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课时教案.doc
17页第一单元: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1.白鹭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7个生字,会写“素、宜”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教学设计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板书:白鹭-----外形美)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板书:清田独钓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六、布置作业1.掌握课后生字词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2.听写词语,订正:精巧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常见 忘却 流线型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散文诗3.抽查背诵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重点句子解析① 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板书:精巧的诗)② 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③ 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板书:图画美)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板书:悠然美)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板书:清澄美)师生共同总结:背景---黄昏/状态----低飞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3、 合作探究,把握主旨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2.通读课文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四、小结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五、布置作业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落花生教学目标1.认识“榨、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榨、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谜语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质疑、解疑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3.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①出示父亲的话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②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③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④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