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8769807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1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宾川杨氏宗祠文化研究大理大学文学院云南大理671003【摘要】宗祠是中国血亲传统所特有的产物,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宗祠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位于宾川县盘谷村的杨氐宗祠,是杨如轩在1929年其母寿享百岁时,报请国民 政府所建,与平川东街的百岁坊、盘谷村的节孝坊、百岁亭、寿泉等构成了一个 独具特色的建筑群,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字】宾川;杨氏宗祠;文化宗祠是中国血亲传统所特有的产物,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宗祠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然而,由于种种的原因很多宗祠 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而使后辈人失去了一次次精神洗礼的机会在大 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至今还有一组较为完整的宗祠文化遗存它就是建于1929 年,以“孝”为目的建造,汇集民国政要、文化名流题刻荟萃的杨氏宗祠在至 今86年间,杨氏宗祠饱经岁月沧桑,然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却仍然绽放着独特的 光芒,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杨氏宗祠的建立及其变迁杨氏宗祠的建造者杨如轩(1891〜1979),字夷斋,平川盘谷村人幼 年丧父,家贫失学,在家帮助母亲从事樵木耕作。

      16岁时替兄从军先后参加 过云南重九起义,护国、护法运动以及驱逐陈炯明,平定沈鸿英等叛乱还参与 了北伐,抗日战争等杨氏宗祠是杨如轩在1929年其母寿享百岁时,报请国民 政府所建宗祠始建于民国十九年,于民国二十五年竣工宗祠位于宾川县城东北50余公里的平川镇盘谷村,紧靠平川坝子的北 山,座北向南,地理位置极好,占地面积1380多平方米,由宗祠、东丙厢房、 过厅、百岁亭、大照壁等几大部分组成,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整座建筑设计巧 妙、施工技艺精湛,是典型的四合院式结构,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瑰宝杨氏宗祠是中国传统的土木式建筑,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古朴的百岁亭百岁亭 为八角攒尖顶亭阁石构建筑,布局合理,用材巨大,结构科学,工艺精湛百岁 亭后面是过厅,过厅正对主房,东西贯通厢房宗祠主房又叫大殿,是用于摆放 祖先神祖牌位或执行族法家规的地方,建筑相对较高,看起来威严庄重大殿的 外围由雕花木门及雕花镂空窗作为装饰东西厢房建筑和大殿奋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隔层的设计使其看似更为狭长杨氏宗祠的过厅及照壁均画冇山水花鸟图案, 图案工艺精湛,使整个建筑古朴典雅中更透露着精致之美此外,位于杨氏宗祠 东北角的寿泉也极富建筑特色。

      我国著名书法家黄葆鉞为寿泉撰书《致寿泉之源》 中写到“一斋先生足迹半天下,谓所历山水无如其乡宾川盘谷村之雄II奇焉, 山壁立三千余丈,水源溯杨子江,沿山之北,泉由大石岩汹涌而出,夏凉冬燠清 冽宜饮,乡人饮之获多寿,故有寿泉之0 [1]寿泉的设计十分巧妙,从水源出 来依次建三个池子,分别用于储蓄村民饮用水、牲畜饮水及洗衣服等生活污水 巧妙的设计不仅方便村民汲水而iL不污染水源杨氏宗祠除独具特色的建筑还右名流荟萃的民国题刻这些题刻主要是 杨母百年寿时收到的一些寿屏、对联、祝词等杨氏宗祠和百岁坊集当代要人蒋 中正、国民政府各部、院长及海内名流题刻的匾、联、诗、序达120多篇,集汉、满、蒙、藏、冋多种文字的作者手迹于一起,是大理,乃至全国都极为少见的文 化宝库蒋中正为杨母百岁坊书题匾额:“懿德遐龄”,楹联:“绕膝毓英才,国 式母仪,八龙并美高阳里;期颐臻上寿,坊题人瑞,万年长配点苍山 [2]杨氏 宗祠内陈列有平川杨氏宗祠名人题刻选集之一,有蔡元培所书的横匾“神州人瑞”、 有呼图克图的梵文题刻、布青阳题刻、古洗里衮的蒙古文题刻此外,还冇胡汉 民题书对联,任可澄题书对联以及李宣龚、林森题刻和周中岳、伊立勋、朱培德、吴少璘、侍生丁、陈荣昌、袁嘉谷等人的题书横匾。

