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规划-第三章教材课程.ppt
31页区域发展规划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DP)Date1主要内容 第一讲 区域发展规划概述 第二讲 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讲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第四讲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五讲 区域产业结构 第六讲 区域产业空间布局Date2 一、自然资源条件 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 三、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第三讲、区域发展条件分析Date32、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模式) 资源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及时空组合特征决定着区域发展方向纯自然资源型 共同特点: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基本类型: 高消耗高效益型 高输出高收益型 高消耗低效益型 高输出低收益型Date5水资源丰富五大湖(GreatLakes),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总面积为245,660平方公里苏必利尔湖(LakeSuperior),休伦湖(LakeHuron),密歇根湖(LakeMichigan,归属美国),伊利湖(LakeErie),安大略湖(Lake Ontario)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美50个州中38个州赋存煤炭,含煤面积达1181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居世界第一位。
石油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227亿桶,世界排名第11位天然气资源丰富世界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6.7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3.8%,居世界第6位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24%,居第2位同时,又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耕地资源丰富国土总面积962.9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7.45万平方公里(约28亿亩),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15%美国农业生产者约600万人(以家庭农场为主),每位农业生产者收入约1.5万美元(我国约4.5亿人,收入6000元)美国农业资源结构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劳动力市场价格高,诱导农民偏向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选择,所以,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化革命、化学革命、生物革命和管理革命美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丰富的资源和相对安全的国土环境逐渐造就了这个超级大国Date67Date78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比较Date8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是一种综合利用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发展模式 自然资源优势建立和发展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如重工、化工等;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活力的第三产业。
最典型的国家:美国 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因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区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内社会资源的深度开发 这是一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模式 典型国家:日本等自然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Date9日本素被称作资源贫乏的国家其实,如果把“自然资源”界定为包括国土、水、矿物、植物、动物等门类在内的广义概念的话,那么,各个门类之间在资源的贫富程度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能一言以蔽之为“贫乏”国土资源 日本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其国土资源的状况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海岸线非常长,共达33899公里,领海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渔业水域361万平方公里,200海里水域面积429万平方公里这一岛国特征不仅使日本可以享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还为其开发海底资源、发展海洋运输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日本农业用地即耕地资源更显得比较贫乏平均每人仅约442平方米 森林面积则比较大,约占2/3陆地面积,是世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 水资源从年降水量来看,日本应当是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日本的年降水量平均在1630毫米左右但日本山高坡陡,河流又多不很长,降水中有很大一部分迅即流人大海,因而积存下来的水并不算多。
矿物资源矿物资源种类繁多,曾有“矿物博物馆”之美誉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同等人口规模的国家相比,矿物的蕴藏总量或人均占有蕴藏量都是比较贫乏的目前,只有石灰石资源尚可称之丰富,而其他资源特别是石油、煤炭、铀等能源资源则尤显缺乏Date10 资源缺乏型 缺乏可供大规模开采的自然资源. 因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资源也十分稀缺. 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低下在没有大量外力援助的情况下,这些区域的发展缓慢,呈低水平状态贫困恶性循环) 典型国家:非洲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小国Date113、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工业、农业和交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2)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不同的自然条件往往形成不同的产业部门;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矿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每一个自然因子对各个经济部门的影响程度不同 如:气候(3)自然条件对于产品质量和形成的影响自然条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自然基础如,新疆哈密瓜自然条件对产品形成的影响如,建筑物形式、服装形式Date12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 1、 人口与区域发展 2、 技术与区域发展 3、 区域发展的制度环境 4、 区域地理位置Date13人口条件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和区域开发进程。
