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课件.ppt
34页教师专业发展主编主编◎◎胡胡惠闵惠闵 王建王建军军教师专业发展 主编◎胡惠闵 王建军本章学习目标第十二章 教师成为研究者◆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想源头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想源头;;◆了解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容了解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容;;◆◆掌握教师开展研究的实践路径掌握教师开展研究的实践路径本章学习目标第十二章 教师成为研究者第一节•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的提出第二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实意义解读第三节•教师开展研究的实践路径第一节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的提出第二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实意义第一节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的提出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早期构想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正式提出三、“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进一步推广第一节 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的提出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早期构想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20世纪初期世纪初期早在早在19081908年就已经出现了使教师从事研究的努力,年就已经出现了使教师从事研究的努力,两年后这个话题开始在专业杂志中出现两年后这个话题开始在专业杂志中出现一)“教师成为研究者”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早期构想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源头可以追(二)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布克汉姆他在代表作他在代表作《《为教师的研究为教师的研究》》一书中,围绕一书中,围绕““教教师作为研究工作者师作为研究工作者””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表达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表达了教师应该作为研究者的思想。
了教师应该作为研究者的思想布克汉姆重新定义了研究,为布克汉姆重新定义了研究,为““教师作为研教师作为研究者究者””的观点提供了理的观点提供了理 论基础üü üü (二)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布克汉姆他在代表作《为教师的研究》(三)局限性虽然教师开展研究受到鼓励,但在虽然教师开展研究受到鼓励,但在2020世纪上半世纪上半叶,叶,““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还主要停留在观念层面事还主要停留在观念层面事实上,当时教师的研究类型和水平非常有限,教师还实上,当时教师的研究类型和水平非常有限,教师还没有成为研究的主体,也不是完全的研究伙伴,而主没有成为研究的主体,也不是完全的研究伙伴,而主要是研究成果的被动接受者要是研究成果的被动接受者三)局限性虽然教师开展研究受到鼓励,但在20世纪上半叶,“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正式提出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末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正式提出年代末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正式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口号这一口号在后来许多行动研究的倡导者那里几乎成这一口号在后来许多行动研究的倡导者那里几乎成为为““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代名词。
如埃利奥特提出了的代名词如埃利奥特提出了““教师即行动研究者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凯米斯提出、凯米斯提出““教师即解放教师即解放性行动研究者性行动研究者””等一)正式提出üü üü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正式提出 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课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意味着要改进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意味着要改进教育实践关键教育实践关键要靠真正进行教育活要靠真正进行教育活动的教师发现自己实践中的问题、思考动的教师发现自己实践中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来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解决办法来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使教师得到发展,扩大他们的自主性使教师得到发展,扩大他们的自主性二)代表人物:斯腾豪斯 (二)代表人物:斯腾豪斯2 20 0世纪世纪70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U-SU-S联合联合””模模式,即式,即““大学大学— —中小学联合中小学联合””的行动模式,主张理论的行动模式,主张理论者与实践者联合起来,各取所长,共同促进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联合起来,各取所长,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的发展三、“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进一步提出(一)“U-S联合”模式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U-S联合”模式,即“大学2 20 0世纪世纪8 80 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具成为具有号召力的口号和教育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有号召力的口号和教育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就我国而言,就我国而言,““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因大学因大学————中中小学合作而逐渐在实践中扎根小学合作而逐渐在实践中扎根二)“U-S联合”模式的推广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具有号召力的口号大大事事记记19199494年年,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领衔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新基础教育教育””项目组开始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项目组开始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1991995 