      平川杨氏宗祠名人题刻选集 之二,冇蒋介石、李根源、吴良桐、茹欲立所书对联,其中吴良桐所书“一掬灵 泉八元才子”,在乡间广为人知杨氏宗祠因为是“云南省迄今民国时期名人题 刻保存最多、最集中、最为完好的一处近现代史迹”,[3]2003年12月被云南省 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950年前杨氏宗祠为杨氏家族使用1950年至1953年为盘谷村乡 政府驻地,后被粮管所改造为粮仓,1989年划归平川文化站管理[4]由于解放 后将祠堂、东西厢房改为粮食仓库,祠堂、东、西厢房、过厅等建筑室内原冇的 门窗及百岁亭顶部和照壁被拆除,加之在文革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宗祠建 筑岌岌可危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经省文物局和县人民政府批准, 对杨氏宗祠进行了修缮如今,修缮后的杨氏宗祠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在新的 世纪又重新绽放着不一样的光芒2杨氏宗祠中的儒家和佛家文化杨氏宗祠因其建造者伟大的人格魅力,赋予了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世代居住在平川盘谷村的杨氏家族,祖祖辈辈都是靠耕作生活,是众多姓氏家族 中平平凡凡的一个分支到杨如轩这一辈,可谓吋势造英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杨如轩替兄从军,这一壮举成就了他后来的丰功伟绩。

      所谓,国有国法,家冇家 规,杨如轩所在的杨氏一族也有严厉的族规在族规的约束下,杨氏子弟都是安 守本分,踏踏实实做人作为农家子弟的杨如轩自小就勤劳朴实,勇敢上进再 加上,杨母教子有方,使得杨如轩走出平川大山,应吋势需要到外面的世界大展 拳脚这一切,既离不开杨如轩本人的努力,冋样也离不开杨氏祖先世世代代传 承下来的美好德行正是这些传承下来的美好德行,铸造了杨如轩伟大的人格, 也形成了杨氏宗祠尊儒重佛的文化内涵尊儒,是以儒学为尊,尊重它效仿它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懦 术”,自古以来无论什么样的朝代,儒学或多或少都受人推崇杨如轩自幼喜读 四书五经,他以孔夫子为先师在他的身上,我们随处可以窥见儒学的身影,他 集儒家的忠孝节义于一身其中,忠孝在他身上体现最为明显,他报效祖国效忠 国家,是忠;为母建百岁亭,是孝此外,他勤俭节约,乐善好施,是仁他在 与自己的兄弟朋友相处中则体现义,在杨氏宗祠人门外的墙上还题写着曾经他与 朱德的故事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点在杨如轩身上得到极大体现杨如轩任 云南省宪兵司令,及兼任迠明防空司令期间力戒军法处以兴教化为主,不许妄杀兴教化,不妄杀” ,[5】保的不仅是小家是大家。

      儒家倡导“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杨如轩勤学好问,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忠于国家,仁爱对待下 属,冋家修建宗祠行宗庙之礼,他的一生骁勇善战,为平天下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杨氏宗祠还蕴含着佛家“善”的思想相传,杨如轩本不信佛 有一次他在昆明遭到逮捕,藏于自家院子里的紫竹林间躲过一劫事情过后,他 跟别人说是观音菩萨保佑从此,他信观音菩萨他曾在昆明组织募捐,回乡参 与修建观咅寺饮水思源”,本义是喝水时想到水的源头比喻不忘本杨如轩亦是 一个饮水思源之人在外风雨数十年,看到外面的世界与自己家乡的巨大落差, 他知道自己家乡贫穷落后缘于教育落后、交通闭塞等诸多因素因此,他意识到 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冋乡发展教育1943年他去职回乡,在平川集资开办平川 初级中学,从昆明聘请西南联大教师、学生前来任教从此,为平川地区注入了 一股新的力量,平川开始了新的发展杨如轩在修建寿泉吋,在寿泉右侧的池壁 上刻“饮水思源”四个大字他不仅以身作则,还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子孙后 代要知感恩杨如轩饮水思源,修寿泉、办教育,一方面是他知恩图报,另一方 面是他骨子里渗透着的佛家思想的显现仁者行天下杨如轩正是有一颗仁爱之心,所以在政治仕途上得以一展 雄才。

