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波兰传统文化的特征.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46447715
  • 上传时间:2018-06-2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82.7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波兰传统文化的特征刘 祖 熙内容提要 波兰传统文化由贵族文化演变而来贵族文化的核心是中世纪的骑 士精神民主自由是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一特征,它产生于16世纪建立的独特的贵族民主制波兰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开放文化是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二特征波兰是一个民主的国家,奉行宗教平等政策,宗教宽容是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三特征贵族民主制的极端民主和自由(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造成了无政府主义,这是波兰传统 文化的一大缺憾关键词 传统文化 民主自由 开放文化 宗教宽容 贵族民主制波兰地处中欧,是一个山川秀丽、 气候宜人、 物产丰富、 人才荟萃的国家维斯瓦河、 奥德河和布格河浇灌着31. 2万平方公里肥沃的土地,养育着3800万勤劳、 勇敢、 智慧的波兰人民在这片文化沃土上,孕育了千年波兰文明史,哺育出像哥白尼(1473—1543年)、 密茨凯维奇(1798—1855年)、 萧邦(1810—1849年)、 玛丽· 斯克沃多夫斯卡 — — — 居里(1867—1934年)这样伟大的科学家、 诗人、 作曲家和钢琴家在20世纪,有四位杰出的波兰作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显克维奇(1905年)、 莱蒙特(1926年)、 米沃什(1980年)、 希姆博尔斯卡(1996年)。

      波兰人民对欧洲文明和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本文旨在向我国关心波兰和对波兰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介绍和阐释波兰传统文化的特征,错误和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一、 从贵族文化到民族文化公元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963—992年)统一全国,建立封建早期的波兰国家同年,他从地缘政治考虑,按拉丁仪式从捷克接受基督教波兰成为欧洲基督教文明大家庭的一员在梅什科一世和他的儿子勇敢的鲍莱斯瓦夫一世(992—1025年)①两位最早的彼雅斯特王朝君主在位时期,波兰人的民族意识开始产生10—11世纪,波兰国家的四周疆界已经形成,西起奥德河,东到布格河,北濒波罗的海,南迄喀尔巴阡山,拥有大波兰、 小波兰、 玛佐夫舍、西里西亚、 波莫瑞五个地区五个地区的方言逐渐融合为共同的民族语言 — — — 波兰语这是 波兰文化最深刻的基础民族意识最先在骑士(贵族)中萌发,因为他们帮助君主共同创建和①1025年4月18日,鲍莱斯瓦夫一世在首都格涅兹诺加冕为国王,波兰成为王国,6月17日病逝保卫了国家,也是他们最先抛弃多神教,接受基督教1138年,鲍莱斯瓦夫三世(1102—1138年)逝世,波兰发生封建分裂。

      在封建分裂时期,外 患频仍,勃兰登堡从西部入侵西波莫瑞,条顿骑士团在征服普鲁士人后侵占东波莫瑞,西里西 亚被卢森堡王朝统治下的捷克王国吞并鞑靼人不断从南部发动袭击封建割据持续了两个 世纪波兰骑士在矮子瓦迪斯瓦夫一世(1306—1333年)和伟大的卡齐米日三世(1333—1370年)两位国王的领导下,奋勇作战,重新统一了波兰王国统一后的波兰王国是一个封建等级 君主制国家贵族(骑士)、 僧侣、 市民和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等级贵族(骑士)因享有政治和经 济特权凌驾于其他等级之上1370年,卡齐米日三世逝世,因无子嗣,彼雅斯特王统中断王位由已故国王的外甥、 匈 牙利国王路易继承路易无男系继承人,要求波兰贵族承认他女儿的王位继承权路易于1374年在科希策授予贵族免税特权,在波兰开始了有深远影响的政治文化过程1382年,路 易逝世,其女雅德薇嘉继承王位1385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在克列沃签订协定,两国 成为君合国1386年,立陶宛大公雅盖洛来到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同雅德薇嘉结婚,接受天主 教洗礼,加冕为波兰国王,称瓦迪斯瓦夫二世· 雅盖洛(1386—1434年) ,开始了雅盖洛王朝对波 兰的统治(1386—1572年)。