5年年,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领衔的团队开,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领衔的团队开始与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无锡扬名中心小始与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无锡扬名中心小学合作开展研究学合作开展研究20012001年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十余名大学教师走进,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十余名大学教师走进了北京市丰台区和朝阳区的几所中小学,开始创建中国的首了北京市丰台区和朝阳区的几所中小学,开始创建中国的首批教师发展学校,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批教师发展学校,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三)“U-S联合”模式在我国的探索大事记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项第二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实意义解读一、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体二、教师开展研究的目的三、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容第二节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实意义解读一、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一、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体(一)中小学教师成为学校研究主体从研究开展地点来说,现场研从研究开展地点来说,现场研究的发生地在中小学,而中小究的发生地在中小学,而中小学教师一直生活在中小学现场学教师一直生活在中小学现场之中之中。
从研究内容上说,现场研究是从研究内容上说,现场研究是以实践、事实为指向的,主要以实践、事实为指向的,主要研究教师自己而不是他人在实研究教师自己而不是他人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践中产生的问题从研究方式上说,现场研究具从研究方式上说,现场研究具有研究与实践一体性的特点,有研究与实践一体性的特点,通常研究者与实践者是合而为通常研究者与实践者是合而为一的一、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体(一)中小学教师成为学校研究主体 从研(二)中小学教师研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第一,在有些中小学教师看第一,在有些中小学教师看来,来,““教学教学””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研究研究””则是专业研究人员则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事情第二,即使有些中小学教师第二,即使有些中小学教师想自己独立开展些教育科研,想自己独立开展些教育科研,也常常有也常常有““力不从心力不从心””之感第三,在教育科研活动中,第三,在教育科研活动中,我们有时比较多的用理论研我们有时比较多的用理论研究的思路与规范来要求教师,究的思路与规范来要求教师,认为他们的研究缺乏理论性认为他们的研究缺乏理论性第四,第四,师傅专业发展上的自我意识,师傅专业发展上的自我意识,在其与徒弟的交往与指导之中给徒在其与徒弟的交往与指导之中给徒弟以或多或少的影响。
弟以或多或少的影响二)中小学教师研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第一,在有些中小学教师看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主体地位,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主体地位,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西方有学者提出了所谓的年代,西方有学者提出了所谓的““U-SU-S联合联合””模式,即模式,即““大学大学- -中小学联合中小学联合””((University-University-School jointSchool joint)的教育科研和发展模式,主张大学教)的教育科研和发展模式,主张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发展育实践的发展 (三)对策:U-S联合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主体地位,20世纪70年代,合作研究的一方多停留在中小学领导层面上合作研究的一方多停留在中小学领导层面上多数合作研究实际上仍是一种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主多数合作研究实际上仍是一种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主体的研究体的研究 在我国,在我国,8080年代以后专业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年代以后专业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越来越频繁,师的合作研究越来越频繁,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四)依旧存在的问题üü üü 合作研究的一方多停留在中小学领导层面上。
在我国,80年代以后二、教师开展研究的目的(一)学校本位的教育研究目的扩大中小学的影响和地位扩大中小学的影响和地位完成任务或实现某项指标完成任务或实现某项指标改善教师的实践行为改善教师的实践行为探寻某种规律或理论探寻某种规律或理论üü üü üü üü 二、教师开展研究的目的(一)学校本位的教育研究目的扩大中小学• •教育教育研究研究以实践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教育教育研究研究的根本目的则在于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实践的根本目的则在于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实践• •教育教育研究研究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像以往专业研究人员一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像以往专业研究人员一样是某种理论的产出者,而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者是某种理论的产出者,而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者二)教育研究的目的受教育观念影响应当将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实践行为放在首位应当将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实践行为放在首位 观念:观念:目的:目的:教育研究以实践为中心二)教育研究的目的受教育观念影响应当(三)以改善教师为目的的研究过程以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的改善作为研究以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的改善作为研究的目的,的目的,研究过程主要围绕以下环节进行:研究过程主要围绕以下环节进行: 第一步,提出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所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步,提出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所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什么?第二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第二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第三步,实施行动方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如第三步,实施行动方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方案?何落实方案?第四步,反思行动过程:问题解决了吗?第四步,反思行动过程:问题解决了吗?(三)以改善教师为目的的研究过程以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的改三、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容(一)现实中教师选择课题时的常见现象üü 紧跟潮流。
有的中小学或教师为了追求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紧跟潮流有的中小学或教师为了追求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会不管自身的特会不管自身的特 点与条件,盲目地点与条件,盲目地““赶时髦赶时髦””、、““追潮流追潮流””üü 追随他人有的中小学或教师跟随一些在教育科研方面取追随他人有的中小学或教师跟随一些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有影响成果的中得有影响成果的中 小学,别人研究什么,我们也研究什么小学,别人研究什么,我们也研究什么üü 课题围着立项转什么课题比较容易,就研究什么课题课题围着立项转什么课题比较容易,就研究什么课题üü 轻视自身的实践问题有的中小学或教师习惯于或倾向于轻视自身的实践问题有的中小学或教师习惯于或倾向于做一些做一些““大大””一点一点 的、的、““新新””一点、一点、““有价值有价值””的课题(而不管这些课题离的课题(而不管这些课题离自己的实践有多远)自己的实践有多远)üü 追求做一些他人从未做过的课题有的中小学或教师在确追求做一些他人从未做过的课题有的中小学或教师在确定课题时特别在乎其定课题时特别在乎其 他人是否做过类似的课题,认为别人做过的课题自己再做他人是否做过类似的课题,认为别人做过的课题自己再做意义不大。
