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战与科技剖析..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6243604
  • 上传时间:2019-10-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41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授课人:郑昊,教学重点,1了解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 2掌握由二战催生的几项主要科学技术 3了解二战的战时科技拥有的双面性质 4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众所周知,二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二战爆发于1939年9月1日,结束于1945年9月2日席卷五大洲,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卷入战争,战争之中伤亡人数累计达7000余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伤亡人数最多,影响地区最广的一场战争经济损失达5万亿美元左右大量的文化遗产被战争毁于一旦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二战都是一场人类文明的浩劫!是一场人类自己造成的世界灾难!,战争简介,战争的阵营划分为同盟国与轴心国,同盟国中以美、苏、中、英为首,轴心国中则以德、日、意为首与一战不同,二战的两大阵营中的同盟国具有明显的正义性而轴心国则因其主动发动侵略战争,并且在战争中犯下许多反人类的罪行而具有明显的邪恶性在这次大战之中,以德军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为开端,以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为结束在战争之中,双方动用了数以百万计的军队,数千种新发明被应用于战争之中无数的士兵血洒疆场,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牺牲在了这场少数人因邪念与贪欲而发动的战争之中。

      无数的普通民众也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被子弹击中的德军士兵,隆美尔与被俘的英军军官,国军准备作战的德械师,太平洋战场示意图,在硫磺岛作战中插旗国旗的美军士兵,左图为著名照片“胜利之吻”,右图为苏军攻占德国国会大厦,在二战之中,人类在战争中使用了数以千计的新发明,新科技,许多科技刚刚被发明出来就被送上战场而正式由于这种刚性的需求,使得许多科技研究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引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在许多的科技发明之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原子能,空间技术与电子计算机 毋庸置疑,正是这三大技术引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甚至可以这样说,使得人类文明,跨入了一个新阶段虽然在二战前,这三种技术已现雏形,但是如果不是二战的推动,这三种技术成熟的时间,恐怕还得要推迟十几甚至数十年一、二战爆发与三大尖端科技的突破,原子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原子能尖端科技的迅速发展,起源于二战中原子武器的研制和使用1939年初,纳粹德国当局组织核物理学家开始了核裂变的研究工作准备在能源与军事领域寻求应用原子能技术的可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德国当局的这项计划被泄露出去,因此,在美国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原子能科学家要求政府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纳粹首先掌握了此种技术。

      美国政府于1941年夏正式开展了对原子能武器化技术的研究,不久将该项工程命名为“曼哈顿计划”美国为曼哈顿计划修建的实验室,,曼哈顿工程科学家合影(其中不少为诺奖获得者),曼哈顿工程正式立项后,除了美国国内的一批科学家外,还有一大批因纳粹入侵而流亡的专家学者前往美国参加此项目,其中大多数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受美国政府资助前往美国在有的部门,博士甚至比办事员还多,如果不是战争的迫切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原子能应用的研究绝不可能会有如此大的规模 1942年12月2日,“曼哈顿工程”取得了一项历史性的突破当天中午,在费米领导下,在芝加哥大学足球场上,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控制的核链式反应,为成功地研制原子弹开辟了道路 1943年在奥本海默领导下,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建立了原子弹研制中心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向世人发出自己的毁灭之吼,人类正式进入核能时代而人类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1945年8月9日与6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数十万人伤亡,原子弹向世人的首次亮相是如此的震撼与冷血!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正式结束 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共花了六年的时间,美英加三国政府和15万科技人员以及60万参与人员联合攻关,耗资20亿美元,解决了一系列科学上、技术上、生产上的难题,终于创造了科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及其投掷,在战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投降,虽然原子能有极其强大的毁灭力,但更重要的是为战后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开辟了广阔前景,拉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帷幕由此可见,二战对于原子能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核爆后的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场景,原子弹受害者,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与大战中研制并迅速投入使用的先进武器(如原子弹的研制),需要提供高速精确的数学运算密切相关因为以前的一般常规计算工具是难以满足这种迫切要求的而在此时,高强度战争的迫切需要,成为电子计算机研制的最初动力了 194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奉命和阿伯丁弹道实验室合作,每天给陆军计算炮击表,每张表要计算几百条弹道数据用当时的机械计算机计算,一条弹道需要20小时200多名计算员计算一张火力表要二三个月时间,还很难完成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师莫希莱于1942年提出了一份使用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备忘录,这实际上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的初步方案这一方案马上引起军方注意,被列入陆军军械部的总体计划主要研究者左为莫契利右为埃克特,第一台计算机使用的电子管,1943年6月5日,军械部与莫尔电工学院签订研制合同,以实现“莫希莱方案”。

      在军方的大力支持下,研制人员利用大战期间无线电、雷达、微波和脉冲技术成果,终于在1945年底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机算,取名为“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Computer)简称为ENIAC(埃尼阿克) 虽然它重27吨,占地15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800只电子管但它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比已有的计算器的速度快1000倍过去计算弹道花7小时,现只需3秒钟即可完成电子计算机是在二战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它的问世对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是人类智力解放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埃尼阿克的一部分,空间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三个尖端成果是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它也是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是综合技术,其关键是火箭技术只有研制成功运载火箭,才能为实现空间飞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运载火箭主要发端于大战中德国和苏联科学家研制的战术火箭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有“火箭之父”之称,在他的主持研制下,德国于1934年发射了两枚液体燃料火箭,垂直上升2400米 1937年,德国在波罗的海的庇纳门德建立了火箭研制中心1942年10月3日,在布劳恩主持下制造并试验成功了V一2远程液体燃料火箭。

