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业热工设备(总11页).doc
11页热工设备第三章 隧道窑烧成过程1、20-200℃预热排除残余水分2、200-500℃排除结构水3、500-600℃石英晶型转化:β-SiO2→α-SiO2,体积膨胀控制不当(温度不均)导致开裂4、600-1050 ℃氧化阶段: 硫化铁、有机物中碳的氧化,碳酸盐分解等5、1050-1200 ℃还原阶段: 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6、1200-1300 ℃烧结阶段:7、冷却阶段:①1300-700 ℃急冷段 ②700-400 ℃ 缓冷段 石英晶型转化 ③400-80 ℃烧成制度的确定原则包括:温度制度 气氛制度 压力制度1、合理的温度变化速率:考虑制品内部温度均匀及物理-化学变化所需时间2、适宜的保温时间3、气氛控制:4、合理的压力制度:烧成制度举例P5耐火材料的主要性能1、耐火度:高温下抵抗熔化的能力(三角锥试样软化)2、荷重软化点:在一定压强下加热,发生变形和坍塌时的温度3、热稳定性(温度急变抵抗性、抗热震性):热震试验4、抗氧化腐蚀性5高温体积稳定性:在高温下长期使用,抵抗体积不可逆变化的能力(用残余收缩/膨胀表示)1、粘土砖:弱酸性耐火材料,热稳定性较好,荷重软化开始温度1250-1300℃,使用温度1300 ℃以下。
2、半硅砖:半酸性耐火材料,荷重软化开始温度高于粘土砖,但热稳定性比粘土砖稍差3、高铝砖:耐火度及荷重软化温度高于粘土砖,抗化学腐蚀性较好,但热稳定性稍差,使用温度1400-1600 ℃ 4、硅砖:酸性耐火材料,荷重软化开始温度高,热稳定性差,不适于间歇式窑炉5、镁砖:碱性耐火材料,耐火度很高,荷重软化温度低,热稳定性差6、镁硅砖:荷重软化开始温度较镁砖略高7、镁铝砖:耐火度很高,荷重软化温度和热稳定性均好于镁砖,使用温度1700-1900 ℃8、刚玉砖:使用温度1800 ℃以下9、碳化硅耐火制品:导热系数高,高荷重软化温度和热稳定性,高的抗渣性和耐磨性可用于匣钵、棚板、隔焰板等)10、含锆耐火材料及其它砌窑用耐火混凝土1、矾土水泥耐火混凝土(1300-1400℃)2、磷酸盐耐火混凝土(1400-1600 ℃ )3、镁质耐火混凝土(1800 ℃ )砌窑用隔热材料1、轻质耐火砖:制造耐火砖时加入特殊发泡物质,生成多孔的轻质耐火砖强度低、耐磨性和热稳定性差,不能直接与火焰接触2、高铝空心球砖:高温绝热性好、收缩性小、强度大、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强3、硅酸铝耐火纤维(陶瓷棉):高耐火度、低导热系数、低蓄热量、轻质、吸音、耐热冲击、耐腐蚀等。
4、其它工作系统及分带1、分带: 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2、流程:坯体:预热带(烟气预热)→烧成带(火焰及燃烧产物加热烧成)→冷却带(冷空气)燃烧产物:烧成带→预热带→排烟口→支烟道→主烟道→烟囱→窑外空气:冷却带(被加热) →烧成带(作为助燃空气) →抽出(用于干燥或气幕)3、工作系统①简单窑工作系统,无鼓风机和抽风机,只依靠烟囱吸入空气结构简单,但温度分布不均,烧成温度低②一般窑工作系统(如图1-3)烧油或气自燃烧室喷入烧成带,用风机控制压力少/无冷风进入烧成带,燃烧温度高并维持气氛温度均匀、低热耗③隔焰窑工作系统烟气不进入隧道而在隔焰道中流动换热隧道窑利用烟气预热坯体,利用产品冷却加热空气,且为连续性窑,窑墙、窑顶温度不变,热耗低隧道窑结构窑体:窑体是由窑墙、窑顶和窑车衬砖围成码烧坯体的空间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烧嘴通风设备:排烟系统,气幕,气体的循环装置,冷却系统窑内输送设备:窑车、推板、输送带等窑体结构图 1- 烧嘴;2-烧嘴砖;3-燃烧室;4-窑墙;5-拱顶窑墙:作用:分隔,支撑,保温。
