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训练: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Word版含答案.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奇异
  • 文档编号:234236589
  • 上传时间:2022-01-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5.9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训练6.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人们()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三名日本科学家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创造性地解决了高效蓝光发光二极管制造难题,让明亮节能的白光光源成为现实这表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3、读漫画《弯与直》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A.实践是认识的H的B.判断依赖于认识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 强大思想武器,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理论突破和创新,同时指引 中国成功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因为它 () ①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来自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③是发展的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发展的终极真理④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了个性与共性的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判读解。

      这表明()①认识的发展受已有知识的影响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认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山东省从2017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开始高中文理不再分科高中文理是否分科” 一直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①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在过去30亿年里,地球生命依赖于两种信息存储分子一一DNA和RNA,目前科学家发现了第三种生命化学代码一一XNA o虽然当前科学家对XNA分子的了解并不全面,但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研究人员希望XNA分子能够用于医学或者工业用途,它还将成为研究生命起源的重要工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过程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④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要服务于实践8、生姜是一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 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

      后来他在《本 草纲目》中写道:“食美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从认识论角度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①认识正确与否关乎人类实践的成败②认识主体对获得真理性认识有重要影响③李时珍对生姜的认识颠覆了以往的认识④认识的获得过程反映了实践发展的曲折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教育部发文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以全面反映 日本侵华罪行虽然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根据学术界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 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这一认识的变化说明()①史学 家的探索实践是推动全面抗战认识变化的动力②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总在不断被推翻中向前发展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0、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B.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C.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实现D.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实践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11、下列是人们对“两山”关系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 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进一步证实了()①认识只有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才能成为真理②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的暴露程度制约认识层次③认识的发展是不断推翻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④要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2、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了数百人伤 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 报仍然是很难完成之事这说明()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 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④客观事物复杂 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发展有一个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经济发展质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领导多次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应片面追求GDP,将 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但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长, 到2020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2016年我国的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地发展。

      请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来参与经营这是解放战争即 将胜利之际,毛泽东写给李达的一封信李达是中共一大代表,当时身处国民党统治区毛泽 东打算邀请李达到解放区来,又怕信件会被拦截,于是便使用了暗语如果把中国共产党比作一家公司,它的“业绩”如何呢?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1921年,十多名成员在上海正式建立创 业团队一一中国共产党 自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千疮百孔,民生困苦,百废待兴,毛泽东用“万里长征第一步”来形 容 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他把进入北平城称作“进京赶考”而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则断定中国共 产党不可能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中国人民还要向他们乞讨才能活下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团结带领 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 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如今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近九千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已经成长 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因为这份“业绩报表”,中国共产党被网民亲切地称为“中国史上最牛 创业团队”1)毛泽东“进京赶考”的成绩究竟如何,材料中帝国主义预言家和中国网民的观点截然不同请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进行评析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请你给“史上最强创业团队”提两条方法论建 议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项正确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项错误;B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题干“让明亮节能 的白光光 源成为现实”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项符合题意;D项材料没有体现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和制约认识的因素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 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青蛙与飞鸟对“弯与直”的判断启示我们认识受具体时空的 限制,C符合题意;A、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判断属于意识的范畴,意识依赖于 物质,B错误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 思想武器,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 一个又一个理论突破和创新,可见,马克思主 义是科学的理论,是因为它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 复检验,①②正确;真理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终极真理,③错误;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④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③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能 颠倒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运用左右手定则,认识气旋和反气旋,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已有的知识 水平、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故①符合题意用物理学知识认识气旋和反气旋 是一种创新思维,选④,②与题意不符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 理只有一个,①说法错误;专家、教师、家长的观点莫衷一是,是因为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 制,③④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①说法错误;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不是循环往复的,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说法错误;“当前科学家对XNA分子的了解并不 全面”体现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③正确;“能够用于医学或 者工业用 途,它还将成为研究生命起源的重要工具”体现了真理性认识要服务于实践,④正 确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认识的主观因素、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李时珍通过亲身实践发现了生姜 多食、久食的害处,从认识论的角度 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 正确与否 关乎人类实践的成败,而认识主体对获得真理性认识有重要影响,①②符合题意;李时珍 对生姜的认识深化了以往的认识,而不是颠覆了以往的认 识,③说法错误;认识的获得过程反 映了认识的反复性而不是实践发展的曲折性,④说法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学术界史实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人民对抗战的认识,说明史学家的探索实践是推动 全面 抗战认识变化的动力,①符合题意;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这一认识的变化,说 明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③符合 题意;认识具 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 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己 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说法错误;“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 一帆风顺的”说明真理具有反复性,材料强调的是认识的无限性与上升性,④排除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理论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 义理论体系,A项正确;B项与题意不符合 4项说法太绝对;正确理论也有自己的适用 范 围,D项错误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把握本质联系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属于认识(理论)对 实践的反作用,与认识成为真理无关,① 错误;人们对“两山”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 段,这一认识过程证实了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的暴露程度制约认识层次,要善于突破事物的表 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②④符合题意;认识的发展,不是一个“推翻”已有认识成果的过 程,③错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