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点第四编.doc
12页第十三章 教育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探讨教育规律时,要对搜集的资料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第一节 定性分析1.定性分析的特点:1)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定性分析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必须立足于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分析,获得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完整的透视与定量分析不同,定性分析在内容上是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 2)定性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定性分析是以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描述性资料而不是量的资料为研究对象这些资料通常以书面文字或图片等形式表现,而不是精确的数据形式;是在自然场合,以定性研究的方法,如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得来的资料,带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定性分析的资料来自小的样本以及特殊的个案,而不是随机选择和大的样本 3)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在分析程序过程上,定性分析不同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一个不太严格的研究程序,前一步搜集资料的数量与质量往往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原因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所具有的多样性,使定性分析过程常常变动,有很大灵活性 4)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对搜集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演绎分析是先有一个假设,然后搜集能检验假设的资料或事实,将事实与假设加以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果。
而归纳分析却是先列出事实材料,将这些资料与事实加以归类,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抽象概括出概念和原理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途径 5)定性分析中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定性分析是一种价值研究,一方面很容易受到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教育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又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联,这就是背景的敏感性因此定性分析很关注对背景的分析2.定性分析的适用范围:(1)注重对过程的探讨,而不是十分注重结果;(2)个体的发展,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行为上的演变以及个案研究(包括一个案例,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群体的典型材料分析);(3)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4)定性的评价分析;(5)有关观念意识方面材料的分析.3.定性分析的过程 1)按照研究课题的性质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以及分析材料的范围 2)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 3)选择适当的定性分析的方法和确定分析的维度 4)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通过分类,区分不同情况下材料的差异,并进而鉴定各因素之间是否有相关或因果关系,寻求研究对象的特质规范 5)对定性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进行评价4.定性分析的方法传统的:文献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现代的:内容分析法,符号学方法,解释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1)现象学方法(1)对特殊现象的探讨(investigating particular phenomena);(2)进而探讨事物的普遍本质(investigating general essences);(3)把握本质间的基本关系(Apprehending essential relationships among essences);(4)注意呈现的方式(Watching modes of appearing);(5)注意意识中的现象构成(Watching the constitution of phenomena in consciousness);(6)在现象的存在中悬置信念,存而不论(Suspending belief in the existence of the phenomena);(7)解释现象的意义(Interpreting the meaning of phenomena)。
这是一种由现象达到“纯粹意识”的主观唯心主义方法,以分析人类意识的内在先验结构为主要内容,主要应用于人文学科2)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是一种系统化和定量化综合分析搜集材料中所含内容的方法是以相同类型的大量文献为分析对象,将文字或语言的非定量资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无论是主题分析、词频分析还是符幅分析,其过程均为:确定目的——选择样本——定义分类内容和分析单元——制定分析框架——频数统计——结论汇总5.对定性分析可靠性的检验(针对搜集的事实材料)定性分析的可靠性主要表现为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与客观性三者中首先是客观性定性分析中的效度集中表现在对发现的事实的正确解释,使用的概念能否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定性分析中的信度表现在所发现的事实材料不受意外情况的干扰,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去搜集同一资料,是否可得到同样的结果,多次的比较分析就可以判断其可靠性 方法:1)寻找相反证据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过程中要极力寻找相反的不同观点证据的资料2)三角互证法同一问题从三个不同来源、不同方式得来的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看是否具有一致性还可以用公式加以计算3)公式法计算信度系数定性分析绝不是一种模糊的、包罗万象的方法概念,而是一个有一定科学规范和明确要求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 分析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包括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而方法则主要是数学分析的方法一、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1.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通过计算算术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看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典型特征;通过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等差异量,判断统计数据离散程度;用标准分数分析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用参数相关(包括适用于正态分布的双列变量的积差相关和适用于等级变量和非正态分布的变量相关分析的等级相关)处理两个区间变量的关系;用回归分析解释和预测自变量的变化 2.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 如何分析教育研究中得到的多个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关系到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目的:要检验两组间有无真正的差异(由实验变量引起而不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第一步是以虚无假设H0 : u1=u2,即所要比较的两个统计量来自相同的总体,没有真正的差异第二步规定显著性水平在教育统计中常以正态曲线分布下面积的95%和99%的理论z值(或t值)为差异显著性的临界值取0.05及0.01两个显著水平如果样本的Z值等于或大于95%或99%的理论z值时,为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就要拒绝虚无假设,如果小于,则为差异不显著,就要接受虚无假设。
