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论文--浅论中国远征军的贡献.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2160212
  • 上传时间:2022-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论中国远征军的贡献摘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借美国政府实行“重欧轻亚,先欧后亚” 政策之机迅速向太平洋和东南亚扩张,缅甸成为盟国和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 地依据盟国的总体部署,中国政府组织了 “中国远征军”入缅与盟军共同对 日作战,开辟了缅甸战场,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卅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卬缅战场的对日 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 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并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关键词: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贡献从上批纪80年代以来,以“中国远征军” “滇缅抗战” “缅甸战场”等为 关键词的文章六百多篇,其中夹杂了大量的文学纪实性质的文章和新闻报道 有关中国远征军经历始末的专著也并不多,比如有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 篇》(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云南省保山地区新闻中心与云南省保大 山地区博物馆编《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迄今 为止许多文章的发展是以向大众宣传为目的,而以专业的历史性的眼光来关注 并解读这段历史的并形成学术成果的尚且不足。

      综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 术界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的研究总体概况有以下观点和成就第一,在中国远征军人物与评价上热烈探讨任何事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包 括战争远征军的第一次战斗、进攻,防御或者撤离、休整,补充与训练、战略 部署都是由中英美等国的政治家、军事将领和士兵完成的所以关于在远征军 历史上一系列重量级人物如蒋介石、史迪威、戴安澜、孙立人、等人的文章被 持续发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作战失败主要是在于双方将领的失误所以许多学 者都是从各方的政治领导者和军事指挥者之间的关系入手,相继发表了一些文 章比如有鲁航的《史迪威与1 942-1944年的国共关系》(《天津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6期),黄道炫《缅甸战役史迪威、蒋介石的失败 责任》(《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二期)等文章其中最为人所知道的是孙立 人与戴安澜两位将领,孙立人以他岀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军队赢得了世界 性的声誉戴安澜是中国远征军中牺牲的军阶最高的将领安徽省政协文史资 料委员会编辑《孙立人传》(安徽人民岀版社,199 8年版)客观公正地评价了 他的戎马生涯,纪念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抗日功绩,在海外引起了巨大反响。

      李 湘敏《戴安澜与缅甸战役》(《福建大学学报,198 6年第二期》)文楚《黄埔之 英 民族之魂一一戴安澜将军远征缅甸纪实》(《档案与史学》,1998年第二期) 等文章都以史实记述的方式记录了这位将军在异国作战最后马革裹尸的壮烈事 迹第二,远征军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世界反法四斯的重 要组成部分,当时英美等国都出于自身利益作战不积极,同时中国政府也不积 极配合,导致了第一次作战失败,可以看出三国都是从自身出发,导致了利益 不协调许多学者就是从这一点出发进行探讨其中罗志田《从史辿威事件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政府的矛盾》(《四川大学学报》, 1984年第4期),张立、陈廷湘《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盟国战略的复杂关系》 (《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3期),等论文都指出了中美英之间利益不同导 致了中国远征军在异国作战的进程,获得了一些成果中国远征军为打败H本 法四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中国远征军成了 “无名英雄”历国史不会忘记中国远征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这 段光辉历史本文对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占有的 历史地位,作一些说明。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世界反法四斯战争中一个极为重要环节,虽然它发 生在远东战局的一角,却牵动着太平洋战争和世界反法四斯战争的全局,纵观 中国与盟国对日作战战略构想形成及其实施的过程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在盟军 的对FI作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一、有力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FI军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后,继而挺兵南进,进攻缅甸缅甸当 时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东与我国云南相连,四北同英展印度相连如果日 军占领缅甸,东可入侵中国大西南,与中国东部的日军合围中国;四可进犯印 度,摧毁盟国在印度的战略基地,进而进入中东地区,与徳意法西斯会合;西 南述可以控制安达曼海的孟加拉湾,得到制海制空权,从而有效的支援了太平 洋海战因此,日军在大举南进开始之时,就把夺取缅甸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 作战目标1942年3月12 H 3月8日中国为了援助正在缅甸对日作战的英军,同时 为了保卫滇缅公路这条国际运输大动脉,于止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 令部,同时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编成共3个军9个师: 第5军(军长杜聿明),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66军(军长张轸)全军总 兵员达1 0万余人⑷。

      其中杜聿明的第五军装备精良,是当是国民党军队中机 械化程度最高,火力配备最强的一支劲旅仰光陷落当日,中国远征军的第 200师抵达同古,接替了英军的防务,掩护英军撤退,以争取时间,保证中国 远征军主力南下集中,同时趁机会收复仰光19日凌晨,第200师与日军第55 师团先头部队遭遇,拉开了战斗的序幕由于四线英军全线溃退,激战了 1 2 天后,日军第200师被迫突围北撤这一仗,中国远征军虽放弃了同古,但是 它重创了日军,使“日军死五千,伤不胜数,遗尸遍野”爲⑷在H军突破同占防线后,中英两军节节防御后退四线英军第一师的第七 装甲旅共7000多人退到了仁安羌地区,被日军的第33师团团包围中国远征 军以新38师紧急驰援,以少胜多,以寡救众,解救了被包围在油田附近的700 0多名英军其中包括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及被围困的英、美传教士,记者等 5000余人这一胜利使得中国军队受到了英国军队的称赞,同时胜利的捷报轰 动了中、美、英三大盟国⑶再后来,英国政府述授予孙立人师长“帝国司令 勋章”,使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外国将领由于指挥不当加之英军避战自保,战争失利,中国远征军奉命分别撤至国 内和印度时值缅甸雨季,远征军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要穿越荒山密林,也 就是当时的野人山。

