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g101 (精选可编辑).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1728****196
  • 文档编号:160080018
  • 上传时间:2021-0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1M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是压弯构件来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内首先出现水平向裂缝,当受拉侧边缘构件的纵筋达到屈服应力时,剪力墙即进入屈服阶段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墙板中纵向分布筋逐渐屈服,裂缝不断加大,受压区高度不断减小,最后由于受压侧混凝土被压碎而导致整个构件的破坏压弯破坏状态和计算原理跟柱子是基本一样的剪力墙受到水平力会在底部出现塑性铰,这个底部是有个范围的所以在抗震设计时就有了底部加强区的概念考虑塑性铰区一旦破碎,将导致剪力墙丧失安全性,因此对此区域(即塑性铰区)的剪力墙加强抗震措施,所以就有了约束边缘构件构件中字母含义λv :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 lc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 bw :墙肢厚度约束边缘构件为什么要分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简单地说,剪力墙属于压弯构件,当墙肢轴压比较大时,通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增大墙肢边缘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增大截面的塑性变形能力,以达到延性剪力墙的设计目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和配箍特征值与轴压比、墙肢截面高度、层高、墙肢受压区混凝土外缘的极限压应变等多种因素相关;约束范围较长时,若统一配箍,则配箍量较大,可采用分段配箍方式,靠中和轴较近一段的配箍量可减少,因此有了阴影和非阴影区的差别。

      上述符合理论分析和概念设计的要求,也是规范规定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的原因所在!但由此使得设计变得非常烦琐,施工也极容易忘记非阴影区的几根拉筋!这是违背工程设计施工应该简洁的原则的,这就是教授编规范带来的问题!所以更通俗的解释为:为了避免结构工程师闲得蛋疼,特别设置了阴影区和非阴影区!当剪力墙很长时,约束边缘构件Lc值较大,将构件分为阴影区和非阴影区根据其重要性将箍筋较多地配置在阴影区可以较好地发挥箍筋的作用阴影部分(抗震规范图6.4.7)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区别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中特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的部位和三级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主要区别在于纵筋直径,箍筋直径与间距上,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严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了,构造边缘构件只需要满足构造要求就可以了,基本上按照规范的最小要求配筋就可以了。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与阴影部分有什么区别阴影区配墙计算所需纵筋,箍筋按规范配最小配箍率;非阴影区的纵筋就是墙的纵向分布筋,箍筋或拉筋的最小配箍率为阴影区的一半剪力墙的连梁与墙肢通俗点说连梁是两个墙中间有洞口或断开,但受力要求又要连在一起而增加的受力构件在连梁下面一般是有洞口的连梁一般在剪力墙内的门(或洞口)顶上设置墙肢指的是剪力墙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部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墙体墙肢就是剪力墙,对剪力墙的叫法一”“T“十”“Z”分别有一肢、三肢、四肢、三肢 短肢就是每肢的长度比墙厚不大于8倍 《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暗柱包含在墙肢内 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拉结筋:通过植筋、预埋、绑扎等连接方式,使用HPB300、HRB335等钢筋按照一定的构造要求将后砌体与混凝土构件或承重构件拉结在一起的钢筋拉结筋,用在不同的结构类型中,有不同的链接构造剪力墙拉筋:1、一般来讲剪力墙拉筋排布有梅花型和矩型两种方式,一般采用梅花型排布方式。

      梅花型排布方式,拉筋间距需控制在600mm以内,矩型排布控制在500mm排布范围内2、拉筋排布:层高范围由底部板顶向上第二排水平分布筋开始设置,至顶部板底第一排分布筋终止;墙身宽度范围由距边缘构件边第一排墙身竖向分布筋开始设置位于边缘构件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也应设置拉筋,此范围内拉筋间距不大于墙身拉筋间距3、墙身拉筋应同时钩住竖向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当墙身钢筋多于两排时,拉筋应与每排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分别牢固绑扎拉筋就是拉结筋的简称,主要是固定剪力墙钢筋网片的间距,不至于在浇注时钢筋错位严重拉筋通常在剪力墙或连梁中布置,最大间距不超过600mm,梅花状布置连梁:连梁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 ,连接墙肢与墙肢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在平面内相连的梁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 ,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 ,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在内力计算中一般对连梁进行刚度折减,但是进行位移计算时一般不做折减1、 跨高比是简支梁计算跨度与其梁截面高度之比值一般比较合理的比值是跨高比为12,就是梁高是跨度的1/12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2、 墙梁顶面标高高差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一般是比本层结构标高高或低多少。