如果虚无假设H0为真时我们拒绝了它,即犯了第1类型错误;假如虚无假设H0为假时我们却接受了它,则犯了第Ⅱ类型错误 统计检验方法分为参数统计检验和非参数统计检验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有:z检验(应用于大样本,用正态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判断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t检验(比较两个平均数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差数是真的差值而不是偶然差数的概率,适用于小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用于评估同时比较几个平均数,可以指出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益,准确地确定犯第1类错误的概率);X2检验,(非参数检验)适用于计数资料,将实验结果与某些理论假设上期待的结果进行比较 3.通过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一种是点估计,这是在不知道总体参数时,用一个特定的值(统计量)如样本的平均数、样本的方差等作为总体的参数估计使用这种方法时估计量必须具备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等条件另一种是区间估计,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总体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是用一个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统计学的结论,都有一定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必须给出一个区间估计 区间估计包括: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总体百分数的区间估计,总体标准差和方差的区间估计,相关系数的区间估计等。
无论哪一种区间估计,都涉及到估计值的可靠程度问题要保证估计值的可靠程度,除了样本代表性外,还必须判断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因此要根据置信度计算出标准误(Standard Error),由样本的统计量估计总体产生的误差 区间估计是以样本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的见课本p348在我们知道了样本统计量和它的标准误差后,在给定的概率(置信系数)的情况下,就可以求出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以及可靠程度标准误越小,置信区间越短,估计正确概率可靠程度就越高 4.应用教育统计作为控制变量的手段,帮助教育研究者进行科学的抽样、分组以及因素分析,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是从众多相关变量中概括和推论出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因素,以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对一组观察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的方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因素分析等等其计算的一般步骤是:(1)采集需要的数据;(2)计算每一对观察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求出相关系数矩阵;(3)根据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因素运算,抽取能说明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基本维度,即算出各因素的特征值,决定因素数目并据此作进一步分析讨论 因素分析需要进行繁杂的计算,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则提供了新的统计分析工具。
如现在广泛使用的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统计分析系统和SPSS(Statistical Package Of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有用的教育信息,但统计工具不是万能的,应用的效益取决于:数据本身是客观的、可靠的;要注意不同统计方法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特别是要在了解具体统计方法基础上,掌握隐含其中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思路,而计算机统计软件包为我们进行统计的技术处理提供了高效方便二.元分析1.定义元分析(Meta—analysis)是用统计分析程序对某一问题的大量单独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的方法2.意义:通过元分析,避免分析中的主观因素所带来的不一致性以获得普遍性、概括性结论所以元分析是重要的资料分析方法3.元分析的基本步骤:(1)确定要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的问题;(2)尽可能全面搜集有关的研究报告和文献;(3)对搜集的文献按记录特征进行分类;(4)测量效果的大小,并探讨效果大小与情境变量的相关情形,从而获得总的结论 4.元分析,重要问题在于如何估计研究的效果,即效应大小(Effect size)。
它主要涉及到以下问题 1)处理产生效果的指标,与三个方面有关,一是统计显著性水平,二是效果大小,对谁有效,三是这种效果的推广程度其计算公式r=f(T.X)+Error正好表达三个方面的关系r:研究结果,T:研究的处理,X:参加者的特征) 2)在元分析中,要看到用不同方法选择文献资料对结果推广的影响 3)对效应大小的计算 采用元分析方法:显著性合成法,包括费舍组合检验法,威纳合成法,对效应量的各种计算以及效应一致性检验的方法 三、模糊数学教育现象多为不确定的变量,人作为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正是—个由量到质的渐变过程,概念划分具有不确定性,边界模糊如好学生与差学生,能力很强与能力很弱第十四章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及评价第一节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1.教育研究成果的内容:(1)对教育现状的深刻了解;(2)检验教育研究假设,建立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3)促进青少年发展任务的实现;(4)提出某个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等2.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粗略可分为三种类型1)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此种类型包括教育观察报告,教育测量报告,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和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