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雪:大萧条的债务-通缩理论.doc
17页费雪:大萧条的债务-通缩理论费雪:大萧条的债务-通缩理论2011-04-19 在《繁荣与萧条》一书中,根据统计资料,我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个解释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在该书的前言中,我曾经提及,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很有新意之所以说“似乎”,是因为对于这一领域的大量文献我并不熟悉《繁荣与萧条》一经发表,其研究结论即广为接受到目前为止,在以前的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有过类似的研究结果,尽管有好几个人,包括我本人在内曾经对此作过认真的文献考证这一领域的两位文献方面的权威向我保证,“这些研究结果既有新意又重要”(引用他们两个人的话) 部分是为了明确那些结果是富有新意的,部分是为了将这些结果与这一领域已有的研究结果相结合,我写了这篇文章简单的说,就是借此表达我对所谓周期理论的全部信念全文共计49款,其中,结合传统的观点,新老观点并列之所以说是信念,简单的说,是因为表述过程是独断的,没有充足的证据但是,我的这些的理论上的信念并不取决于证据-即使在出现新的证据的情形下,我也无意对此作出修改这个意义上,它不是一个信念,而是一个尝试性的工作其他研究者可以将它视为一个挑战,以此为原料加工出更好的产品 以下就是共计49款的研究结果。
1、一般的“周期”理论 (1)一个经济系统有无数的变量-“物品”(实物财富,财产权,以及服务)的数量,这些物品的价格和它们的价值(数量与价格的乘积)很多的原因可以使得这一系列变量中的部分的或全部的变量发生变化仅仅在想象中,这些变量才会按照人们设想的那样,通过“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平衡达到稳定的均衡态2)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有如下的方向:(a),诸如此类的想象中的理想的均衡态-稳定或不稳定的;(b)非均衡态前者是静态的经济学,后者是动态的经济学周期”理论则是非均衡态经济学的一个研究分支3)非均衡态经济学的研究大致有两个方向我们可以研究历史上的真实的大的经济非均衡态,如,可以1873年的恐慌为例;或者,我们可以以通货紧缩这样的单个变量为例,研究其一般的变动法则,以及与其它变量的变动倾向的关联前者以事件为研究核心,后者以变量的变动倾向为研究核心前者是经济历史;后者是经济科学两类研究都是适宜且重要的两者相得益彰:1873年的恐慌只有从各种有关的趋势(包括通货紧缩和其他趋势)来理解;而通货紧缩也只有从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如,1873年的恐慌)的展示中才能得以理解4)“商业周期”依然是一个难解之谜传统的理解仍然存在,认为这是一种由单一力量驱动的、简单的、自我生成的周期(有类于单一的重力作用下的钟摆运动),并且以有规则的、反复的危机形式表现为真实的历史事件。
但是,在我看来,不是一种力量而是多种力量在起驱动作用特别的,不是仅仅存在着一种周期,而是共存着多个周期,各个周期之间相互叠加或抵销当然,还同时共存着许多的非周期力量换句话说,由于总是共存着无数的、长短不一的、振幅各异的、可以设想为某些变动倾向的周期,就难以设想某一个变动倾向会作为一个事实或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出现-任何历史事件只能是作为当时的所有的变动倾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周期无论如何完美,即使是标准的正弦波,也肯定会受到其他变动倾向的干扰5)有无数的变动倾向会引致经济非均衡态大致而言,这些变动倾向可以分为以下三类:(a)稳定的增长或趋势;(b)不稳定的随机冲击(disturbance);(c)循环倾向,本身是不稳定的,但是有稳定的重复6))循环倾向又有两类:一类是外来的对经济机制强加的力量诸如年周期,或者日周期;这些周期是由于经济系统之外的天文力量所强加的;其他的诸如太阳出现黑子或金星经过等等还有诸如由于习俗与宗教力量所强加的月周期或周周期等另一类就是内生的周期,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自我生成的,有类于钟摆运动或某些波动7)当大多数人讨论商业周期时,更多的是指内生的周期,尽管年周期更近乎一个完美的周期,却更多的被认为是“季节被动”,而不是被认为是一个周期。
