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2024届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页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2024届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直线与轴交于点,依次作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使得点、、…,在直线上,点、、…,在轴上,则点的坐标是( )A. B.C. D.2.如图,▱ABCD中,AB=4,BC=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则△CDE的周长是( )A.6 B.8 C.10 D.123.如图,直线交坐标轴于、两点,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 C. D.4.若实数使关于的不等式组有且只有四个整数解,且实数满足关于的方程的解为非负数,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A.1 B.2 C.-2 D.-35.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20=0的一个实数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A.24 B.24或16 C.26 D.166.方程x(x+1)=x+1的解是( )A.x1=0,x2=-1 B.x = 1 C.x1 = x2 = 1 D.x1 = 1,x2=-17.对某班学生在家里做家务的时间进行调查后,将所得的数据分成4组,第一组的频率是0.16,第二、三组的频率之和为0.74,则第四组的频率是( )A.0.38 B.0.30 C.0.20 D.0.108.已知四边形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AD=BC,AB//DC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当AD=BC,AB=DC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当AC=BD,AC平分BD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D.当AC=BD,AC⊥BD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9.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配方得( )A. B.C. D.10.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x2﹣x+1 B.1﹣2xy+x2y2 C.m2﹣2m﹣1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本市5月份某一周毎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温度/℃22242629天数213112.不等式-->-1的正整数解是_____.13.如图所示,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OE∥BC交CD于E,若OE=3cm,则AD的长为 .14.若关于x的方程=m无解,则m的值为_____.15.一次函数y=(2m﹣6)x+4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直线l⊥y轴于点C(C在y轴的正半轴上),与直线y=相交于点A,和双曲线y=交于点B,且AB=6,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l2分别是函数y=k1x+b1和y=k2x+b2的图象,则可以估计关于x的不等式k1x+b1>k2x+b2的解集为_____.18.菱形的周长为12,它的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的较长的对角线长为___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已知y与x+2 成正比例,当x=4时,y=12.(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求当y=36时x的值;(3)判断点(-7,-10)是否是函数图象上的点.20.(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0,8),点 B(6,8).(1)尺规作图:求作一个点 P,使点 P 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①点 P 到 A,B 两点的距离相等;②点 P 到∠xOy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在(1)作出点 P 后,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 .21.(6分) (1)解方程:﹣=1(2)先化简,再求值:÷(﹣x﹣2),其中x=﹣222.(8分)如图,直线的解析式为,与轴交于点,直线经过点(0,5),与直线交于点(﹣1,),且与轴交于点. (1)求点的坐标及直线的解析式;(2)求△的面积.23.(8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1)当m为何值时,点P到x轴的距离为1?(2)当m为何值时,点P到y轴的距离为2?(3)点P可能在第一象限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吗?若可能,求出m的值;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24.(8分)解不等式组,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5.(10分) (1)如图1,将矩形折叠,使落在对角线上,折痕为,点落在点 处,若,则 º;(2)小丽手中有一张矩形纸片,,.她准备按如下两种方式进行折叠:①如图2,点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上,将纸片折叠,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为,若,求的长;②如图3,点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上,将纸片折叠,使落在射线上,折痕为,点,分别落在,处,若,求的长.26.(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的表达式为,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0,2),直线AB与直线相交于点P.(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求点P的坐标;(3)若直线上存在一点C,使得△APC的面积是△APO的面积的2倍,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D【解析】先求出直线y=x+1与y轴的交点坐标即可得出A1的坐标,故可得出OA1的长,根据四边形A1B1C1O是正方形即可得出B1的坐标,再把B1的横坐标代入直线y=x+1即可得出A1的坐标,同理可得出B2,B3的坐标,可以得到规律:Bn(2n−1,2n−1),据此即可求解.【详解】解:∵令x=0,则y=1,∴A1(0,1),∴OA1=1.∵四边形A1B1C1O是正方形,∴A1B1=1,∴B1(1,1).∵当x=1时,y=1+1=2,∴B2(3,2);同理可得,B3(7,4);∴B1的纵坐标是:1=20,B1的横坐标是:1=21−1,∴B2的纵坐标是:2=21,B2的横坐标是:3=22−1,∴B3的纵坐标是:4=22,B3的横坐标是:7=23−1,∴Bn的纵坐标是:2n−1,横坐标是:2n−1,则Bn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方形的性质和坐标的变化规律.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正确得到点的坐标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C=AB=4,AD=BC=1,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E=CE,得出△CDE的周长=AD+DC,即可得出结果.【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C=AB=4,AD=BC=1.∵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AE=CE,∴△CDE的周长=DE+CE+DC=DE+AE+DC=AD+DC=1+4=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周长的计算;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B【解析】求-kx-b<0的解集,即为kx+b>0,就是求函数值大于0时,x的取值范围.【详解】∵要求−kx−b<0的解集,即为求kx+b>0的解集,∴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等y>0时,x>−3.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关键在于结合函数图象进行解答.4、A【解析】先解不等式组,然后根据不等式组解集的情况即可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从而求出不等式组中m的取值范围;然后解分式方程,根据分式方程解的情况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从而求出分式方程中m的取值范围,然后取公共解集,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关于的不等式组有且只有四个整数解∴解得:分式方程的解为:∵关于的方程的解为非负数,∴解得:m≤2且m≠1综上所述:且m≠1∴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的和为(-1)+0+2=1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含参数的不等式组和含参数的分式方程,掌握根据不等式组解集的情况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和分式方程解的情况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A【解析】试题分析:∴∴或∴,而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2+6=8,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2舍去,∴x=10,即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10,∴三角形的周长=10+6+8=1.故选A.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三角形三边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这样就把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也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6、D【解析】【分析】移项后,利用因式分解法进行求解即可得.【详解】x(x+1)=x+1,x(x+1)-(x+1)=0,(x+1)(x-1)=0,x1 = 1,x2=-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方程的特点熟练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求解是关键.7、D【解析】根据各组频率之和为1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第四组的频率为:,故选:.【点睛】本题考查频率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频率的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8、B【解析】试题解析:∵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不正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正确;∵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C不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不正确;故选B.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矩形的判定;3.正方形的判定.9、C【解析】根据配方法的方法,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再在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最后将等号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就可以求解了.【详解】移项,得x1-4x=-1在等号两边加上4,得x1-4x+4=-1+4∴(x-1)1=1.故C答案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一元二次方程解答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配方法的运用,解答过程注意解答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步骤.10、B【解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详解】解:选项中的4个多项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1-2xy+x2y2=(1-xy)2,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1.【解析】根据众数的定义来判断即可,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详解】解:数据1出现了3次,次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故答案为:1.【点睛】众数的定义是本题的考点,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2、1,1【解析】首先确定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找出不等式的特殊解.【详解】解:解不等式得:x<3,故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为: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正确解不等式,求出解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不等式应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3、6cm.【解析】试题分析:由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