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流动阻力.doc
12页1.4 流体流动阻力本节重点: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的计算,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 难点:用因次分析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流动阻力的大小与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流动状况及壁面的形状等因素有关化工管路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直管,另一部分是管件、阀门等相应流体流动阻力也分为两种: 直管阻力:流体流经一定直径的直管时由于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 局部阻力:流体流经管件、阀门等局部地方由于流速大小及方向的改变而引起的阻力1.4.1 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阻力1. 阻力的表现形式如图1-24所示,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作定态流动在1-1′和2-2′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因是直径相同的水平管, (1-34) 若管道为倾斜管,则 (1-34a)由此可见,无论是水平安装,还是倾斜安装,流体的流动阻力均表现为静压能的减少,仅当水平安装时,流动阻力恰好等于两截面的静压能之差2. 直管阻力的通式在图1-24中,对1-1′和2-2′截面间流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压力差而产生的推动力为 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同流体的摩擦力为 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反。
流体在管内作定态流动,在流动方向上所受合力必定为零整理得 (1-35)将式(1-35)代入式(1-34)中,得 (1-36) 将式(1-36)变形,把能量损失表示为动能的某一倍数令 则 (1-37)式(1-37)为流体在直管内流动阻力的通式,称为范宁(Fanning)公式式中为无因次系数,称为摩擦系数或摩擦因数,与流体流动的Re及管壁状况有关根据柏努利方程的其它形式,也可写出相应的范宁公式表示式:压头损失 (1-37a)压力损失 (1-37b) 值得注意的是,压力损失是流体流动能量损失的一种表示形式,与两截面间的压力差意义不同,只有当管路为水平时,二者才相等。
应当指出,范宁公式对层流与湍流均适用,只是两种情况下摩擦系数不同以下对层流与湍流时摩擦系数分别讨论3. 层流时的摩擦系数流体在直管中作层流流动时,管中心最大速度如式(1-35)所示将平均速度及代入上式中,可得 (1-38) 式(1-38)称为哈根-泊谡叶(Hagen-Poiseuille)方程,是流体在直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压力损失的计算式 结合式(1-34),流体在直管内层流流动时能量损失或阻力的计算式为 (1-39)表明层流时阻力与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式(1-39)也可改写为 (1-39a)将式(1-39a)与式(1-37)比较,可得层流时摩擦系数的计算式 (1-40)即层流时摩擦系数λ是雷诺数Re的函数4.湍流时的摩擦系数(1)因次分析法层流时阻力的计算式是根据理论推导所得,湍流时由于情况要复杂得多,目前尚不能得到理论计算式,但通过实验研究,可获得经验关系式,这种实验研究方法是化工中常用的方法。
在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而将其它变量固定,如过程涉及的变量很多,工作量必然很大,而且将实验结果关联成形式简单便于应用的公式也很困难若采用化工中常用的工程研究方法——因次分析法,可将几个变量组合成一个无因次数群(如雷诺数Re即是由d、ρ、u、μ四个变量组成的无因次数群),用无因次数群代替个别的变量进行实验,由于数群的数目总是比变量的数目少,就可以大大减少实验的次数,关联数据的工作也会有所简化,而且可将在实验室规模的小设备中用某种物料实验所得的结果应用到其它物料及实际的化工设备中去因次分析法的基础是因次一致性原则,即每一个物理方程式的两边不仅数值相等,而且每一项都应具有相同的因次因次分析法的基本定理是白金汉(Buckinghan)的π定理:设影响某一物理现象的独立变量数为n个,这些变量的基本因次数为m个,则该物理现象可用N=(n-m)个独立的无因次数群表示根据对摩擦阻力性质的理解和实验研究的综合分析,认为流体在湍流流动时,由于内摩擦力而产生的压力损失与流体的密度ρ、粘度μ、平均速度、管径、管长及管壁的粗糙度ε有关,即 (1-41)7个变量的因次分别为: [p]=M-2L-1 []=ML-3 [u]=M-1[d]=L [l]=L []=L []=M-1L-1基本因次有3个。
