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策略.doc
7页农村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教会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中段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
学生通过于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3)在体验农村生活中观察 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人牧牛羊、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割稻、采茶或摘采柑桔的劳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4)观察农村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2、有效取舍素材,力求语言精练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像有的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六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北风过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脖子里钻。
行走的人身穿绵大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二)方法指导力求创新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是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共同职责长久以来,部分农村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我觉得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写“下水作文” 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人游泳?可是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们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是对农村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以身作则”写作文教师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励 2、强化自述训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述和简要评说,由于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相互交流,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的自述内容——各种童话图画、我的家,我的小伙伴、买物品、迎客人、向教师请假、上学路上的新鲜事等等,自述形式采取大家互相交流、对话、自由插话在训练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完整、有主题、有条理、有层次、语词丰富、描述具体的语言表现力,自述训练能培养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等品质 3、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鼓励,少给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
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4、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不少教师的指导模式略显古板,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活跃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挑剔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把写作视为畏途长此下去,学生便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1)多看,多读,多感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我在班上常读一些名人传记、经典故事,发动学生掀起了读书热每天读报时间或学习的间余我都会抽一些时间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很多学生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在班上争相传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多读多写能练好作文的基本功,而一篇好的作文却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每次大小作文,都留出时间让学生自改、互议、一帮一改,扎扎实实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草稿完成后,让学生自己通读自己的作文,把写错的字,标点符号改正确,不通的地方改通顺再让学生互相修改,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修改,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通常在学生自改、互改过后,我会出示一篇文章和学生一起修改,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并针对文章的优缺点进行评议,让学生在议别人的文章中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在反复读,反复推敲中,学生们潜移默化地知道了修改文章的步骤和方法,并养成改文章的习惯。
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作文水平总之,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小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