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基根底抗震设计一般原则.docx
3页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地基根底抗震设计一般原则 梳理地基根底抗震设计一般原则基本资料,基本情况如下: 地基根底抗震设计一般原则: (1)合理选择构造体系对于钢筋混凝土构造,一般来说纯框架构造抗震能力较差,框架-剪力墙构造性能较好,剪力墙构造和筒体构造具有良好的空间整体性,刚度也较大,历次地震中震害都较小 (2)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对称,防止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防止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间;防止楼电梯间偏置,以免产生扭转的影响 (3)竖向体型尽量防止外挑,内收也不宜过多、过急、力求刚度均匀渐变,防止产生变形集中 (4)构造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刚度要均匀连续分布,适应构造的地震反应要求某一部位过强、过刚也会使其他楼层形成相对薄弱环节而导致破坏顶层、中间楼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大空间层后,要调整刚度并采取构造加强措施底层部分剪力墙变为框支柱或取消部分柱子后,比上层刚度消弱更为不利,应专门考虑抗震措施 不仅主体构造,而且非构造墙体(特别是砖砌体填充墙)的不规则、不连续布置也可能引起刚度的突变 (5)高层建筑突出屋面的塔楼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以承受高振型产生的鞭梢效应影响。
必要时可以采用钢构造或型钢混凝土构造 (6)在设计上的构造上实现多道设防如框架构造采用强弱梁设计,梁屈服后柱仍能保持稳定,框架-剪力墙构造设计成连梁首先屈服,然后是墙肢,框架作为第三道防线,剪力墙构造通过构造措施保证连梁先屈服,并通过空间整体性形成高次超静定等 (7)合理设置防震缝一般情况下宜采取高速平面形状与尺寸,加强构造措施,设置后浇带等方法尽量不设缝、少设缝必须设缝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宽度 (8)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要与构件的承载力与刚度相适应节点的承载力应大于构件的承载力要从构造上采取措施防止反复荷载作用下承载力和刚度过早退化装配式框架和大板构造必须加强节点的连接构造 (9)保证构造有足够刚度,限制顶点和层间位移在小震时,应防止过大位移使构造开烈、影响正常使用、中震时,应保证构造不到于严重破坏,可以修复;在强震下,构造不应发生倒塌,也不能因为位移过大而使主体构造失去稳定或根底转动过大而倾覆 (10)构件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脆性破坏,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延性脆性破坏指剪切、锚固和压碎等突然而无事先警告的破坏形式设计时应保证抗剪承载力大于抗弯承载力,按“强剪弱弯”的方针开展配筋。
为提高构件的抗剪和抗压能力,加强约束箍筋是有效措施 (11)保证地基根底的承载力、刚度和有足够的抗滑移、抗转动能力,使整个高层建 筑成为一个稳定的体系,防止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和倾覆 (12)减轻构造自重,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的作用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