8)在出现稳定的均衡态时,如果这个微妙的均衡态受到冲击,在偏离某个临界域之后,非均衡态就会随之而生这就如同这样的一种情形:正常的情形下,由于外力而弯曲的棍子总是可以恢复原状,但是,一旦弯曲超过了一定限度,棍子就会折断,而不是恢复原状这一比喻在下面的情形下可能是适用的:当一个债务人头寸不足或当很多债务人头寸不足以致于支付链条“崩溃”的时候,经济体系就不会恢复到原始的均衡态再举一个例子,这样的灾难有些类似于船的摇摆:通常情形下,摇摆的船总是会逐渐趋于稳定,但是,如果这个摇摆超过了一定的幅度,就不再是趋于稳定均衡,而是远离这个均衡[1]9)我们尝试性地假定,在通常情形下,所有的或近乎所有的经济变量都会趋于稳定均衡在教科书式的供给需求曲线模型中,总是假定,例如,如果糖的价格在供需均衡点之上,糖的价格就会下降;如果其价格在均衡点之上,它就会上升10)在这样的假设下,由于总是存在着“经济摩擦”,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除非有某些外来的干预力量,任何内生的围绕均衡态的振荡总是逐渐趋于减小,就象摇摆的太师椅总是会由于空气阻力而停下来一样就是说,诸如季节性的外在的周期趋于使振幅不减,而内生的周期则趋于停止,走向均衡态。
11)但是,理想的均衡态几乎难以实现而且,即使实现了,也是无法长久维持的当然,由于新的扰动源源不断,事实上,任何的经济变量总是偏离均衡态的例如,巴西咖啡“过度生产”过度”的意思是说,如果巴西的咖啡生产者事先知道现在的咖啡无利可图的行情,就不会生产这么多的咖啡再譬如,棉花短缺;或者,工厂、商业存货不在均衡态在理论上,生产过度或不足、消费过度或不足、或者别的什么过度或不足,等等,这些都只是一些可能但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这都是事实假定经济系统在长时间里处于完美的均衡态就如同假定浩瀚的大西洋长时间里平静无波12)通常会偏离均衡态的重要的经济变量有:(a)资本项,如,家庭,工厂,轮船,正常的生产能力,存货,黄金,现金,信贷和债务;(b)收入项,如,真实收入,交易量,交易份额;(c)价格项,如,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利息率13)通常意义的过度生产有两种含义:(a)在某一时点,手持大量的存货,或(b)在某一特定时间,过于快速的生产流量关于过度生产是相对于不同产品而言的传统概念是错误的除了某些特殊产品赘余或不足之外,总体而言,生产取决于人们的爱憎,并且超出均衡水平事实上,无论是在存量还是在流量的意义上,一般的,总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生产过剩或不足。
14)但是,据我所知,也正如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在现实中,一般的生产过剩从来不是引致大的非均衡态的主要原因通常意义下的生产过剩的原因或一个原因即在于用相对少的现金追逐相对多的物品15)由于任何经济变量对均衡态的偏离在理论上可能会、在现实中肯定会引发某种类型的振荡,所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究竟是那些变量是引发历史中的繁荣与萧条的主要的冲击(16)对于这个领域的悠长细致的史实,特别是湮没在大量相关文献中的解释,我并非足够熟悉所以,我无法对这些解释的相对重要性给出最终的评论,谨企同行的教诲17)我的、目前的、完全是尝试性的看法是,文献中的这些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充分任何一个解释都可以解释某些特定的小的冲击,但是,这些解释加总起来,却可能不足以解释大的(冲击)18)特别的,就以下的关于所谓商业周期或周期的解释而言,我对其理论的充分性表示怀疑:生产过度,消费不足,资本过剩,价格紊乱,工农业产品价格调整紊乱,过度信心,过度投资,过度储蓄,过度支出,以及储蓄与投资间的不匹配19)我大胆提出如下的想法-它取决于未来的证据-在大的繁荣与萧条中,作为初始态的过度负债以及随后出现的通货紧缩是解释商业周期的两个最主要的变量。