根据π定理,无因次数群的数目N=n-m=7-3=4个将式(1-41)写成幂函数的形式:因次关系式: 根据因次一致性原则:对于M: 对于L: 对于: 设b,e,f已知,解得: 即 (1-42)式中 ——雷诺数Re,——欧拉(Euler)准数,也是无因次数群均为简单的无因次比值,前者反映了管子的几何尺寸对流动阻力的影响,后者称为相对粗糙度,反映了管壁粗糙度对流动阻力的影响式(1-42)具体的函数关系通常由实验确定根据实验可知,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长成正比,该式可改写为: (1-43)或 (1-43a) 与范宁公式(1-37)相对照,可得 (1-44)即湍流时摩擦系数λ是Re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如图1-25所示,称为莫狄(Moody)摩擦系数图。
图1-25 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根据Re不同,图1-25可分为四个区域;(1)层流区 (Re≤2000),λ与无关,与Re为直线关系,即,此时,即与u的一次方成正比2)过渡区(2000 此时能量损失约与速度u的1.75次方成正比 考莱布鲁克(Colebrook)式此式适用于湍流区的光滑管与粗糙管直至完全湍流区2)管壁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光滑管:玻璃管、铜管、铅管及塑料管等称为光滑管;粗糙管:钢管、铸铁管等管道壁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称为绝对粗糙度,以表示绝对粗糙度与管径的比值即,称为相对粗糙度工业管道的绝对粗糙度数值见教材 管壁粗糙度对流动阻力或摩擦系数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流体质点与管壁凸出部分相碰撞而增加了流体的能量损失,其影响程度与管径的大小有关,因此在摩擦系数图中用相对粗糙度,而不是绝对粗糙度流体作层流流动时,流体层平行于管轴流动,层流层掩盖了管壁的粗糙面,同时流体的流动速度也比较缓慢,对管壁凸出部分没有什么碰撞作用,所以层流时的流动阻力或摩擦系数与管壁粗糙度无关,只与Re有关流体作湍流流动时,靠近壁面处总是存在着层流内层如果层流内层的厚度δL大于管壁的绝对粗糙度,即δL>时,如图1-26(a)所示,此时管壁粗糙度对流动阻力的影响与层流时相近,此为水力光滑管随Re的增加,层流内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当δL<时,如图1-26(b)所示,壁面凸出部分伸入湍流主体区,与流体质点发生碰撞,使流动阻力增加。 当Re大到一定程度时,层流内层可薄得足以使壁面凸出部分都伸到湍流主体中,质点碰撞加剧,致使粘性力不再起作用,而包括粘度μ在内的Re不再影响摩擦系数的大小,流动进入了完全湍流区,此为完全湍流粗糙管图1-26 流体流过管壁面的情况例 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流体流过φ76×3mm、长10m的水平钢管的能量损失、压头损失及压力损失1) 密度为910kg/、粘度为72cP的油品,流速为1.1m/s;(2) 20℃的水,流速为2.2 m/s解:(1)油品:流动为层流摩擦系数可从图1-25上查取,也可用式(1-40)计算:所以能量损失 压头损失 压力损失 (2)20℃水的物性:, Pa·s流动为湍流求摩擦系数尚需知道相对粗糙度,查表1-2,取钢管的绝对粗糙度为0.2mm,则 根据Re=1.53×105及=0.00286查图1-25,得λ=0.027所以能量损失 压头损失 压力损失 5. 非圆形管道的流动阻力 对于非圆形管内的湍流流动,仍可用在圆形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式,但需用非圆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代替圆管直径。 当量直径定义为 (1-46)对于套管环隙,当内管的外径为d1,外管的内径为d2时,其当量直径为对于边长分别为a、b的矩形管,其当量直径为 在层流情况下,当采用当量直径计算阻力时,还应对式(1-40)进行修正,改写为 (1-47) 式中C为无因次常数一些非圆形管的C值见教材注意,当量直径只用于非圆形管道流动阻力的计算,而不能用于流通面积及流速的计算1.4.2 局部阻力 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