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阳县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情况及工作建议.doc
10页1元阳县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情况及工作建议元阳县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情况及工作建议一、县情概况一、县情概况元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东经 102º27´至108º31´,北纬 22º19´至 23º19´之间,国土面积 2189.88 平方公里,东接金平县,南连绿春县,西与红河县接壤,北与建水、个旧隔红河相望,海拔在 144—2939 米之间境内立体气候十分明显,素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之称2008 年,全县辖 14 个乡(镇) ,137 个村(居)委会,1043个自然村,总人口 38.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境内世居哈尼、彝、傣、苗、瑶、壮、汉七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88%,全县耕地面积 35.92 万亩,人均耕地面积 0.97 亩2007 年全县财政总收入 8022 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1750 元,是红河州南部集“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边远山区农业县二、元阳县当前农村建房的基本情况二、元阳县当前农村建房的基本情况元阳县农村建房分为四块:一是自建房;二是易地搬迁房;三是扶贫安居房;四是地震安全房农民在建房过程中从未收取费用,目前,新建民房造价为每平方米 400-600 元。
一)(一) 、自建房情况、自建房情况自建房随意性大,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建设,规划设计少,管理难度大2(二)(二) 、易地搬迁房建设情况、易地搬迁房建设情况元阳县易地搬迁房(自一九九七年呼山开发开始)有呼山、风口山、迁富村、骂尖、送妹等,至现在共转移安置2145 户,10672 人规模,由县委、政府抽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指挥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每户住房不低于 60 平方米的砖墙瓦顶房或钢筋砼房,建房过程中每户补助标准为 2000-8000 元物资,由政府统一采购(主要为水泥、砖、瓦) 建好后移交当地政府管理三)(三) 、扶贫安居房建设情况、扶贫安居房建设情况2003 年至 2006 年安排扶贫安居工程 8151 户,每户补助3600 元,其中:2003 年 1000 户,2004 年 1500 户,2005 年2000 户,2006 年 3651 户,项目覆盖 15 个乡镇 132 个村委会883 个自然村,36007 人1 1、、20032003 年实施情况年实施情况2003 年实施扶贫安居工程 1000 户,建筑面积 77187 平方米,其中:专项资金 413 户,建筑面积 35800 平方米,覆盖 4 个乡镇 8 个村委会 21 个自然村;易地扶贫项目 400 户,建筑面积 30800 平方米,安排在风口山易地扶贫开发区,移民由 10 个乡镇搬迁而来,覆盖 25 个村委会 274 个自然村;安居温饱示范村 170 户,建筑面积 13090 平方米,覆盖 8 个乡镇 8 个村委会 8 个自然村;少数民族发展项目 17 户,建筑面积 1097 平方米,覆盖 1 个乡 1 个村委会 1 个自然村 45173人。
按时按质按量实施完毕2 2、、20042004 年实施情况年实施情况2004 年实施扶贫安居工程 1500 户(其中,残疾人 50 户),建筑面积 99868 平方米,其中,省级专项 1250 户建筑面积 83223 平方米,上海对口帮扶 250 户,建筑面积 16645 平方米,覆盖 11 个乡镇 27 个村委会 71 个自然村 6045 人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实施完毕3 3、、20052005 年实施情况年实施情况2005 年实施扶贫安居工程 2000 户(其中,残疾人 80 户),建筑面积 156819 平方米,覆盖 15 个乡镇 48 个村委会 317个自然村 9174 人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实施完毕4 4、、20062006 年实施情况年实施情况2006 年计划实施 3651 户(其中残疾人 180 户) ,建筑面积 287980 平方米,覆盖 15 个乡镇 87 个村委会 485 个自然村16271 人截止 2006 年 8 月底,完成 1078 户,建筑面积 84190 平方米,其它在 2007 年春节前全面完成四)(四) 、地震安全房建设情况、地震安全房建设情况元阳县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由于贫困等多种原因,全县农村民居建房随意性大,缺少规范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结构不合理,主体强度较差,达不到抗震设防的要求,给老百姓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4的意见》 (红政发[2007]46 号)文件精神,我县于 2007 年 8月 15 日开展工作元阳县农户总数 78304 户,危房户数15660 户,需局部加固的户数 3132 户,需全面加固的户数2349 户,需拆除重建的户数 10179 户2007 年,我县完成加固改造 1000 户,拆除重建 800 户拆除重建部分,政府给农户补助一定物资,或由农户自行建盖,符合技术指标(设构造柱和圈梁)要求的,政府直接兑现现金(每户 4000 元)给农户加固改造部分指定工匠用马钉加固(每户补助 2000 元)四、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四、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一)取得的成绩和效益(一)取得的成绩和效益元阳县通过十一年(自一九九七年三月呼山开发至二 00七年)的安居工程建设,使特困群众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杈杈房、危房等,改善了居住环境和质量通过配套措施的落实,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了元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实施扶贫安居工程中,配套措施主要有科技产业、易地扶贫、安居温饱村、整村推进等在实施这些项目时,优先安排扶贫安居工程,使之在建好住房,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也能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温饱,解决了 7336 户 32406 人的温饱和巩固温饱问题1 1、扶贫效益、扶贫效益通过四年对 8151 户扶贫安居工程工程项目的实施,使58151 户特困农户率先实施了安居梦,改善住房条件;同时,配套措施的落实,解决了 7336 户 32406 人的温饱和巩固问题,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基础2 2、生态效益、生态效益通过实施沼气池、节能灶等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缓解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而且,极大改善项目村生态脆弱局面,使贫困农户用上高效节能卫生、方便的沼气灶、沼气灯一改用相当时间去锅边转的劳累事务中解放出来,同时,节约薪材,从而提高森林覆盖率,以此奠定了项目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 3、社会效益、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广大贫困农户的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直接或间接的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讴歌党在新时期带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动事例,提高政府在贫困群众中的威性,稳定边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周边村寨的项目辐射作用,经过村比村、户比户的项目建设,潜移默化地传授科技意识和项目参与建设能力。
