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家诗:《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原文译文赏析.docx
3页千家诗:《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孤独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翻译】 乱糟糟的烟雾覆盖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射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四周安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解释】 乱烟:凌乱的烟雾 笼:覆盖 碧砌:青石台阶 飞月:悬在高空的月亮 掩:掩盖,掩映 江山:江水和高山 【赏析】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共两首,都是五言绝句这两首诗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溶化入风光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苦痛,表达了独有的内心感受诗的妙处在于这溶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诗人的诗笔即画笔,他描绘了一幅江边月夜送友图月夜,烟雾充满,此时友人已经远去,诗人环顾离亭,仰视明月,远眺江山,夜寒心亦寒。
通篇写景,而诗人送别友人后的伫立凝视、留连若失之状和孤寂怅惘、凄凉孤独之情却自然出现纸上,无一字写情,却句句含情,把情完善地溶化于景中了 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充满,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示意诗人伫立凝视时产生的聚散匆忙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孤独”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溶化入风光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溶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扩展阅读:王勃诗歌方面成就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气,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大方激越详细来讲,送别诗或气概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消沉气息;或美丽静谧、模糊迷漫,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绘的是一幅漂亮的江边月夜图,画面美丽迷漫,让人心醉;或重在抒发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别薛华》,整首诗并不着意抒写惜别之情,而是时时到处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伤之痛。
烟雾”意象在王勃送别诗中消失频率极高,是王勃对前途命运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现,如《秋日别王长史》中“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田野覆盖在浓浓的秋雾中,凄寒而模糊,远处的山峰在沉沉暮霭中聚敛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雾暮烟中显得模糊迷漫,似梦似幻相思诗则抒发了千里之外羁客的情感:思念家乡,思念亲友,伤春感怀,如《羁春》,则通过写景抒发肤浅的思乡之情园林山水诗既写景生动、锤炼精工,又诗境美妙,布满生气,如《郊兴》同时,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展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着的艺术效果远游山水诗不仅充分呈现了奇险壮美的入蜀途中风光,而且因倾注了郁积之气而尤显肤浅悲凉,底蕴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