性能:耐温,强度,隔热窑墙尺寸应为窑砖尺寸整数倍窑顶结构如图: 1-拱顶;2-拱脚;3-拱脚梁;4-立柱;5-拉杆;6-检查坑;R-拱半径;B-跨度;α-拱心角;S-拱厚;f-拱高类型有:半圆拱f=(1/2)B 标准拱(1/3~7/3) 倾斜拱(1/8~1/10) 平拱(0) f=拱高,B=跨度窑顶需具备的性质:1、 耐高温,积散热小具有一定机械强度2、 结构好不漏气,坚固耐用3、 质量小,减轻窑墙负荷4、 横推力小,少用钢材5、 减少窑内气体分层检查坑道:①作用:清理、冷却、检查、处理故障等 ②缺点:增加基建费用窑门:升降式,进口设施内外双重门出口设置一道窑门 隧道窑进车段最好用金属卷帘式窑门下缘接窑车上,进入车位后松开连接装置外卷帘门返回,放下内卷帘门,新一车进入砂封:窑车上钢制裙板+窑墙上砂封遭构成砂封群板插入窑内两侧墙上砂封槽中作用:隔断窑车上下空间,不使冷空气漏入窑内和热气体漏出需由窑墙上加砂管定时补充另:曲折封闭:防止高温部分热量直接辐射给窑车金属部分,并增加漏气阻力,在窑墙与窑车衬砖之间作成曲折封闭推车机:使窑车在窑内移动,推动应平稳油压推车机:由油泵,推进器组成。
连续推车:产品温度均匀上升,推车慢,平稳若预热带使用高速调温烧嘴,料垛间有对准喷嘴的气体循环空隙则需要间歇推车燃烧设备:⑴燃烧室的布置:① 集中或分散(视窑尺寸、气氛而定)集中布置易于操作和自动调节分散布置燃烧室,利于保证窑内温度均匀性② 相对或相错(高速烧嘴多为相错)相对布置:砌筑简单易于安置钢架结构,但喷火口两侧料垛温度较高,烧成带长度上出现温差,喷出火焰长而速度高产生火焰冲击的不良影响相错布置:窑内气体循环,使温度进一步均匀间距一个到半个车位,料垛留适当气体通道,或喷火口对装载制品的下部或垫砖通道③一排或二排 烧煤气的隧道窑采用上下两层烧嘴料垛较密,棚板装车造成上下气体沟通困难,避免下部温度高于上部窑体断面较大,煤气或油可以采用顶烧式烧嘴燃烧室的种类:分为烧煤,烧重油,烧煤气的燃烧室烧嘴的种类:① 燃气烧嘴:烧煤气压力不高,使用短焰烧嘴,低压涡流式烧嘴 天然煤气或液化石油气:使用喷射式无焰烧嘴高速烧嘴② 燃油烧嘴:要求有一定调节范围,雾化要好,雾滴小而均匀,与空气混合好,火焰软而短不直接冲刷制品或匣钵,扩散角适当20~30排烟系统:包括烟气由窑内向窑外排出锁经过的排烟口,支烟道,排烟机,烟囱等。
1、排烟口:分布于预热带全长的70%,控制各点的烟气流量排烟口的面积应等于支烟道的总截面积,等于主烟道的截面积,等于烟囱出口截面积2、支烟道:联接排烟口和主烟道3、主烟道:汇集各支烟道的烟气送入烟囱 布置方式:主烟道穿过窑底与另一侧主烟道会合然后进烟囱 两侧主烟道平行至窑头会合再进烟囱此种烟囱高度较低4、排烟机和烟囱:自然抽风的窑炉:烟囱作用有①造成足够的抽力能克服窑内阻力②将烟气送到足够高的地方避免污染住宅区 机械通风的窑炉:照顾卫生条件,烟气也不能放在低空 烟囱至少高于附近100m范围内最高屋顶3m气幕、搅动循环装置 气幕:在隧道窑横截面上自窑顶及两侧窑墙上喷射多股气流进入窑内形成的一片气体幕帘搅动气幕:位于预热带,克服预热带气体分层,预热带处于负压,易漏入冷风使热空气向上可用高速调温烧嘴代替搅动气幕90垂直向下或者120-180逆烟气流动方向喷出封闭气幕:位于预热带窑头,窑头形成正压,避免冷空气进入窑内连续推车时在窑顶做成出车方向的45缝隙,喷出气流阻止热烟气外溢在两侧窑墙上作出进车方向的45缝隙,喷出气流阻止冷气入窑循环气幕:利用轴流风机或喷射泵使窑内烟气循环流动,达到均匀窑温的目的。
