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doc
7页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一、单选题 1、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白 A.结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结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结识来源于实践 D.结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2、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因此我们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①自觉把思想结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结识都以马克思主义典型著作中的论述为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讥讽她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从爱迪生的回答可以看出 ①人的结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 ②结识决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③结识的真理性要靠实践来证明 ④实践是故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本,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变化自然力发展的。
这一观点重要指出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B.实践是结识产生和发展的基本 C.人类结识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是人的智力 D.思维与存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5.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A.多种多样的 B.生产实践 C.改革 D.科学实验 6.典型遗传理论觉得,水稻、小麦等白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与袁隆平在实践中观测到的现象不相符合于是她冲破老式理论的束缚,大胆创新,反复实验,终于哺育成功杂交水稻从哲学上说,这表白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实践是结识的目的 C.实践是结识发展的动力 D.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成果 7.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结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论断着重阐明 A实践是结识的来源 B实践是结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查结识对的与否的唯一原则 D实践是结识的目的 8.“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变化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阐明 A实践是结识的来源 B实践是结识的目的 C实践是结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查结识对的与否的原则 9.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涉及核算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减少实验风险。
从结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阐明 A人的结识能力是无限的 B实验也是获得结识的途径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引作用 D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结识工具和手段 10.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历史上每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表白 A实践是故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1.过去人们把教育当作是消费性行业,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教育业是生产力”,目前人们已结识到“教育是最先导的基本产业”,它可以推动建筑、仪器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为全社会提供3%—4%的就业机会这阐明 A结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人类的一切实践归根结底都是生产实践 C教育实践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其她一切实践活动 D实践证明,20世纪初有人提出的“教育救国”的主张是对的的 12.费尔巴哈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这句话阐明了 A实践是理论的本源 B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C理论不能解决任何疑难问题 D理论和实践要紧密结合 13.面对转基因产品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也有人紧张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严禁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
这表白 ①结识有待于实践的检查 ②人的结识受主观条件限制的 ③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④实践是结识的目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你想懂得梨子的滋味,可以来亲口尝一尝:你想懂得砒霜与否有毒,却万万不能试一试《本草纲目》上写得清清晰楚:“砒,大毒也这阐明 A有的结识来源于实践,有的结识来源于课本 B一种人的结识不一定都来源亲身实践,也可以来源于前人或她人的实践 C来源于亲身实践的结识比来源于课本的知识可靠得多 D任何结识都是直接接触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 15.“中国年轻一代知识分子要更好地成长,头一种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善于把远大的共产主义抱负同现实奋斗目的紧紧地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干实事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 A矛盾分析的措施 B规律的客观性 C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D实践第一的观点 16.毛泽东同志指出: “如果有了对的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故意义的这段话阐明 A结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结识世界的主线目的是丰富结识、发展结识 C人们结识世界的最后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结识,而是为了结识去实践 1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而观念的更新又增进了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事实阐明 A国内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和更新观念 B改革是动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C结识是一种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的过程 D实践决定结识,结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8.辩证唯物主义结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 B结识 C实践 D实践与结识的辩证关系 19、恩格斯说:“在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她们争得的这段话重要表白 A资产阶级依托了人民群众才获得了历史成就 B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明成果都是群众直接发明的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的意志决定着历史的发展 20.2月,新华社授权播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要充足考虑农民的意愿和需要,不能搞成“政治运动”,也不能搞成“政绩工程”从哲学角度看,这是由于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发明者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线动力 D人们群众的世界观总是对的的 二、主观题 1、辨析:有人觉得“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课本知识。
2、阿房宫始终被视为国内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某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规定,阿房宫考古队于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迹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毕了前殿建筑基本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 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结识论的启示? 3、请分析“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哲学根据 参照答案 一、单选题 1C 材料阐明艺术来源于实践,艺术属于结识范畴,因此反映的原理应当是实践是结识的源泉 2A ④一切行为和结识都以马克思主义典型著作中的论述为原则 ,是错误的,应当一切从变化的实际出发,在改造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 3D ②结识决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这一说法错误,排除 4B 5B 6C 材料反映的是实践为结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矛盾和课题,促使袁隆平大胆创新,反复实验 ,最后成功,获得对的的结识 7A 8C 9D 计算机是目前人们从事实践的新工具,协助人们获得新的结识,增进结识的发展。
10B 本题属于课本知识再现,规定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 11A 材料核心是阐明人们随着实践的发展,教育观念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因此A答案对的 12A B.C两个观点说法错误,D答案与材料无关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其意思是通过实践,会重新获得新的结识,从而协助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实践是结识的来源 13D 材料摆明对转基因食品的两种不同见解,这是由于人们所具有的主观和所处的客观因素导致产生不同的结识,谁是对的的,有待于实践的检查同步,对转基因食品的看待也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 材料没有体现,不选 14B 注意A.B两个答案的区别,实践是结识获得的唯一来源,但是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身实践获得的结识,一种是前人或她人通过实践获得的结识,通过课本作为载体,来获得间接结识因此A答案错误,B答案对的 15C 16C A答案说法是错误的,实践是结识的目的和归宿B.D说法也是错误的,选C 17D 18C 辩证唯物主义结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 19C 材料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0A 二、主观题 1、题目说法不科学。
实践决定结识,是结识的来源、主线动力、最后目的和唯一原则,因此知识来源于实践就个人而言,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一种是亲自实践,另一种是来自她人经验或课本知识,但她人经验或课本知识归根结底也来源于实践,因此说结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获得结识的主线途径,不能说个人知识来源于课本 题目否认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2、①实践是结识的基本,人们对历史的结识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而深化,阿房宫遗迹的考古发现深化了我们对阿房宫的历史状况和项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结识②实践是检查结识对的与否的唯一原则历史记载是基于当时条件对历史的一种结识,其对的与否要经受考古实践的检查,阿房宫遗迹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有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对阿房宫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③结识过程是实践、结识,再实践、再结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人们对历史的结识过程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对阿房宫的结识还需要继续深化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发明者,发明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相信群众、依托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了群众观点。
(也可以从物质意识、实践结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