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200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元曲类题目详解.doc
5页20042004——20082008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元曲元曲类题目详解类题目详解【2005 年湖北】1、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汉宫秋汉宫秋》》第三折第三折[ [梅花酒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①寒蜇:寒蝉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 分)答:(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答:【2006 浙江卷】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 [ [正官正官] ]叨叨令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 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 分) 【2006 上海卷】3、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 14-16 题8 分)人月圆人月圆··山中书事山中书事元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1 分)(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 【2008 年高考四川卷】4、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8 年高考试题辽宁卷】5、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正宫正宫〕〕塞鸿秋塞鸿秋 浔阳即景浔阳即景 周德清○ 1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 2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 ,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 1○ 2(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 分)(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5 分)参考答案及解析参考答案及解析1、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 分)答: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像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答: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汉宫秋》并不是一出以情节取胜的悲剧,它的戏剧冲突在第二折就基本解决了,第三折是个尾声但观众历来并不以看到了矛盾的解决为满足,还要倾听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脍炙人口的曲子,马致远是向来为人称道的文采派作家,《汉宫秋》的曲词不但文思精妙,文采斐然,尤擅长于把外界景物的描写同人物内心感情的抒发融为一体,因景生情,以情化景,兼以音乐导引,观众便如入幻境,陶醉其间,获得奇妙的艺术享受。
〔梅花酒〕、[收江南]曲牌,作者巧妙地使用变格的手法,首末都是增句,末尾六字句,都顿成两个三字短句,前后重复,形成重叠回环的句式,增强了唱词的表现力与音乐感,使人读后回肠荡气,余味无穷真是字字含情,苍凉凄楚2、【答案】⑴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3【答案】:(6 分)(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4、 (1) 【答案】 (4 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 “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考点】诗歌内容的鉴赏【解析】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
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2) 【答案】 (4 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 , “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5、 【全曲解析】周德清(1277—1365) ,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 《录鬼簿续篇》称其“又自制为乐府甚多,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又云:“故人皆胃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 ”散曲现存小令 1 首、套数三套 【注释】: 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 “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赏析】: 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连用五个“如”字,想象丰富,笔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太和正音谱》 ) 。
此曲为写景之作作者选择了宏观的角度,采用了富有动感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5(1)【答案】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对偶,其中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学扇如果答排比,如前四句也可评分要点】答出一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解析得 1 分,答出 3 种给满分2)【答案】顺序: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评分要点】写景的顺序 3 分,每一点 1 分;动静角度 2 分,每一点 1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