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氟离子电极的注意事项.docx
7页使用氟离子电极的注意事项使用氟離子電極的注意事項1. 测量标准溶液时,浓度应由稀至浓,每次测定后用被测试液清洗电极、烧 杯及搅拌子2. 测定过程中,更换溶液时,测量键应断开,以免损坏离子计3. 测定过程中,搅拌溶液的速度应恒定4. 氟离子电极暂不用时,宜于干放5. 使用前,应注意观察参比电极外观,有无裂痕、接线是否良好,内充液是否 灌满至注入孔,有无气泡,管内为饱和KCl溶液(GR级,杂质少,否则引起漂移),并 KCl溶液液面高于管内汞球体,管内有少量KCl结晶物6. 使用前,应将电极注入孔的小橡皮塞取下,以维持一定的流速,并保持 KCl 液面与待测液面的高度差7. 用后立即清洗干净液接部位,以防止堵塞不用时在加液口和液接部套上 橡胶帽长期不用,应充满内参液在电极盒中或氯化钾溶液中静置保存8. 离子计或酸度计的精度要求?O.lmV在进行测试之前,先要检查一下使用 的仪器和电极对是否处于使用状态,仪器开机预热9. 电极活化: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使用前应置于相应的标液中浸泡活化一段时间 (尿氟、水氟测定时的电极活化可用~10ug/mL氟标液),l~2h或几十分钟新的长 久未用的时间长些,经常使用的活化时间短或不活化。
较长时间不用的氟电极宜 采用干存放,不要泡在纯水中)10. 检查氟电极,若发现其内充液中有气泡附于氟电极内膜表面,应采取措施 排除,否则也会造成电极内导体接触不良而影响电位正确测量11. 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搅拌的速率稳定;电极对置入试液的深度基本相同;固 膜电极测量时,一般搅拌速度为中慢速为佳,可在搅拌中读取数值12. 在测量过程中如何判断电极是否达到平衡电位是极其重要的,根据 IUPAC 推荐响应时间定义,电位变化?lmV/min可认为响应达到平衡重要的是,在标准 液与样液测量中,应按完全一样的方式进行尿氟测定方法中的规定是电位读数稳 定后读取(即30s内电极电位变动小于O.lmV),同时记录测定时的温度13. 磁力搅拌器长时间运转后,可能造成搅拌器机体温度升高并传入测量 杯,给测定带来误差,故测量杯下常加绝热垫,并在测量间隔中替换绝热垫14. 注意仪器的屏蔽与接地及避免电磁干扰如果开机后仪器电位读数不停变 动(抖动),可能原因之一是仪器接地不良15. 由于电极有“记忆”效应,在测含较高氟的样品后,一定要将氟电极洗至 要求的空白电位16. 标准加入法计算所用的电极斜率(s),要用被测液加标前、后所测得的E1 和E2所对应的氟标准液浓度范围内的电极实测斜率。
即电极的实测斜率s取与被 测液相接近的浓度范围的标准液的测定值,而不能以理论斜率或实测的标准系列的 平均斜率(指全区间)的s值计算17. 氟电极使用前,需在纯水中浸泡 48小时以上,连续使用时间间隙可浸泡 在水中,长期不用则风干后保存18.电位平衡时间随F浓度的降低而延长而在同一数量级内测定水样,一 般在几分钟内达到平衡在测定中以平衡电位在两分钟内无明显变化时读数19. 测量过程中,需要更换测试溶液或更换电极时,必须松开“测量”按键后 方可进行,否则极易损坏仪器20. 氟离子选择电极使用时在去离子水中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电池,电动势 达?320mv后才能正常使用.21. 氟离子选择电极在测定时, 试样和标准溶液应在同一温度22. 在测量时,电极用蒸馏水清洗后,应用滤纸擦干后进行测试,以防止引起测 量误差.23. 在测量试样较多浓度相差较大时,建议用二支氟离子选择电极,以免引起误 差.24. 氟标准液建议存放在清洗后的聚乙稀塑料瓶中,对使用的容量瓶,移液管, 玻璃容器应及时清洗.25. 氟电极在使用完毕后建议用去离子水清洗至?320mv后干放,这样可以延长 电极使用寿命,并且可以不影响下一次测量.“从加到乘”评析静安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曹培英万航渡路小学副校长 张敏万航渡路小学 罗杰张:“从加到乘”这节课,罗杰老师上得比较轻松,感觉效果蛮好的。
我们发现 罗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把教材用活了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思路和教学活动安排的意图罗:“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 〜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 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进一步加工教材内容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 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 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 内容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3来引出同 数连加教材中是6个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 〜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3〜一边把6个3拓展到了 10个3来进一步感知几 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10个3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 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 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础。
其次是采用了自学的方法这节课中有关乘法的认识、读法、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并 掌握的我是用了看书自学的方式〜让课本来告诉学生虽然〜他们只有二年级〜 但是通过新教材一年多的学习〜完全有能力独立看书理解通过课堂实际反馈〜学 生也的确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 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 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号和 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张:从实际教学效果看,你的设计思路和安排意图,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请 你再介绍一下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是怎样考虑的特别是谈谈你在用好、用足教 材方面的经验罗:如果认真钻研教材〜找到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新教材中有些 内容的设计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例如〜我在巩固练习层次中引导学生“找找还有什 么内容求总数也可以用同数连加来表示的,”学生回到游乐园这幅图中找到〜4X5=20了:有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中有5个气球。