      1387年,雅盖洛回到立陶宛,宣布立陶宛接受天主教波兰和立陶宛的联合,主要是为了共同抗击条顿骑士团的侵略通过联合,立陶宛贵族得到波兰贵族的 所有特权波兰的等级君主制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没有像西欧各国和俄国那样演变为君主 专制,而是朝着独特的贵族民主制发展 贵族称号来自祖先在战场上立下的战功贵族称号世代相传,每个贵族家庭都有纹章 非贵族出身的人只有通过战功由全国议会授予贵族称号才能获得贵族特权贵族有高度的荣誉感,他们继承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勇敢、 侠义、 诚信、 好客、 慷慨他们把保卫祖国看作是自己 的神圣职责勇敢作战、 捐躯疆场是贵族的美德和斯拉夫人的光荣传统胆怯怕死是贵族的 奇耻大辱,临阵脱逃要受到取消贵族称号的惩罚波兰贵族占全国人口的1/ 10 ,是贵族人数 最多的欧洲国家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末,贵族文化的特征业已形成市民和农民争相学 习贵族的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贵族的骑士精神成为波兰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内涵波兰贵族的姓氏都以斯基( - ski)或茨基( - cki)为后缀如四位国王的姓:维希尼奥维茨 基(Wisniowiecki 1669—1673年在位)、 索别斯基(Sobieski 1674—1696年在位)、 列什琴斯基 (Leszczynski 1704—1711年、1733—1736年在位)、 波尼亚托夫斯基(Poniatowski 1764—1795年在位)。

      刚获得贵族称号的人,从没有斯基( - ski)或茨基( - cki)后缀,如恰伊卡(Czajka)变为恰 伊科夫斯基(Czajkowski)19世纪中叶,波兰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农民、 工人也都纷纷在自己的原姓氏之后加斯基或茨基如姓科瓦尔(K owal)的 变为科瓦尔斯基(K owalski) ,姓别尔纳特(Biernat)的变为别尔纳茨基(Biernacki) 贵族之间互相叫潘(pan) ,女贵族之间叫潘尼(pani)其他等级的人互相叫蒂(ty)或韦(wy) ,中文意思是你或您封建等级制度消灭以后,波兰社会的男士彼此都称潘(pan) ,女士之 间称潘尼(pani) ,中文意思是先生和女士波兰化的犹太人、 立陶宛人、 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也以斯基( - ski)和茨基( - cki)为自己姓氏的后缀这说明贵族文化已经成为全民文化84 世 界 历 史 2004年第2期二、 民主自由 — — — 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一特征民主和自由历来是人们渴求的,但是像波兰人那样对民主和自由的执著却是举世罕有的。

      民主自由是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一特征16世纪初,波兰建立了独特的两院制议会制度,这是近代欧洲最早的议会制度根据1505年宪法,未经议会两院同意,国王不能颁布新法律,不能征税,不能征召民团,不能宣战和媾和这部宪法揭开了波兰贵族民主制的序幕1569年,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统治权和遏制莫斯科的扩张,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在卢布林举行议会,决定两国合并,成立波兰共和国波兰语中的共和国 “rzecz pospolita” 是共同所有之物的意思,即共和国由贵族共同占有,非国王一人所有这与 “王权神授” 和 “朕即国家” 的观念迥然不同波兰共和国是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两部分组成的联邦制国家这是 “自由者同自由者、 平等者同平等者的自愿联盟”①1596年,波兰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波兰政治文化中心东移1572年,雅盖洛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齐格蒙特二世(1548—1572年)逝世,因无子嗣,雅盖洛王统中断,波兰开始实行自由选王制自由选王制成为贵族民主制的支柱占全国人口10 %的贵族都有权参加国王的选举每个贵族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包括人身、 财产不可侵犯的权利1573年,波兰议会通过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1588年的法律禁止国王和政府官员搜查贵族家庭,只有因杀人、 纵火、 盗窃等罪行,经过法院判决,才能逮捕贵族。

