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幼儿园博物馆四部曲.docx
3页创建幼儿园博物馆四部曲 在强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培养孩子的博物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为孩子提供健康、丰盛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广泛关注、深入察看、静心观赏、积极探究的博物意识,我们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兴趣,通过收集、展示、拓展活动,和孩子一起创立了“自己〞的博物馆 一、解读幼儿:捕捉兴趣点 每个人在孩提时都会有自己的小秘密,喜欢把一些小玩意,如玻璃球、糖果纸、香烟盒、棒冰棍等,收藏在盒子、铁罐、抽屉中,如今的孩子喜欢什么,他们会对什么事物产生兴趣呢? 1.了解孩子喜欢什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通过静静地听孩子们自由自在地交流,蹲下来和孩子们聊天,了解了孩子喜欢什么与此同时,我们还设计表格,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填写“孩子喜欢的物品〞我们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很多,他们有的喜欢勺子、杯子、纽扣、鞋子、手套、帽子、衣服、发箍、包装袋等生活用品;有的喜欢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奥特曼等玩具;有的喜欢食品包装盒〔纸〕、瓶〔罐〕、游戏卡、门票等 2.解读孩子在干什么 在孩子活动时,我们总是沉住气,静静地站在旁边察看孩子在干什么,孩子在学习中用了什么办法,孩子之间的交往情况如何。
通过察看和记录,并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分析,我们了解了孩子们喜欢哪些东西以及如何玩这些东西我们还通过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沟通,以及大班年级组和小班年级组之间的交流,捕捉孩子的兴趣点,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通过解读孩子,我们发现孩子对事物是否敏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善于去发现,乐于去收藏,并对其保持长久的兴趣 二、聚集材料:激活敏感点 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只“藏宝箱〞,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东--在里面,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收集材料,发现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材料之间的联系呢? 1.寻找收集的线索 在收集过程中,我们适时地要求孩子察看这些东西的不同之处孩子们在察看时掌握了许多材料的自然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材质等我们还引导孩子察看这些材料的图案、花纹、文字等,让孩子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属性随着孩子对事物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就和他们进一步讨论还可以收集哪些东西孩子们从勺子想到了碗、筷,从鞋子想到了手套、袜子,从树叶想到了树皮、树根,从线想到了绳、网,从门票想到了邮票、商标,从石子想到了砖、瓦,从橡皮想到了笔、卷笔刀……在实践中,孩子们无意识地对物品进行了归类,如自然物品、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等,这样一来,孩子们收集的线索越来越多,收集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
2.扩大收集的渠道 教师和家长要全程参与孩子的收集活动,对周围的事物要多注意、勤察看,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在收集物品和交流时要能激发孩子更多的灵感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我们反复向家长宣传各种材料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让他们观赏一些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成品、半成品教玩具,激发他们和孩子一起收集物品的积极性渐渐地,孩子们对物品的敏感性越来越强,收集和察看的对象也越来越多 3.讲述收集的故事 每一件收藏品的背后都蕴藏着精彩的故事在收集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分别把有关收集物品的故事记录下来,和孩子一起分享收集的高兴我们在班内发展了“我的收集故事〞讲述活动,利用晨间谈话、午间小憩等时段,让孩子们讲一讲“心爱的东西是哪里来的〞,说一说“新收集来的东西有哪些特征〞,比一比“同类物品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要讲述有关自己收集的精彩故事,要细致地描绘物品的特征,孩子们的语言叙述能力、察看能力、交往能力均得到了开展 三、分享物品:感悟成功点 随着收集的材料越来越多,孩子们萌发了让其他小朋友来观看的想法,于是我们及时发展了谈话活动:“想给哪些小朋友看呀?〞“放在哪里才能让其他小朋友看到呢?〞“应该怎么摆放呀?〞为此,孩子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班级展示 自我们创立博物馆以来,阳台成了展示物品的最正确场所在教师的带着下,孩子们糊废纸盒,粘硬板纸,搬玩具柜,摆小桌子,忙得不亦乐乎,共展出了20多种物品大班、中班的廊道里,琳琅满目,各类物品应有尽有在展示物品的过程中,教师提出要求:同一种类的东西只能选择一个,余下的都要放在旁边的储物箱内面对众多物品,孩子们仔细察看,认真比拟,以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在展示物品的过程中,博物馆的小主人兴奋地向同伴介绍着“我〞的博物馆,大家对物品的属性有了更多的认识 2.园内展示 我们根据班级创立博物馆的现状,了解了孩子们对创立博物馆的需求,决定把六条长20米、宽5.5米的过道用来展示物品在教师的帮忙下,中班和大班活动室廊道内的“我的博物馆〞被移到了宽敞的过道上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在观赏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树叶、根为什么要分开摆放?橡皮与铅笔能否摆在一起?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原来是按照年级组来划分场地的根据孩子们的倡议和意愿,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并和孩子们一起给“我的博物馆〞命名孩子们快乐地把六条过道称为“博物大道〞其中“植物大道〞里有神奇的种子、奇妙的根、美丽的叶子、奇异的壳,“服装大道〞里有趣味鞋吧、魔力手套、百变裙子、神奇帽子,“建材大道〞里有多彩的石头、有用的砖块、多变的瓦片,“容器大道〞里有铁皮罐、酒瓶、缸和瓦罐,“文化用品大道〞里有橡皮、铅笔、文具盒,“生活用品大道〞里有勺子、纽扣、扇子、门票、瓶盖、贝壳等。
孩子们请教师做标签,邀朋友作比照,拉家长来观看,给大家作讲解,处处洋溢着成功感和自豪感 四、拓展活动:紧贴生长点 孩子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收集和利用物品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如何发挥物品的教育价值,发展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获得有益的经验呢? 1.布置探究活动的实习场 我们在每个博物馆里增设了大纸箱和橱柜,供孩子储备收集来的多余物品,并开设体验吧、操作台、创意工作室等,让孩子们在自己设置的区域内自由活动示例,“趣味鞋吧〞里有“穿大鞋和小鞋〞“鞋底印画〞“装饰鞋子〞等,“七彩扇子吧〞里有扇面设计、扇面刺绣、扇子制作等博物馆为孩子们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表演的舞台孩子们在自己的博物馆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材料,进行充沛的体验,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孩子的表现,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和办法,帮忙孩子在合适的情境中生成新的探究活动,激励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 2.构建主题活动的实践场 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创立博物馆后,教师就要仔细分析孩子在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巧妙地对有关资源进行再利用,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不断生成贴近孩子生活的探究性活动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博物馆的属性,有针对性地收集并认真筛选相关资料,有方案、有目的地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为孩子发明探究学习的时机。
示例,在“七彩贝壳〞博物馆中,我们设计了“我的贝壳〞“趣玩贝壳〞“贝壳探秘〞等主题活动,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大领域的内容融入其中;设计了“瓶盖总发动〞“缸罐一家亲〞“魔力手套〞等系列活动,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充沛享受探究的高兴,获得有益的经验 与孩子一起创立博物馆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对外界事物的辨识力、敏感性在不断提高,对成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伴交往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将在不断完善已有的幼儿园博物馆的同时,把孩子的察看、探究和叙述的积极性充沛调动起来,去创立更多合乎孩子生活经验的孩子“自己的博物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运用各种感官的时机,使幼儿园博物馆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 【创立幼儿园博物馆四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