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值线图专题复习人教版.doc
13页第 1 页 共 13 页等值线图专题复习 (2课时)一、考情分析等值线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值线图可以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的空间演变、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等值线图为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提供了平台,在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对等值线图的考察今后在高考中出现的几率仍会很高,题目的设计也将更加精妙,综合性和能力要求将逐步提高二、知识点梳理(一)等高线1.知识点(1)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海拔高度,单位:米(2)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等高距(3)判读任何一点的高度(4)示坡线:垂直等高线的短线,指向下坡向2.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1)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脊线一般为河流分水岭2)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3)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4)盆地:较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5)山地: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于 500 米,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6)丘陵: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度低于 500 米,大于 2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 100 米7)平原: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 200 米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小)(8)高原: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值 500 米以上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边缘有)(9)陡崖:两条或多条等高线叠加部分即若相交等高线条数为 n,等高距为 d,则(n-1)d≤陡崖高度<(n+1 )d(10)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1)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2)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 0.6°C;(3)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5.在等高线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6.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纬度判断阳坡与阴坡:注意喜阳植被与喜阴植被的选择第 2 页 共 13 页7.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或做出某地的地形剖面图1)按要求在等高线图上做出剖面线(可以是题目,也可以是图给出要求)2)建立坐标系统: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和垂直比例尺,建立原则是使图形协调3)在坐标中作剖面线与各等高线交点的投影若剖面图不在等高线图的下方,无法作投影,则需要用白纸将剖面线与各等高线交点描好后,转移到坐标系统中的横坐标上,再依据每个交点的海拔数值,在坐标中作出相应的点)(4)用圆滑的曲线连结各点8.应用(1)道路选线:要求坡度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尽量避免过河,减少工程量,安全系数大(当然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2)铺设输油、气、水管线:则应注意高度差,利用油气水的流动性特点自流3)水库选址:①判断河流位置、流向、落差大小、流速,坝址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②库区范围应是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或宽阔谷地,能提供足够容水空间;③大坝以上应有一定的集水面积,能为库区提供较充足水源;④库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保证库区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减少泥沙淤积,延长使用寿命;⑤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形等。
4)农业土地利用:①平原、谷地、三角洲等地一般布局种植业,再根据气候特点具体安排作物;②丘陵若坡缓可开辟为梯田,若坡陡则应布局林业,还可结合南方低山丘陵区布局立体农业;③山地一般为林业;④高原应确定具体位置再布局,我国以畜牧业为主二)等温线1.根据数值判断半球:判断依据是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结论: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数值向南递减,为南半球2.根据等温线判断气温差异判断依据:(1)同图幅中:等温线越密集一一气温差异越大;等温钱越稀疏一一气温差异越小2)不同图幅,可计算等距离的温差结论:(1)冬季密集,夏季稀疏,特别是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2)一般南半球较北半球稀疏且平直,海洋较陆地稀疏且平直3.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导致太阳辐射的差异等温线与海岸大致平行一一影响因素:海陆因素导致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等温线与山脉走向(等高线)平行一—受地形因素影响等温线为闭合一一受地形垂直影响(温度与高度反相关)4.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海陆季节(月份)判断依据:海洋与大陆热容量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结论: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7 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 1 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5.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洋流性质在海洋中,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再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减方向判断半球及洋流性质,还可以根据大洋名称判断洋流名称等温线向低值(或高纬)弯曲的舌部顶端一暖流等温线向高值(或低纬)弯曲的舌部顶端一寒流6.根据等温线判断气压和地势:气温越高,地势越低;同高度则气压越低第 3 页 共 13 页(三)等压面1.知识点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对观察点产生的压力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气压单位一般用百帕或毫米汞柱2.根据等压面弯曲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境(动力成因的副高为热高压、副低为冷低压)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低压区)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见下图:A)近地面等压面向低处(高压区)凹一一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见下图:B)见下图:(四)等压线1.知识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可见,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因此“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1)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①高空(1500 米以上) 一一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无摩擦力)②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受三个力,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 3.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力大小原理: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越小①同一图中:等压线密集处一一气压差大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②不同图中:可计算水平气压梯度=两点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比例尺)结论:风力大小与气压差成正比;风力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4.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月份)(热力成因)北半球 7 月,南半球 1 月(夏季)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海洋中有高压中心(切割副高)南半球 7 月,北半球 1 月(冬季)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海洋中有低压中心5.根据近地面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1)封闭等压线:高压中心—反气旋一一四周气流由内向外,中心气流下沉一一明朗天气①北半球顺时针,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反之。
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高压脊③实例:我国秋季秋高气爽;冬季我国位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吹偏北风C DB A第 4 页 共 13 页(2)封闭等压线:低压中心一一气旋一一四周气流由外向内,中心气流上升一一阴雨天气①北半球逆时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反之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低压槽,在中纬度带(温带)地区可形成锋面,即称为锋面气旋③实例:夏秋季节的台风为热带气旋3)锋面处等压线密集冷锋:锋后有雨,大风;暖锋:锋前有雨实例:我国雨带、冬季寒潮、北方夏季暴雨6.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热力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1)成因动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全球气候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部分地区季节降水的差异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形成五)等潜水位线:①等潜水位线类似于等高线,它是潜水位相等的点连成线;②等潜水位线数值反映地势高低,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③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形成于山谷处并由地势高出流向地势低处,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密处流速快,反之则慢;④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高度;⑤潜水与河流补给关系:若潜水流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流;若潜水流向背向河流,则河流补给潜水(右图示河流处 A 点潜水位低于 B、C,故潜水流向河流,是潜水补给河流)(六)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 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第 5 页 共 13 页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 12 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 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 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 180 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三、命题趋向通过等值线的形式,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考查地理问题1、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的种类(山地、盆谷、轮廓、山脊线、山谷线、陡崖)、坡度的陡与缓,确定山脉的走向,选择水库大坝的位置、修筑公路线的走向选择、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工程土方的估计等2、通过判读等深线来判断海洋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海沟、海盆、海岭、海底火山等;甚至判断地形图所在的具体海域3、通过判读大气等压线来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如气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糟、轮廓;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风向与风力大小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典型的气压中心名称4、通过判读大气等温线来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时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方向(亚洲东部和南部)5、通过判读海洋等水温线判定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陆东西岸位置,以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6、通过判读等深水线结合具体的地形轮廓判定山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