      上部纵筋指的是梁的顶部的钢筋,下部指梁底部钢筋钢筋搭接区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钢筋接头是必然存在的,接头分绑扎、焊接和机械接头焊接和机械接头因为只存在接头点所以无需进行箍筋加密,而绑扎接头是有长度的,并且相互绑扎的两根钢筋不仅在水**向上产生相对滑移而且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混凝土局部挤压裂缝,所以接头区域加强配箍构造措施对保证搭接传力极为重要对于抗震与非抗震结构,其接头区域的配箍要求是不同的 受拉钢筋与受压钢筋受拉钢筋:在结构中以力学方向起到拉伸的钢筋相反则为受压钢筋一般钢筋多为受拉,很少受压对于梁来说, 根据梁的受力特点,在梁跨中部,梁的中和轴下部为受拉区域,梁的中和轴上部为受压区域,但是在梁的支座处一般来说梁的上部受拉下部受压,因此,在梁的跨中梁上部的钢筋为受压钢筋,梁下部的钢筋为受拉钢筋,在梁的支座处,梁的上部受拉,梁的下部受压受拉钢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起到的作用就是拉力,比如在简支梁底设置的钢筋,当梁上面出现荷载时,梁产生向下垂直的内力,这时梁底钢筋就受到拉作用力,因此该钢筋却为受拉钢筋受压钢筋通常指梁上部钢筋,柱筋(纵筋即受拉也受压)所以受拉钢筋与受压钢筋均是因受力而得名的什么是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拉力作用在构件轴心位置,没有偏心弯矩的情况下 称之为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则是拉力作用点与轴心存在一定的偏心距,而且偏心距较小的情况下则是称之为小偏心受拉构件另外 上述判断为简单判断,如果要精确判断请注意临界状态 就是在靠近轴力一侧压区混凝土出现裂缝并破坏的同时 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屈服, 也就是说 当混凝土压碎 而较远侧钢筋未屈服,那么就是小偏心 否则..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的纵向力作用位置在构件截面受力筋合力点以内,大偏心纵向力作用位置在构件截面受力筋合力点以外。

      构件截面有无受压区,一般大偏心有受压区,小偏心没有,我一般都是这么判断的,以偏心距的大小来判断大小偏心是不准确的为什么轴心受拉及小偏心构件不能用绑扎接头因为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都是由钢筋来承担主要的拉力的 绑丝绑扎钢筋时,产生的是滑动摩擦力若希望最终绑扎牢固,那么只能加大绑扎搭接长度由此,这样的绑扎不经济,性价比不高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当中要求使用焊接的方法柱净高Hn柱子的净高应该是下层梁的顶面至上层梁的底面高度了如果是无梁板的话,净高是至板底结构底板顶标高(上翻梁顶标高)到 结构顶板低标高(顶梁低标高) 钢筋搭接图1的意思是说: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钢筋必须伸入下柱,放置到距离上柱楼面1.2LaE长度的位置图2的意思是说: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时,上柱的钢筋要下穿非连接区,在连接区与下层纵筋连接,相邻钢筋连接接头错开间距应≥0.3lle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跟锚固长度区别La是(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b是(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LaE 是在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 的基础上乘以修正系数 ζa修正系数 ζa 与锚固条件有关,如较大的钢筋直径、钢筋表面带有涂层、保护层厚度等等有关。

      箍筋肢数区分(单肢筋、双肢筋、四肢筋等) 单肢箍和拉筋的区别1、单肢箍只要拉住主筋,拉筋要拉住主筋和箍筋2、拉筋应当连水平筋及纵向筋一起拉住才对其主要作用是约束纵横主筋变形单肢箍如果在梁内的作用则是承担剪力,在柱内是约束主筋变形3、箍筋是梁和柱上抵抗剪力的拉筋用于深梁和剪力墙上的深梁拉筋是构造用筋,剪力墙拉筋要经过计算,抵抗什么忘了,不过在边缘构件阴影区内的算是箍筋而且梁内的箍筋和拉筋的方向正好垂直4、现在好象梁已经没有单肢箍,只有柱子才有单肢箍,单肢箍起箍筋作用,拉筋起构造作用5、在施工中可不好区分啊~~怎么知道设计是当箍还是当拉啊,在施工图里基本都是画在一起的箍筋和拉筋,在03图籍里框架柱里讲柱内部箍筋都能换成拉筋,这两概念又让人更模糊了.我觉得应该取消单肢箍这个概念,拉筋应该能起到箍的作用吧结构上单肢箍与拉筋是严格分开的其一是设计,单肢箍是考虑抗剪的,拉筋是不考虑抗剪的;其二是计算,单肢箍需要按照箍筋计算,拉筋不参与计算;其三是绑扎,拉筋必须同时拉住纵筋和箍筋,单肢箍必须只拉住纵筋;其四是形状,拉筋可以做成S型,单肢箍不可以 确定箍筋肢数时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每隔一根纵筋要拉一道箍筋。

      看下图,隔一纵筋,就拉一根箍筋,这样可以更加牢固,也更加安全注意,不能全部把纵筋置好,然后再拉箍筋,那样得重新来过的,验收不能通过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约束边缘构件构造注意事项 在对剪力墙结构监督检查时发现,部分工程结构设计时将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施工现场未按照设计构造详图或16G101-1图集第76页进行施工和验收,现将注意事项汇总如下: 1、应核查该工程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是否计入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一般在剪力墙墙柱平面图或结构总说明上注明 2、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未按设计或101-1图集的要求与箍筋隔开设置如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间距设计为200mm,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间距设计为200mm,应将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与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隔开设置,不应设置在同一位置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剪力墙沿墙肢的长度范围内应设置单肢箍 3、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端部应采用封闭式或在端部90度弯折后勾住对边竖向钢筋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构造4、部分工程结构设计时将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施工现场未按照设计构造详图或101-1图集进行施工和验收, (1)、计入的墙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股率的30%。

      (2)、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未按设计或101-1图集的要求与箍筋隔开设置 (3)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与箍筋隔开设置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范围内未按设计或101-1图集的要求设置单肢箍注意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与边缘约束构件箍筋的区别某小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很多墙肢两端暗柱间墙身长仅200mm长,水平分布筋10@200,暗柱箍筋10@200施工方认为按照设计和标准构造做法麻烦并且浪费严重,提议取消此类墙肢两端暗柱间墙身的水平分布筋,而将两端暗柱的箍筋连通,暗柱与墙身的竖向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