措施 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 批机关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 下列内容 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 析 预测和评估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 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专项规划公众参与 范围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 可能造成不 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 程序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 审批前 方式 举行论证会 听证会 或者采取其他形式 征求有关单位 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意见的地位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 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并应 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 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草案 2019年4月 成立起草小组 2019年5月 形成 条例 征求意见稿 2019年7月至8月 两次集中听取专家和地方环保 部门意见及建议 2019年8月至10月底 书面正式征求国务院有关部 委及各省级人民政府意见 2019年10月至11月 在充分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 础上 修改完成 条例 送审稿 2019年12月6日 以环发 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