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doc
8页1、有四个带电体A、B、C、DA排斥B,而B吸引C,C又排斥D若D带正电荷,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荷图12、如图1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的越大,这是为什么?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带电的是( )A.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时,纸屑被吸起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C.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吸引铁屑D.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四、中考链接1、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3、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4、小明拿塑料尺靠近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现它们相互吸引此实验说明塑料尺(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3)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张开.如果把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就容易分开了,这是为什么?答案:通过 使塑料袋带电,而且两片塑料薄膜带上了 ,由于 ,所以就很容易分开了(1)有A、B、C、D四个带电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13—2所示,已知B带正电,则D带 电荷.(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 ). A.一定带负电 8.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3)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张开.如果把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就容易分开了,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负 (2)D (3)摩擦使塑料袋带电,而且两片塑料薄膜带上同种电,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就很容易分开了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可使玻璃棒带电;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也会带电.你是怎样认识到它们所带的电荷是不同的? (2)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橡胶棒——(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验电器带电时两片金属箔张开,则这两片金属箔一定( ). A.带正电 8.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A.摩擦时原子核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B.摩擦时核外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c.摩擦时原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D.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5)如图l3—3所示,甲、乙两个通草球用丝线悬挂着,当乙球靠近甲球时,两球互相吸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一定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B.甲球一定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C.甲球一定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甲球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还可能不带电 (6)有4个轻质小球A、曰、C、D,已知小球C带正电,小球A与C相互吸引,小球A与D相互排斥,小球B与JD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_‘_:..‘.._i“∽A.小球A带负电,小球D带负电,小球8一定带正电B.小球A带负电,小球D带正电,小球口一定带负电C.小球/4带负电,小球D带负电,小球8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D.小球A带正电,小球D带正电,小球日一定不带电(7)如图l3—4,将一根塑料绳上端扎紧,把下面撕成许多条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由皂现呈进1斤到产生匠金有一在导压事故等. 关于“信息浏览”栏目,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或挂图,帮助学生复习原子结构的知识,建立电子转移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解释摩擦起电时,应让学生弄清楚以下三点: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比较弱的物体上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朐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关于验电器,可首先让学生观察了解它的构造;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验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对于验电器的原理,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思考,弄清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是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的. 学生只要知道验电器的基本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就达到了教学要求.不要涉及电中和以及用验电器检验物体带什么电等问题. 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教材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在技术领域和社会实际中的应用,渗透“STS”观念.对于有关设备的工作过程和细节,不要介绍过深,以免增加学习难度.另外,可以让学生课下登录互联网,搜索有关资料,或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询问静电复印机、避雷针等设备的构造、原理等,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可使玻璃棒带电;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也会带电.你是怎样认识到它们所带的电荷是不同的? (2)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橡胶棒——(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验电器带电时两片金属箔张开,则这两片金属箔一定( ). A.带正电 8.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A.摩擦时原子核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B.摩擦时核外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c.摩擦时原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D.摩擦可以创造电荷民上九 方璃叫 生 周(九年级上册) 学生实验后,把他们的实验记录结果投影到大屏幕上,给学生留出观察、思考、充分交流的时间.学生经过讨论,一般都能得出如下结论:“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是不同的;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这时教师说明: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人们运用上述方法做了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为落实和巩固该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做些练习题.以下题目可供参考. (1)有A、B、C、D四个带电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13—2所示,已知曰带正电,则D带——电荷.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 (5)如图l3—3所示,甲、乙两个通草球用丝线悬挂着,当乙球靠近甲球时,两球互相吸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一定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B.甲球一定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C.甲球一定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甲球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还可能不带电 (6)有4个轻质小球A、曰、C、D,已知小球C带正电,小球A与C相互吸引,小球A与D相互排斥,小球B与JD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_‘_:..‘.._i“∽A.小球A带负电,小球D带负电,小球8一定带正电B.小球A带负电,小球D带正电,小球口一定带负电C.小球/4带负电,小球D带负电,小球8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D.小球A带正电,小球D带正电,小球日一定不带电(7)如图l3—4,将一根塑料绳上端扎紧,把下面撕成许多条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 (8)小明参观科技馆时,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家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日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P:、P,处,如图l3—5所示. 最 玛 恐r竺/ 图13—5 ①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②请你根据图l3—4所示,提出一个猜想. 【参考答案】 (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们互相排斥;将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们也互相排斥;而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们互相吸引.这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而且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是不同的 (2)负得到 (3)D (4)B (5)D p。
乙 l10甲A C C b (b) (c)图13—2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 ). A.一定带负电 8.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3)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张开.如果把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就容易分开了,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负 (2)D (3)摩擦使塑料袋带电,而且两片塑料薄膜带上同种电,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就很容易分开了 “活动3”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放电现象,揭示闪电的奥秘.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的实验,然后指出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介绍闪电形成的原因和尖端放电时,最好能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防雷电的安全教育.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与放电有关.例如,干燥的冬天,穿毛衣或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如果在夜晚还能看到火花,这是衣服之间摩擦起电然后放电产生的现象;身穿毛衣和化纤衣服,由于摩擦,身体上会积累电荷,这时如果手指靠近金属物品,将发生放电现象,人会感到手上有针刺般的疼痛感;油罐车的后面常拖有一条铁链,使油罐上产生的电荷经铁链流人大地,避免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引发火灾;在存放大量易燃物品的工厂车间或实验室里,.工作人员要穿一种特制的鞋,这种鞋的导电性能很好,能够将人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