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范文.docx
13页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 问答题 1. 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酸中毒可以影响心肌收缩性、心电稳定性以及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造成心血管系统的损伤2分)表现为: (1)心肌收缩力减弱:H+浓度增加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其发生可能与H+竞争性地抑制Ca2+内流,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Caz+,从而影响心肌兴奋一收缩耦联,使心肌收缩力减弱3分) (2)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H+进入细胞内与K+交换,K+逸出细胞外;肾小管上皮泌H+增加,而排K+减少3分) (3)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H+浓度增加可降低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尤其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最为明显,而小静脉变化不大2分) 2. 举例说明变质性炎的病理特点 答:变质性炎是指以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较轻微的炎症4分)常见于肝、肾、心、脑等实质性器官,多由于某些急性重症感染和中毒及变态反应性炎症引起,这类炎症由于实质细胞有广泛的变性、坏死,常出现器官的明显功能障碍。
4分)例如,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广泛坏死,患者常表现有严重的肝功能紊乱2分) 3.简述限制性通气不足发生机制 答:①呼吸肌活动障碍:常见于中枢或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等(2分) ②呼吸中枢抑制:如使用镇静药、麻醉药过量、代谢产物(如尿毒症毒素)堆积2分) ③呼吸肌本身收缩功能障碍:如重症肌无力.、低钾血症、长时间呼吸用力与呼吸运动增强所引起的呼吸肌疲劳、营养不良引起的呼吸肌萎缩等,均可累及吸气肌收缩功能,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2分) ④胸廓顺应性降低:常见于严重的胸廓畸形、胸壁皮肤硬化、纤维性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气胸等可限制其扩张的疾病,使扩张时弹性阻力增加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2分) ⑤肺顺应性降低:常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通气过度、肺水肿、肺叶或肺段切除等,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加2分) 4. 简述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机制 答:1)水摄人不足:常见于:①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②不能饮水,如频繁呕吐、昏迷、消化道病变的患者等;③渴感障碍。
有些脑部病变可损害渴觉中枢,有些脑血管意外的老年患者也可发生渴感障碍由于水的摄入减少,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不感蒸发仍继续丢失水分,则可引起高渗性脱水5分) 2)水丢失过多:①经皮肤及呼吸道丢失:高温环境工作大量出汗,发热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通过皮肤的不感蒸发每日可丢失水数升此外,过度通气可使呼吸道黏膜的不感蒸发加强以致大量水分丢失,如发热、代谢性酸中毒或精神性过度通气②经肾丢失: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时,因ADH产生和释放不足或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反应性降低,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大量稀释尿;以肾间质损害为主的肾脏疾病,因肾浓缩功能障碍,排出大量稀释尿③经消化道丢失:严重的呕吐、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慢性腹泻5分) 5. 简述高血压病时脑的病变特点 答:①高血压脑病;由于脑细小动脉广泛硬化及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及颅内高压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神志不清、视力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②脑软化:由于脑的细小动脉进一步硬化和痉挛,供血区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多数小坏死灶,即微梗死灶,梗死灶为液化坏死,形成脑软化③脑出血:俗称中风,是高血压病晚期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高血压脑出血的原因由于脑血管的细、小动脉硬化,血管壁变脆、弹性下降或形成微小动脉瘤,在血压突然升高时引起破裂6分) 出血常发生于大脑基底节和内囊部,其次为大脑.自质、脑桥和小脑最多见于基底节区域(尤以豆状核区最多见),是因为供应该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直接受到大脑中动脉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和牵引,豆纹动脉易破裂出血出血常为大片状,并且脑组织完全破坏,形成充满血液和坏死脑组织的囊性病灶有时出血范围大可破入侧脑室4分) 6. 简述心功能不全时劳力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答: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3分)其机制是体力活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左室充盈减少,肺循环淤血加重(3分);机体需氧量增加,但衰竭的左心不能相应提高心排血量,因此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出现呼吸困难(4分) 7.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 答: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正常活体血液在心血管内流动时,血小板不易粘附在内膜上。
当心、血管内膜受损时,暴露出胶原纤维,则有利于血小板在受损部位沉积和粘附2分) 2)血流状态的改变:①血流速度减慢、停滞;②血流方向出现紊乱,涡流形成当血流缓慢、涡流形成时,血流中有形成分进入边流,血小板则有机会同受损的血管内膜接触而导致血栓形成3分) 3)血液凝固性增加:临床上常出现在:①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癌细胞释放促凝因子,如组织因子等,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②胎盘早期剥离患者,因组织凝血因子大量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发生静脉血栓;③在严重创伤、产后及手术后,由于失血量多,补充大量幼稚的血小板,使血液凝固性升高;同时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凝血酶等含量也增虮,易形成血栓5分) 8.简述呼吸衰竭时呼吸性酸中毒的特点 答:呼吸性酸中毒主要见于通气障碍所致的Ⅱ型呼吸衰竭,因大量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呼吸性酸中毒4分)此时血液中电解质主要变化为:①血清钾浓度增高: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细胞内K+外移而引起血钾浓度升高;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由于肾小管泌H+增多而排K+减少,也可导致血清钾升高;(3分)②血清氯浓度降低: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潴留时,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红细胞中HC03 -生成增多,HC03 -与细胞外CI-交换使Cl-进入细胞;以及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NH3增多及NaHC03重吸收增多,使尿中NH4 Cl排出增加,均使血清氯浓度降低。