气氛幕:在气氛改变的地方,设置氧化气幕急冷阻挡气幕:起急冷和阻挡作用缩短烧成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在冷却带700以前急冷冷却系统:1、直接冷却的冷却带结构 P29页图2、设引射装置的冷却带结构:若烧嘴喷出速度不高,另外采用喷射泵引流 P29页图3、窑顶和侧墙急冷气幕4、间接冷却结构 冷空气鼓入两侧窑墙空隙、夹壁及窑顶双层拱内,并抽出这些热空气作为气幕、二次风及干燥用不可使用装设余热锅炉或水汽锅间接冷却钢架结构:用于克服拱顶的横推力窑炉基础:作用:支持窑体所受重力结构形式:①灰土窑基②毛石窑基③砖层窑基④有检查坑道的窑基隧道窑工作原理窑内气体流动(一)压头对气体流动的影响1、位压头: hp = (ρg - ρa) g z 2、静压头: hs=pg-pa3、动压头: hd = 1/2ρω2 4、阻力损失压头: 克服预热带气体分层,减少上下温差的方法:① 窑的结构上:预热带采用平顶或低于烧成带;两侧窑墙上部向内倾斜;适当缩短窑长;适当降低窑的高度,减低几何压头的影响;烟气排出口开在下部近车台面处,迫使烟气多次向下流动;设立封闭气幕,搅动气幕,循环气流装置;提高气体流速增加动压的作用。
② 窑车结构;减轻窑车重量减少窑车吸热;车上砌有气体通道气体能够通过提高隧道下部温度;严密窑车接头、砂封板和窑墙 曲折密封③ 码坯方法:料垛码的上密下稀,增加上部阻力减少下部阻力,使热气体多向下流;适当稀码料垛,减少窑内阻力,减少预热带负压,减少冷风漏入量二)料垛码法对气体流动的影响(见上条)隧道窑内的传热(一)气体对流传热 (二)料垛空隙尺寸与对流传热的关系(三)明焰窑内的气体辐射 (四)料垛空隙尺寸与辐射传热的关系(五)匣钵对传热的影响 (六)明焰窑内的综合传热(七)隔焰窑内的传热 (八)窑车的积热和散热(九)制品的加热和冷却操作控制各带温度控制(一)预热带温度控制1、调节排烟闸 2、气幕调节3、提高密封性 4、合理码坯(二)烧成带温度控制1、燃烧温度 实际火焰温度应高于制品烧成温度50~100℃2、火焰温度点 最高温度点控制在最末一二对烧嘴之间前移使保温时间过长,制品过烧三)冷却带温度控制700℃之前急冷,靠急冷阻挡气幕喷入的冷空气将产品急冷烧成带的气氛控制1、通过控制燃料与空气比例实现气氛控制2、气氛控制与温度控制密切相关。
烧氧化气氛时原料空气过多,如果维持燃料不变而减少过多空气则火焰温度提高,减少空气至空气过剩系数接近与1时温度最高压力控制:服务于温度制度和气氛制度的实现隧道窑设计:包括1、窑体主要尺寸及结构计算;2、燃料燃烧及燃烧设备的计算;3、通风设备及其他附属设施计算对于大件产品,先确定窑车的尺寸,根据每车制品的装载量直接求出要的长度和各带长度,再根据窑车宽和制品的尺寸,确定窑的内宽和内高工作系统的确定:包括燃烧系统和通风系统,原则是满足制品的焙烧要求,减少窑内温差温差,加速传热和充分利用余热,便于施工以及操作控制等窑体材料及厚度的确定:确定原则:根据各段温度,按照对窑墙、窑顶的要求,并考虑砖型、外型整齐及经济性燃料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