      同吋,他“知其所止,向善而行获得成功后,冋乡致力于公益事业 然而正是这种无功利性的善,最终使他达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的人生 高度饮水思源,慎终追远,让杨如轩一路奋进知艽所止,让他懂得止于至 善最终他成了平川地区后辈人的典范,被人们所追忆其也赋予了杨氏宗祠丰 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3杨氏宗祠文化对平川地区的影响及其价值意义杨氏宗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涵盖着儒家的仁、义、礼、 智、信以及佛家的因果轮回、永恒等思想,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对平川地区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杨氏宗祠的建立是对历史传统宗祠文化的传承在平川 地区有很多按姓氏划分的家族,冇的还保存冇完整的族谱其次,杨氏宗祠让更 多人了解名人杨如轩的故乡,了解其丰功伟绩的一生杨如轩也可以说是平川地 区的代言人,他的成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平川的历史与文化然后,宗祠承载着 几千来人们一直恪守着的真理,孝道文化杨如轩为母庆百寿,建宗祠,在村里 妇孺皆知这也使平川地区,人们心怀感恩,心存善念,老人都老有所依杨氏宗祠就其建造0的来说,体现的就是“孝”孝”是儒家思想的一 部分孔子认为,孝的最高境界是当尽其和乐之心,和颜悦色,笑容承欢,不让 自己的父母不安与担忧。

      孝”,贯穿于一个人从被母亲孕育直到离开人世的全部 人生,就算已经去世,后人的盖棺定论,也不会离开这个“孝”字宗祠建造者 杨如轩是一个孝子,又是一个博爱、仁慈、义薄云天之人从他身上以及其建造 的宗祠都可以看到经过五千年传承和积淀的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杨氏宗祠蕴含的孝道文化对平川地区的人们起着很强的教化作用所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平川地区,尊老爱幼很常见在 平川地区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般要让老人先动筷,然后其他 人才开始吃此外,孩子在很小的吋候,父母就会教育他们要把好吃的先留给老 人在丧礼中,孝子必须把头发都理了,穿孝衣腰间系草绳父母出殡前要跪在 父母灵前哭丧和磕头,然后一直跟随父母棺材到山上下葬,入土为安等众所周知,古人是很讲孝道的在《二十四孝》中,有“子路负米”,“黄香扇枕” 等值得今人勉力效仿的孝,其至还有些愚孝,如“老菜娱亲”、“郭巨埋儿”等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传统文化在当代人精神上的缺失,出现子女伤害父母, 老人摔倒没人扶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因此,发掘杨氏宗祠所蕴含的孝道文化显得 十分必要而II现在中国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忠孝感恩,所以 更加应该把孝文化推而广之,给当代人一次精神的洗礼。

      与此同吋,杨氏宗祠所蕴含的佛家“善”的思想也是值得今人学习和提 倡的佛家讲求慈悲为怀,引导人向善杨氏宗祠建造者杨如轩,乐善好施,通 过自己的言行感化人们向善他的善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是一种信仰在平川 地区有很多人信佛,特别是老一辈,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观音寺吃斋念佛逢年 过节,拜佛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一些成功人士还会冋来上香,捐香油钱等等这 些都是信仰的体现它与杨氏宗祠中的佛教文化密切相关所谓善因结善果,正 因如此,平川地区民风淳朴,经济虽不富庶但是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这里 的年轻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几十年间平川地区人才辈出,文化丰富结论杨氏宗祠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智慧的结晶与缩影,它继承传统文化博人精深,源远流传的特点,突出显现血脉 亲情,彰显儒佛两家的孝亲思想建造者的一生,血雨风霜、戎马一生、保家卫 国功成名就后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在家乡建造祠堂,创办学校,修建观音寺, 参与鸡足山愣严塔修建等可见其伟大的人格魅力,集儒家仁、义、礼、智、信 于一身现在虽已物是人非,但保留下来重建后的杨氏宗祠依然承载着那光辉的 历史杨氏宗祠作为地方建筑,它不仅影响了平川地区人们的思想与精神活动, 而II也教会了他们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在这个浮躁的吋代里其文化可谓是对人 们心灵的一种浄化。

      当然,杨氏宗祠的文化内涵也不仅仅局限于文中所介绍的这些,还有很 多是值得后人去深入挖掘的也许现在杨氏宗祠的文化影响力更多的只局限于平 川地区,但相信它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与接受,继而以苏孝道思想 及文化影响更多的人注释与参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