3分) 9.简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答:休克早期的变化主要由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加所致,对机体有一定的代偿意义①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2分):机体通过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增加回心血量,缓解血容量的绝对不足;同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升高通过上述调节,休克早期血压无明显变化(3分);②血液重新分布有利于心、脑血液供应(2分):休克早期,腹腔内脏、皮肤、骨骼肌和肾等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显著减少,而心、脑血管不发生收缩,血流量基本正常,加之此时动脉血压变化不明显,所以在全身循环血量减少的情况下,有利于优先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如心、脑的血液供应(3分) 10.简述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概念及其病理特点 答: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多发生于成人,因而又称成人型肺结核病(4分) 病变特点:①病变多从肺上部开始,向肺下部发展,以右肺多见(2分)②病变多为增生性病变,易发生干酪样坏死(1分)③病变的扩散途径以气道播散为主,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少见(2分)④病程呈慢性过程,在肺内形成新旧混杂、上重下轻、上旧下新的复杂病变(1分)。
11.简述劳力性呼吸困难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 答: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4分)其机制是:①体力活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2分);②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左室充盈减少,肺循环淤血加重(2分);③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量增加,但衰竭的左心不能相应提高心输出量,因此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出现呼吸困难(2分) 12.简述血栓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答:血栓形成必备的条件(各1分):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①阻塞血管:血栓阻塞动脉,又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代偿时,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缺血坏死血栓阻塞静脉,引起局部组织的淤血、水肿、出血(3分);②栓塞: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运行,栓塞于相应大小的血管(3分);③形成心瓣膜病:反复发生在心瓣膜上的血栓,机化后引起瓣膜粘连、增厚、变硬(1分) 13.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
答: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并发症是高钾血症,可因心室颤动或心搏骤停引起死亡(4分)其发生机制是(每项2分):①肾排钾减少;②组织分解代谢增强,使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外;③摄人含钾过多的药物、输库存血和使用保钾利尿剂 14.简述血氨升高对脑的毒性作用 答:①干扰脑的能量代谢血氨升高主要干扰葡萄糖生物氧化的正常进行,使ATP生成不足或消耗过多,以致能量供应不足(4分);②使脑内兴奋性递质减少和抑制性递质增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3分);③对神经细胞膜的直接抑制作用氨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的活性,使膜电位变化和兴奋性异常(3分) 15.试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每项2分) 答: 16.简述缺氧时心功能的变化 答:(1)心率:急性轻度或中度缺氧时,心率增快,其机制可能是通气增加、肺膨胀对肺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的3分) (2)心肌收缩力:缺氧初期,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G肾上腺素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后,由于缺氧所致的酸中毒和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直接抑制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3分) (3)心输出量: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其原因除与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有关外,还与缺氧时呼吸深快、胸内负压增大、静脉回流增加有关严重缺氧时,由于心率减慢或心肌收缩力减弱,可使心输出量降低4分) 17.何谓继发性肺结核病?简述其病理特点 答: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多发生于成人,因而又称成人型肺结核病成人型肺结核病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肺内播散的结果(3分) 病变特点:①病变多从肺上部开始,向肺下部发展,以右肺多见(2分)②病变多为增生性病变,易发生干酪样坏死(2分)③病变的扩散途径以气道播散为主,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少见(2分)④病程呈慢性过程,在肺内形成新旧混杂、上重下轻、上旧下新的复杂病变(1分) 18.简述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经和基本病变 答: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组传染病2分)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经肠道传播,分别引起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2分)乙型肝炎病毒(HBV),可经过输血及血制品、污染病毒的注射针头、密切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播,引起乙型肝炎(1分)。
丙型肝炎病毒(HCV)经输血、密切接触和母婴传播,引起丙型肝炎(1分)HDV只感染HB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