      1944年12月8日,希特勒将其投入战争它飞越英吉科海峡,直落伦敦泰晤士河畔V一2火箭不可能挽救希特勒的失败命运,但它的研制成功毕竟是现代火箭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左图为德国研制的V2型导弹,右图为V1火箭,苏联在战时研制成了令德军闻之丧胆的“卡秋莎”火箭炮战时美国也制造成了杀伤力很强的火箭筒 德国战败后美国对俘获的德国火箭研究人员进行挑选,将以布劳恩为首的127名火箭专家连同秘密图纸、技术资料、机械设备,一共装了16艘船只运往美国 庇纳门德基地的设备则被苏联运走这对战后美苏空间技术的发展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后来布劳恩等科学家加入美国国籍,专门从事火箭的研制工作 1953年美国试制成功了“红宝石”导弹1969年7月16日,美国终于成功地向月球发射了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宣告人类登月成功同时苏联也对人类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同时苏联也对人类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阿波罗11号登月场景,进入太空第一人,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环绕地球航行成功美苏两家的航天竞赛,标志着人类探索未知苍穹新时代的到来。

      显然,二战中火箭的研制是战后这些宇航空间技术的先导 总之,世界大战虽然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摧残了科学文化,但战时军事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尤其是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既为战后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直接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端的重要标志二、二战的爆发促成了新的科技发源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直接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源地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祥于英国,第二次科技革命导源于德国20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会在哪个国家兴起呢?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下面我们通过简要的分析来探讨一下原因 满目疮痍的欧洲.rmvb,法国本是一个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三十年代,法国的经济一直在危机的深渊中难以自拔,科技方面也没有出现令人注目的建树大战爆发后,法国于1940年6月被德军占领大半壁河山,整个国家丧失了独立地位全法国都遭受了德国法西斯的奴役和掠夺,全国疮痍满目,凋敝不堪,到处一片凄凉景象法国的如此景况使她不可能成为新的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左图为被德军攻陷的一座法国城镇 右图为德军开进巴黎,英国曾是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典型国家,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

      在历史上,英国曾享有世界工厂、金融中心、殖民帝国、海上霸主的盛名从近代晚期以来,英国逐渐走向衰落,但它的余威还在 二战前,英国的科技力量仍不失世界一流的水平,在电子技术方面尤为突出按它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成为新科技革命的发源地也并非不可能然而,在二战期间,英国的经济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尤其是经常有遭德国炮火轰炸之虑,没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的稳定环境英国不得不把武器生产,装备维修的基地和科研场地,科技人才转移到美国 美国也利用英国的困难,通过租借法案迫使英国与其进行军事技术合作,吸取英国的尖端成果和科学人才比如在美国的国防研究委员会中就有75名优秀的英国专家这样一来,英国对于新的科技革命,只好参与和紧跟,难以成为领头雁左为英国在二战使用的早期雷达,右为伦敦被轰炸后的惨象,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叶前,德国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过19世纪后半期的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工业强国,并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 二战前,德国经济再次复兴,其科技力量和科研水平也在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中,尤其在核能开发、火箭研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仅就此而言,德国可以成为新科技革命的发源地。

      但法西斯和侵略使这种可能性难以变为现实戈林有句名言:“我一听到文化这个字,就想掏出我的手枪” 这句话充分反映了法西斯的文化专制政策德国的科学家群体在希特勒种族主义和文化专制政策下,只有极少数出卖灵魂以延性命为纳粹效力,有一部分则保持沉默以逃避迫害,而那些正直进步的科学家们愤然流亡国外,其中大部分流亡美国另外,纳粹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最终也使德国本身承受苦难战争结束时,它的经济崩溃,科技人才被掳走他乡在这块法西斯横行一世、废墟遍野的土地上是不可能发端新科技革命的左为纳粹科学家对ME系列战斗机进行测试 右为德国研制的当时最先进的“虎王坦克”,正在做人体试验的纳粹科学家(左),纳粹狂热分子大游行(右),苏联在战前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还是比较可观的早在苏俄时期,它就设立了光学研究所,镭研究所(1919年),原子能委员会(1920年) 三十年代,苏联的工业跃居欧洲第1位,世界第2位,这为苏联科技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当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技术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发明,第一个科学论证了实现人类宇宙飞行的可能性,并进行了火箭发射试验 大战中,苏联在火炮和火箭研制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

      大战初期,德国的火炮是比较先进的,但苏联研制出来的火炮“往往比德国的火炮更有效卡秋莎”火箭炮更是闻名于世在物理学万面,苏联科学家在无线电、光学、基本粒子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1935年,库尔恰托夫在人造放射性元素上发现了同质异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