相比较而言,以上罗列的那些变量都是从属的次要的变量;倘若那些变量中的某些变量能够有着显著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那也只是由于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这两个变量的影响或表现而已我希望听到批评意见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是相信,在大的繁荣与萧条中,债务和价格水平这两个因素是比所有其他变量更为重要的20)其它变量的作用通常是微不足道的;仅仅是在和这两个主要变量或这两个变量中的某一个变量结合起来的时候,它们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过度投资和过度投机常常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不是和借钱(即,过度负债)联系在一起,事情的后果就会轻微的多也就是说,是过度负债使得过度投资和过度投机变得重要起来对于过度信心的重要性,我也是持同样的评价我是说,除非是引致负债的发生,否则,过度信心本身并不足以造成很大的危害另一个例子就是工农业产品价格的错置:这只不过是在一般价格水平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一个后果而已21)这两个变量,即债务和货币购买力的冲击会对所有或几乎所有的经济变量有严重的冲击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出现债务和通货紧缩方面的问题,则其他次要变量的扰动则不足以引发诸如1837,1873或1929-33年这样严重的危机2、债务和通货紧缩的作用 (22)债务和通货紧缩是两个最主要的变量;由于其它相对次要的变量难以详尽列出,所以这里只列出七个相对次要的变量:债务,流通媒介及其流通速度,价格水平,资本净值, 利润,交易,商业信心,利率[2]。
(23)首先假定,讨论的起始点是:处于均衡态的经济体系受到过度负债的冲击(disturbance);特别的,再假定没有偶然发生的或人为蓄意的可以影响价格水平的其他因素[3]有了这两个假定,九个主要变量的主要作用关系大概就可以推衍出来了 (24)在某个时点出现了“过度负债”的经济状态债务人或债权人或两者的担心就会产生债务清偿的趋向这样以来,就可以得到以下九步的链式反应:债务清偿引致廉价出售,并且引致存款货币的收缩(随着银行贷款的偿付),及其流通速度下降存款货币的下降及其流通速度的收缩,在廉价出售的情形下,引致价格水平的下降,换句话说,美元的购买力上升按照前面的第二个假设,由于没有外来的“再次通涨”的外生性干预,就必然有:商业部门的资产净值的更大下降,这加速了企业的破产和(类似的道理)利润的下降在一个“资本主义”的,即“私有产权-利润至上”的社会里,这又导致陷入营运亏损的企业去减少产出,交易和劳动雇佣这些的企业亏损,破产和失业,引致悲观情绪和信心丧失,这反过来又引致持现行为和存款货币流通速度的更进一步的下降在以上的八个变化中,利率也会产生复杂的变动,具体的说,就是名义利率下降和真实利率上升[4]。
显然,如此以来,就可以以债务和通货紧缩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解释大量的现象25)上面的九步的链式反应只是包含了这些变量的一部分联系我们还知道这些变量之间的其他一些联系,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经验上的毫无疑问,还有一些难以总结的联系[5]而且,必定还存在着与其他一些变量(除了这九个变量之外)之间的许多间接联系26)一个特别重要的联系是,现金,存款及其流通速度的下降对于交易量的减少有直接影响这一点由以下事实证实:在没有提高价格水平的情况下,注入紧急资金就可以使局部交易重新活跃起来27)在实际的过程中,九步反应的“时间先后顺序”与上述的“逻辑先后顺序”有所出入,存在别的反应和个别反应重复出现的情况按《繁荣与萧条》的附录1所述[6]:在下表中,给出了在通常情形下九个变量(再加上“廉价变现”)在萧条中的交错的时间先后次序由于各个变量反复多次出现,故每个变量在第一次出现时特别的用斜体字标出;括号里的阿拉伯数字与第(24)款中的阿拉伯数字是一致的I.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