1)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重要影响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人口数量生产规模和区域开发程度 劳动人口生产的部门构成和水平作为消费者人口数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人口增长速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中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到产业部门的形成第三世界国家人口增长过快成为当前与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并列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1、人口与区域发展Date14(2)人口构成、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构成与区域经济发展 人口构成是人口素质的主要表现之一包括自然构成(性别和年龄)、社会构成(城乡、文化、民族等) 性别构成最基本的构成 年龄构成直接决定劳动力资源的比重 城乡人口构成反映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涉及农村人口的转移); 文化程度人口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大量人口的移动会带来明显的社会问题Date15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口移动:是指人们的空间位移,即人们在定向移动上超过一定的距离,在移入地居留超过一定时间的移动是人力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配置 动力:是人口移出地区和移入地区之间经济社会、政治或偶发自然因素的差异性 趋向:移向发达地区或者落后地区,都会使经济得到促进,特别是移入落后地区,对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如:美国(主要由移民构成的国家)Date16美国为什么吸引移民? 欢迎你, 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 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 可怜的人们 把这些无家可归的 饱受颠沛的人们 一起交给我 我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美国的标志之一自由女神像的基石上铭刻着爱玛拉扎露丝的十四行诗新巨人中的诗句,恰如其分地告诉世人美国为什么会吸引到移民: Date17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 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本投资是明智之举) 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产业经营模式的新的区域经济经营模式人力资本运营形成的产业群:教育、装潢、设计、规划、创意、策划、咨询、信息等若干类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Date18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http:/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前十名: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山东、辽宁、福建、四川、湖南Date192、技术与区域发展(1)技术进步可以削弱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 使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使许多有害的自然条件转化为有利的自然资源 减弱了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束缚 运输技术、输电技术的发展;使单位产品所需原料、燃料下降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状况农艺技术和农业技术装备)Date20(2)技术进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对农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影响技术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每个农民生产农产品可以满足更多的非农业人口的消费农业劳动力下降; 技术进步加速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为农业区域化生产创造了条件;技术进步对工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影响技术进步改变了工业的原料、燃料结构;技术进步改变了工业产品结构;技术进步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电子工业、信息工业)Date21资源(投入要素)私人资本公共资本目标倾向于效率倾向于公平投向投入到营利性竞争部门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归根到底是由产权关系决定3 3、 区域发展的制度环境区域发展的制度环境(1)制度环境的构成 产权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责任;利益; 组织造就合理的组织(公司)治理结构解决缺乏效率的交易问题(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其核心)Date22(2)制度环境的特点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 产权安排要有利于经济增长; 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发展模式相适应; 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
制度环境的塑造,中心是处理好私有产权与公共产权的关系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Date235、 区域地理位置(1)区域地理位置的内涵 天文位置:以地球表面的经纬网来确定某一区域位置, 区域自然地理位置:某一区域与周围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事物所形成的空间关系 属于自然范畴,变化缓慢,对区域经济影响也比较稳定 区域政治地理位置:从政治关系来分析某一区域与周围行政区之间的空间关系 区域经济地理位置:从经济着眼,来考察某一区域与周围地区的关系 属于历史范畴,随着时代更迭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区域地理位置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Date24(2)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地理位置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类型 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地理位置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影响资源的经济价值影响资源开发的规模和时序Date25三、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的原则 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Date261、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的基本原则(1)区域综合原则 区域综合是指对特定区域的诸条件进行综合。
目的确定优势和劣势2)发展阶段原则 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现状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所依托的区域经济条件3)系统平衡原则 系统论把研究对象看成系统,从整体上考虑问题Date27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 任何区域经济发展都不是单项条件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条件共同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从时序上看,不同发展阶段,对条件的要求程度不同 工业化初期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要求高; 工业化中期对地理位置、交通、资金等要求程度高; 高层次发展阶段对技术、劳动力素质及政策、法规等要求程度高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国家不同 发展中国家对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分析较为重视; 发达国家对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较多的原因Date283、 区域优势的确定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的过程:发展条件的全面调查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优势确定)(1)关于优势的内涵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每个区域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些特定产品生产的条件自身出发 比较优势就是与其他区域相比某区域所具备的条件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只有既满足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又符合国家或上级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