4个5后面〜判断是不是同数连加的香肠图、馒头图的题目和最后把12个小圆点圈 一圈〜说说有几个几〜并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这些题目〜都是课本前面一课时几个几 中的内容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了运用和拓展比如〜由馒头图引出了3个 0张:这些练习设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是请曹老师对这节课作一些更 深入的分析曹:“从加到乘”这节课的成功经验,罗杰老师刚才自己总结了四点: 第一,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也就是在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教 学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作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第二,采用了让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以此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是不是 真正看懂了第四,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一题多用,一图多用,而且用的比较自然,比较有 效这些都是其他老师可以借鉴的我再谈三点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乘法,具体地说,就是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会 写、会读乘法算式,以及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其中最重要的是乘法的含 义,包括对引进乘法必要性的认识,即为什么要引进乘法怎样让学生获得这些认识,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而不是简单 的办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呢,一个行之有效的 办法就是让学生经历从加到乘的过程这正是这段教材和罗老师这节课最重要的一 个特点它反映了新的课程观,即课程应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这个课题取得非常好,凸现了学习的过程性老师对教 材的加工,把6只小船增加到10只,可以说也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更为强烈的认知 冲突,便于学生感悟乘法的简便老师对教学的处理,引领学生边观察边数,一个 3,两个3„„一直到十个3,也起到了强化同数连加概念的效果其次,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看:在这节课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小船,抽 象成连加算式,再抽象成乘法算式还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即由一般 的几个几到几个再次,从数学的人文性来看:教师采用话外音的方式,介绍了乘号的来历,乘号为什么用一个X来表示,原 来,发明者认为,既然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那就把加号旋转45 ?,用来表示 乘,不是很好吗介绍这个背景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可以说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数学的人文性,是这节课与众不同的一 个亮点罗:我感到自己这节课中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生理解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时〜我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把2个3、3个3、10个3的连加 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一起来考虑1个3可以写成1X3〜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数 学知识的完整性。
可当时在拍摄课堂实录的时候〜一紧张把这个环节给漏了〜我觉 得挺遗憾的曹:不必遗憾因为认识不能一次完成在今天这节课上,已经出现了3个0 的特殊情况过分追求一节课内容上的完整,有时利少弊多不过在今天 这节课上,如果提出1个3怎么用乘法表示,估计学生能回答但即使解决了这个 问题,整数乘法的概念也还需要补充:0个3怎么用乘法表示这个问题就不适合 在今天这节课上解决了其实,在数学的理论中,整数乘法定义为同数连加,则相同加数的个数至少是 2,一个几、零个几都需要经过补充定义,才能成立罗:另外〜由于新教材规定的“6个3”用乘法“6乘3”来表示这样一来〜 几个几的个数写在X前面〜相同的加数写在X后面〜用乘法表示几个几的读、写顺 序都一样了但是〜这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这个内容〜我感到由老师来讲〜 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教师不讲〜学生有的就是看不出来这也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 问题〜希望能和各位老师探讨张:本来可以采用画外音的方式讲出来,感觉会好一点总的来说,今天这节课, 老师讲的是多了一些曹老师,你看呢,曹:罗老师的有些语言是还可以再精练一点但评价一节课,并不是教师讲得 越少越好一般来说,学生自己能理解的,就让学生讲;需要教师讲的,教师也应 该讲。
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该讲的,怎样讲效果更好以乘法的书写顺序为 例,完整地大段讲解,小学生不一定能听进去不如改成提问比如,这样问:小 朋友,请仔细看,写乘法算式时,6乘3与6个3,它们的顺序一样吗,必要时,还 可以指着算式再问一遍这样比较容易使全班同学都注意到几个几的读、写顺序是 一致的当然也可以采用画外音的方式提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