      蚊虫叮咬,疾病蔓延,使得数万官兵葬身丛林中国远征 军从动员到败退,由10万人减到4万多人,而非战斗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在 战争中阵亡的人数如第5军总计420 00人,阵亡7300人,而在撤退中非战 斗死亡的就达到1470 0人10万远征健儿,仅有4万生还鮎其惨烈状况不言 而喻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战争中,他们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接替英军的防务, 他们英勇地同日军抗战,掩护英军撤退特别是在仁安羌的战役中,解救被包 围的英军,使其免受了灭顶的灾难后来又牵制日军于怒江西岸,使英军得以 保存实力,为后来英军参加缅甸反击作战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面临日军威胁 的澳大利亚军队能够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撤回本土从而使日军北不能进中国, 四面不能侵犯印度美国在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参谋长史辿威对此做出了很高 的评价:“毕竟H本已被迫在缅甸动用了可能派往印度、澳大利亚或其他地方的 兵力这是中国此时能够把它所拥着的兵员贡献给盟国事业最好的办法皈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同盟国积极计划反攻作战所以在后来缅北反攻 作战中,中国军队没有令人失望,取得了反攻作战的胜利,有力的配合了其他 战场对FI军的进攻在1943年春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 将军主张在缅甸采取军事行动,这样做可以把日军夺取在缅甸战场,从而使它 不能增援太平洋战场。

      战争的进展状况也正如马歇尔将军所期望的,中国军队 的顽强奋战为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943年底,H军又 从南洋各地调集3个师用来加强其防御和进攻的力量到194 4年11月底,日 军在缅甸的兵力已达到10个师团,一个独立旅团皈与此同时,H军在太平洋 岛战中正陷于苦战,急需用兵,缅甸的战场就已经使H军苦不堪言,无法应 付,已抽调不出任何的兵力来支援其他的战场中国军队在缅甸的对日作战, 吸引和拖住了日军的主力,打乱了其他的战略部署,增强了盟国军队的力量, 使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四斯战争从此连结在一起,成为世界反法四斯战争 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支援欧洲战场从盟军总体战略部署看,缅甸战事是盟国的“先欧后亚”全球战略的组成 部分,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是这一战略部署下的重要一战,保卫缅甸既反映了中 国抗日战争的要求,也反映了英美等国的基本立场对中国而言,滇缅公路是 中国物质来源的一大命脉,被视为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耍因素之一,因此,从中 国自身利益出发,蒋介石表现非常迫切和积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 迫切和积极从总体上符合盟国共同利益的需要缅甸失手后,收复缅甸在英美 的对H作战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同盟国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 海上交通线,而且还可以用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

      罗斯福再给蒋介石的 电文中就证实了这一点他指出:“必须重新占领缅甸以建立一条通往中国的可 行的供应线,空中运输线将永远不能运给你我们希望你能得到的数量充足的装 备尤其是美国把取道缅甸,打通中国路上通道,以中国为依托作为反攻日 本的捷径,中国军队第二次入缅就是实现这一战略的蒋介石认为:"(1)收复 缅甸可建立反攻H本之基地,使盟国尔后的作战比较容易;(2)可巩固印度, 彻底击败轴心国会师中东之企图;(3)打通中印交通,使美国援华物资大量输 入,极早完成中国总反攻之准备;(4)夺去日本陆海空军使不能再行增碎战场” 闾由此可见,蒋介石战略的出发点是维护他自己的统治政权,争取更多的魅援 但是,在这一根本目的之下,也有其某些程度上针对日军侵缅目的,符合盟军 对FI战略指导原则的一面徳黑兰会议后,由于苏联的对FI参战,美国放弃了打通滇缅公路,以中国 为基地反攻FI本的战略,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贬低中国战场、中国军队的作用 历史事实是,虽然苏联参战对于打败日本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消灭主力的是中 国战场中国人民经过1 4年奋战,已在东方毁灭性地打击了 FI军而当美军 从太平洋反攻日本时,中国军队在缅甸作战为他们进军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在盟军对H战略中的战略地位,它是保证盟国先欧后亚全球 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是盟军总体战略部署下的重耍战役,也是中国抗H战争 和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打通援华物资的通道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随着FI本侵华的不断深 入,一些工业城市、港口相继沦陷,因此,无论是盟国维持中国战场以夺取H 本的需要,还是蒋介石出于自身的目的,获取大量外援以充实自己实力的需要, 确保中国与外交交通线的一直是紧迫的问题日本一直把缅甸作为其南方防务 的边陲,认为占领缅甸“无论是在切断援蒋公路,对重庆施加军事压力,还是 策动印度反英的政略和战略实施策略上,都具有战争指导上的意义” oC9]1941年12月23日由云南昆明到缅甸腊戌的滇缅公路自1938年9月通车后, 一直成为中国外援物资运输的大动脉,特别是1960年9月日军切断滇越铁路以 后滇缅路即成为国民党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对蒋介石来说,要粉碎日军通 过缅甸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并且实现追随美国,争取美援的战略构想,必须确 保滇缅公路的畅通无阻 194 1年初,中英两国开始酝酿军事同盟太平洋战争打响后蒋介石力争保住缅甸的态度更加明确。

      中应签订《共同防御 滇缅路协定》,形成对日军事的同盟国名党政府成立以军令部次长林蔚为团长 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和以第五军军长杜律明兼任司令的昆明防守司令部; 陆续调部队驻守古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沿线;调第五、六、六十六三军组成中 国远征军,进入云南待命,在19 42年2月H军轻取元淡棉,进逼仰光,应英 方的要求,中国政府派三军进入缅甸9月7日9月14日11月3H 11月20日1944年5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