二)(二) 、主要做法和措施、主要做法和措施1 1、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保证扶贫安居工程顺利实施、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保证扶贫安居工程顺利实施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一是县乡两级都建立扶贫安居工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二是每年都把扶贫安居建设任务列入全县的目标考核任务中6进行考核,实行奖惩责任制,对不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乡镇,下一年度扣减建设项目2 2、严格选定对象、层层分解落实任务、严格选定对象、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每年按照下达的计划,严格确定扶持对象对纳入扶持计划的特困农户,建档立卡,做到计划到户、项目资金落实到户、项目物资落实到户、工作措施落实到户3 3、整合资源,创新投融资机制,提高建房质量、整合资源,创新投融资机制,提高建房质量①①、整合资源整合资源一是在建设扶贫安居工程中,整合资金,提高住房质量如在南沙镇幸福村安居工程建设中,整合上海对口帮扶资金,对 86 户安居工程户进行室内粉刷,30 户安居工程户进行室内吊顶,美化居住环境,提高住房质量另外,对 6 户比较困难的农户进行特别补助二是优先整合扶贫资源和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对扶贫安居工程户进行配套措施的落实,解决扶贫工程建设农户的温饱问题。
②②、创新融资体制创新融资体制用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房屋、大牲畜和预期收益抵押贷款如;上新城乡先由乡政府、信用社配合到扶贫安居工程户中一家一户地评定信用等级,然后按信用等级和农民产权抵押物的大小来发放扶持贷款,从而建起了砖混结构的新房,实施了人畜分离、房开窗,提高了扶贫安居工程户的住房质量4 4、分类指导,重点实施、分类指导,重点实施一是对有地质灾害的村寨,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7民群众安全的村寨,利用扶贫安居工程资金,实行整村搬迁如:大坪乡空壳树村是一个 57 户的小村寨,后山体断裂、山体下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现利用扶贫安居工程资金,该村 57 户顺利搬迁到公路旁居住,该村群众感概地说:“原来我们一到雨季就提心吊胆的,连晚上都不敢好的睡,怕不知什么时候就没命,随时准备逃跑现如今,还是共产党好,政策好,政府‘心宽’支持建房,才能搬迁到这里,现房已建好,我们也安居乐业了,晚上也可以安心睡了” 二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居住习惯,特困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等,进行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在建筑式样上不作统一安排,以经济实用,方便实惠,人民群众能接受为原则,进行安居房的建设如逢春岭乡尼枯甫是一个哈尼族聚居的村寨,群众比较贫困,住的都是传统的茅草房,就地重建比较困难,就采取换顶方式,建成水泥瓦房。
嘎娘乡水井湾村是一个汉族村寨,原来住的房屋绝大多数都是土掌房,由于年代久,破烂不堪,也符合条件该村在元阳县来说,与最贫困的村寨相比,相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方便因此,该村的安居工程建设就都建成砖混结构或石墙钢筋水泥顶房屋三是对集中连片的茅草房、杈杈房和群众积极性高、组织能力强的村进行重点安排,重点突破如攀枝花乡堕脚村8是一个哈尼族村寨,全村有农户 180 户,其中茅草房、杈杈房户数 37 户,占全村总户数的 21%,都建成水泥瓦房,站在村头,就可以看到该村所有红色屋顶的房屋,就是扶贫安居工程建房户同时,十分重视扶贫安居工程户配套措施的落实,有条件的扶贫安居工程户都建设“三配套” (沼气、厕所、猪厩)沼气池,人畜饮水到户5 5、积极发动群众,做到备料和实施工作、积极发动群众,做到备料和实施工作扶贫安居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政府补助,村民互助,投工投劳,自建家园县扶贫办和各项目乡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宣讲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广泛发动群众,切实抓好准备和实施工作,特别是做好石料、木材、砖、水泥、水泥瓦等的备料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实施进度6 6、严把建材质量关、严把建材质量关建材质量是安居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为保证建材物资的优质优价,对用量较大的建材物资(如水泥、红砖、水泥瓦)实行县级统一采购供应所用产品都经过质量监督部门鉴定合格,并与供货商签订质量、价格、供货合同以保证质量7 7、推行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推行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和资金补助、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实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项目完成后进行组织验收9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虽然通过十一年的扶贫安居工程建设,但是,由于我县少数民族比例大,在传统上就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中,加之,建设指标不能全部覆盖,依然有许多特困群众还住在茅草房、杈杈房中,还需进一步改造二是有部分特困农户的住房不是茅草房、杈杈房,但住房条件也比较差,墙是土墙,顶是瓦顶和土顶(面层为石灰) ,这部分特困户也希望政府给予补助改造房屋三是个别乡镇对特困户的选定不严格,有少数的人情关系去安排安居工程户四是地震安全工程跟踪管理不到位,普遍技术指标不达标;资料档案不全,档案管理不规范五是由于交通不便,运费高,补助金额少六是由于全县财政属于“吃饭”财政,挂钩单位对扶贫安居工程户的帮扶几乎没有七是部分乡镇的公告、公示不到位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以及对起草六、下一步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