意义不大三、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容(一)现实中教师选择课题时的常见现象 教育教育研究研究的课题主要应来自教师们实践中所遇的课题主要应来自教师们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作为研究者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从自到的问题对作为研究者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从自身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身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其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思想是其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思想二)如何正确地选择课题教育研究的课题主要应来自教师们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作为研究发生了什么事情? 问题是什么? 这是应当发生的吗?应当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或问题?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措施更有效? (三)如何发现问题反思是发现教育实践问题的起点在日常的教反思是发现教育实践问题的起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实际问题,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促使自己对所发生的现状进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促使自己对所发生的现状进行反思行反思 发生了什么事情? 问题是什么? 这是从根本上来说,一个教师能否扮演好研究者的从根本上来说,一个教师能否扮演好研究者的角色,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发现问题。
角色,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发现问题教育教育研究研究离不开作为研究者的中小学教师自身离不开作为研究者的中小学教师自身对实践的体验、反思与改进对实践的体验、反思与改进四)思考从根本上来说,一个教师能否扮演好研究者的角色,关键还在于教师第三节教师开展研究的实践路径一、行动研究二、案例研究三、问题研究第三节 教师开展研究的实践路径一、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大致历程对问题进行确认对问题进行确认形成一般的想法形成一般的想法制定总计划制定总计划行动及对行动的监察行动及对行动的监察对行动的反思、评价与酝酿新的计划与行动对行动的反思、评价与酝酿新的计划与行动üü üü üü üü üü 一、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大致历程对问题进行确认 二、案例研究(一)案例研究的四个阶段案例描述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归类案例归类新案例创设新案例创设üü üü üü üü 二、案例研究(一)案例研究的四个阶段案例描述 (二)案例描述的基本要求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事件经过要翔实事件经过要翔实反映事件发生过程中自己的原始想法反映事件发生过程中自己的原始想法。
用事实具体表达教育效果用事实具体表达教育效果üü üü üü üü (二)案例描述的基本要求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 (三)教育案例分析思路案例报告呈现类案例报告呈现类型型实践与研究过程实践与研究过程报告程式一报告程式一报告程式二报告程式二1 1. .现象现象2 2. .原因原因3 3. .对策对策4 4. .结果与反思结果与反思1 1. .现象与观察现象与观察2 2. .诊断与分析诊断与分析3 3. .措施与效果措施与效果(三)教育案例分析思路案例报告呈现类型实践与研究过程报告程式(四)“创设新案例”分析思路设想与设计;设想与设计;方案的实施与效果;方案的实施与效果;问题的再思考;问题的再思考;进一步的设想与设计;进一步的设想与设计;新方案的实施及其效果;新方案的实施及其效果;反思与讨论反思与讨论 üü üü üü üü üü üü (四)“创设新案例”分析思路设想与设计; 三、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问题的发现和界定问题的发现和界定这项工作往往与问题的成因分析交织在一起;这项工作往往与问题的成因分析交织在一起;• •问题的成因或症结问题的成因或症结。
即通过调查、咨询或文献研究查明问题产生的即通过调查、咨询或文献研究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 •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包括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方案的实施,包括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方案的实施,搜集搜集 系统的证据说明教育措施的具体效果系统的证据说明教育措施的具体效果• •反思与讨论反思与讨论自我反思,与同事的讨论,吸纳他人的意见自我反思,与同事的讨论,吸纳他人的意见一)流程三、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的基本程序问题的发现和界定一)流程(二)问题研究中的集体研讨在问题研究过程中通常也伴随着集体研讨具体做法在问题研究过程中通常也伴随着集体研讨具体做法是:是:第一,教师围绕第一,教师围绕““个案归类个案归类””所提炼的专题查阅相关所提炼的专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发言提纲文献资料,撰写发言提纲第二,根据所确定的一系列专题与框架,可举行专门第二,根据所确定的一系列专题与框架,可举行专门的研讨活动的研讨活动第三,第三,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实践、研讨中的收获,以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实践、研讨中的收获,以上述的上述的““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程序为线索,完成问题研究报告。
程序为线索,完成问题研究报告 (二)问题研究中的集体研讨在问题研究过程中通常也伴随着集体研(三)问题研究的特点ØØ 教师教师““在教育中在教育中””研究教育研究教育ØØ 教师教师““通过教育通过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教育ØØ 教师教师““为了教育为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教育三)问题研究的特点 教师“在教育中”研究教育1.宁虹著:宁虹著:《《教师成为研究者:国际运动、理论、教师成为研究者:国际运动、理论、路径与实践路径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02年版2.陈桂生主编: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教育行动研究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20032003年版3.刘良华著:刘良华著:《《校本行动研究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四川教育出版社社20022002年版4.陈慧邦著:陈慧邦著:《《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台北师大书苑,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有限公司19981998年版5.施良方主编:施良方主编:《《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社1 1996996年版。
年版第十二章教师成为研究者进一步阅读的文献宁虹著:《教师成为研究者:国际运动、理论、路径与实践》,首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