      贵族把这种特权称为 “黄金自由” 在16—18世纪,10 %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波兰无疑是欧洲最民主的国家之一波兰贵族对享有 “黄金自由” 感到骄傲这与他们在军事上的贡献分不开在1410年的格伦瓦尔德战役和随后的十三年战争(1454—1466年)中,他们奋勇当先,奔赴战场,打败条顿骑士团,收复东波莫瑞,使波兰重新有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为粮食出口和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随着贵族民主制的发展,贵族养成了无政府主义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国王的权威日趋动摇当齐格蒙特一世(1506—1548年)和王后、 来自意大利的博娜和瓦迪斯瓦夫四世(1632—1648年)和王后、 来自法国的路易· 玛丽,为了加强王权而采取若干措施时,被认为是对贵族自由的侵犯,遭到贵族议会的一致反对而停止改革1606年,克拉科夫省长、 大贵族泽布齐多夫斯基在保卫 “黄金自由” 的口号下公然发动反对国王齐格蒙特三世(1587—1632年)的叛乱1666年,大贵族卢博米尔斯基又发动了反对国王杨二世· 卡齐米日(1648—1688年)的叛乱这两次叛乱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后果贵族民主制的消极作用暴露无遗1652年,当全国议会在华沙召开的时候,立陶宛大贵族雅· 拉齐维尔的代理人瓦· 西青斯基反对多数议员通过的关于延长议会会期的决议。

      他的反对遭到许多议员的谴责,但被认为是合法的这样,开创了波兰历史上只要一个议员反对,议案就无法成立的先例,这就是自由否决权自由否决权的行使,把贵族民主制推到极点,使议会政治处于瘫痪状态94论波兰传统文化的特征①玛丽· 鲍古茨卡:《波兰文化史(到1918年)》(Maria Bogucka ,Dzieje Kulturyрolskiej do 1918 roku) ,华沙1987年版,第120 页1569年以后,波兰不再只包括原波兰人居住的地区,而成为拥有包括立陶宛、 白俄罗斯、乌克兰在内,北濒波罗的海、 南到黑海,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人口近1000万的多民族多宗教的欧洲大国在新的形势下,在波兰民族文化中出现了新的因素,即萨尔马特主义萨尔马特人是来自亚洲的一个古代游牧民族,酷爱自由,骁勇善战,居住在伏尔加河、 奥卡河和顿河一带,后来迁到斯拉夫人居住的中东欧广大地区马· 克罗梅尔(1512—1589年)等波兰历史学家认为萨尔马特人是斯拉夫人的祖先,波兰人是斯拉夫人中最优秀的一支,波兰贵族继承了萨尔马特人的优秀品德萨尔马特主义宣传波兰人是上帝的选民,上帝赋予波兰人历史使命,要他们守卫在基督教前哨,防止伊斯兰主义的入侵,保卫欧洲基督教文明。

      萨尔马特主义具有民族自大和封闭排外的倾向,为波兰贵族向东扩张制造历史根据16世纪的波兰文献,频繁使用前哨(przedmurze)和堡垒(forpoczta)二词1573年,波兰第一次实行自由选王法国瓦洛亚家族的亨利当选为波兰国王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法国人在巴黎搭起牌楼,上写拉丁文题词:“POLONIAE TOTIUS EUROPAE ADVERSUS BARBARORUMNATIONUM FIRMISSIMO PROPUG NACULO”①(中文意为 “波兰是全欧洲反对蛮族的最强大堡垒”)欧洲基督教文明前哨的职能是同波兰弥赛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16—17世纪的波兰作家认为,波兰不只是反对伊斯兰主义的堡垒,而且是向东方传播基督教文明,照亮东方黑暗的火把他们甚至把莫斯科国家同亚洲国家并列,将其排除在基督教国家之外,这样就起了波兰弥赛亚主义同俄罗斯弥赛亚主义的冲突19世纪俄国著名历史学家谢尔盖· 索洛维约夫等人对波兰弥赛亚主义进行了抨击他们责备波兰人背弃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成为西斯拉夫人的前哨,未能阻止西斯拉夫人的日耳曼化,却在向东方扩张只有俄罗斯才真正起了基督教前哨的作用她承受了东方游牧民族和鞑靼侵略的重负,致使自己的文明处于落后状态。

      20世纪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以客观的态度评论说:“在每个民族的灵魂中,都存在着自己的优点和弱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需要相互喜爱各民族的长处,原谅它们的短处⋯⋯ 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