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业与事业(马原作业).doc
2页学业与事业的哲学内涵学业与事业,一直是困扰大学生的最大问题,如何进行学业,如何进行事业,以及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面临抉择时,又该如何解决看完《学业与事业》这一视频,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感触良多栏目组开设《学业与事业》这一节目,在主持人杨澜的介绍下,才知道请的嘉宾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和 SOHO 董事长——潘石屹这两位风云人物,在电子界和房地产界干的风生水起,由两位来分析学业与事业,给人一种清晰明了的思绪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两位人物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对于事物不同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本身世界观的不同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即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通常说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柳传志与潘石屹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于大风大浪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终于成为一代枭雄在有大学生问及创业还是就业的敏感问题时,柳传志给出的答案是“创业前先就业”一句很简单的理论敲打人的心灵。
柳先生说的很对,当你想要创业却什么都不懂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就业,学习经验比什么都重要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毛泽东把实践规定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对于公司人才的要求,柳传志与潘石屹的答案不同却也有共同点柳传志希望员工有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有爱心,有良心,奉献精神;而潘石屹则要求员工诚实,创新两人作为公司的老总,对于形形色色的人或事,见得太多,因此那些退化的人性都将被抛弃社会在进步,如果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沉迷于过去或对未来的憧憬而不求进取,那么等待他们的将只有“死亡”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但是,不管经历怎样的限难和曲折,新事物必然会战胜并取代旧事物学业与事业其实从哲学角度来讲是一对矛盾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柳传志指出“大学教会的是思维方式,而学习能力比求知欲更重要,支持原创精神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是指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这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例如,福与祸、安与危、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等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同时两位嘉宾还提出学业与事业之间有着微妙的关心,但并不是说学业好事业就好,或者说学习学的多以后事业就会腾飞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在学业与事业两方面,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平衡两者关系正是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