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
13页8、三打白骨精序号: 教学时间: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教学重点: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教学难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先学: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揭题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知道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是《西游记》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两课课文来学今天先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二、带着 3 个问题自学课文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2.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3.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三、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1)指名读2) 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3) 注意读准:僧,平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涧,后鼻音:僧2.词语1) 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2)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3) 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3.通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 (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1.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 (五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4.交流分段情况五、学习第一段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2.交流: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点拨: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专门”强调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3.指导朗读4.概括第一段段意六、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导入教学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思考回答)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 。
(板书课题)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次斗争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可以小组展开讨论4.交流汇报 (教师适时予以指导)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部分内容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汇报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4.小练笔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练习复述课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老师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三、总结课文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板书设计:8、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机智勇敢 本领高强唐 僧:心地善良白骨精:诡计多端教学反思:9、词两首序号: 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 理解《如梦令》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作者,讲词牌1.你们了解李清照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投影出示:李清照(1084-约 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以词著名,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 《漱玉词》等作品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词《如梦令》 (投影出示)这就是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3.交流: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而诗歌没有二、抓字眼,解词义1.打开课本,试着读一读强调“兴”的读音2.听课文录音,感悟节奏指名学生朗读,指导读出词的节奏3.回忆学词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集体归纳4. 利用工具书自学或小组学习5. 看图理解词语,交流1)常记 溪亭 日暮 沉醉 兴尽 误入 争渡(2)连起来说说词的意思。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三、赏美词,品意境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想,你从这首词中能读出哪些画面?★“溪亭日暮”1. (出示一、二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引导学生说溪水,亭子,落日,天空……)3.师:能给你所描述的画面取个名吗?生:“溪亭日暮” 4.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5.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藕花深处”1.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看景、吟诗、作对,聊天、下棋,喝酒……)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 ,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这时我们仿佛油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生试着回答给这幅图也起个名——“藕花深处” 它使你想起哪一句诗来了呢?(接天莲叶无穷碧……)★一滩鸥鹭1.引读:他们是赶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齐读2.师: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四、抓词眼,诉词情1.浏览一下整首词,你觉得词人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2.词眼:“醉”,李清照已完全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她,你想说什么?3.生齐读,赏品意境第二课时一、诵《江南》 ,引《渔歌》1.大家还记得《忆江南》吗? 谁能来回顾背诵一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词——《渔歌子》 (板书课题) 3. 从这个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什么?(写渔夫的歌) “渔歌子”作为词牌名,最早出就是出自民间的渔歌二、赏词画,品意境读出词中的景物1.大声自由地朗读这首词,一直到自己认为字正腔圆了为止2.交流张志和的资料师介绍:张志和这个词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他把画画的这种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在这首《渔歌子》中,张志和给我们画了什么,快把它找出来,标上记号 3.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景物?把这些景物按照顺序来数一数4. 用笔画斜风细雨,感悟它的轻柔和美好5. 学生汇报,互相评价同学画的6.(播放课件)词中这九种景物构成了一幅词中画,也成了一首画中词想不想知道这词中画究竟什么样?7. 你能猜的到作者描写的是景物是哪个季节,看这九种景物找到依据读出词中的声色1.同学们,张志和的《渔歌子》为我们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它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呢,我现在还能闻到春天的气息。
你们能闻得到吗?2.再次回到词中,边读边想自己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又闻到了什么?3.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4.师相机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总结:我们刚才把短短的 27 个字想象成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三、近山水,怡性情1.词人的哥哥张松龄怕张志和不回家曾作诗《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自由读读这首诗,你能读得懂它吗?这首词要表达什么? (要他回家) 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 诗中“狂风浪起且须还”和《渔歌子》中哪句相对应?“且须还”与“不须归” ,因何不归?你钓鱼不放鱼饵,你又得到了什么? 2.张志和垂钓,调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飘逸的心才会有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齐读3.有许多诗人都是仕途不利后寄情山水之间,除了《渔歌子》你还知道哪些是这样的诗?(《江雪》 、 《乐游园》 )4.指名诵读《江雪》 、 《乐游园》 四、唱《渔歌》 ,爱自然1.我们知道,古时候的词是可以唱出来的,想不想听听它被谱上曲子以后是什么样的? 2.欣赏歌曲《渔歌子》 3.自己来唱一唱,有兴趣吗?师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轻唱《渔歌子》 4.分组赛唱《渔歌子》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鳜鱼肥 不须归 教学反思:10、螳螂捕蝉序号: 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的意思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准备:制作教学内容呈现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成语,激兴趣1.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就是其中的一块瑰宝,有的成语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成语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成语来自民间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