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教学论.ppt
97页小学教学论,主讲教师:王妍,参考书目:,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 2.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出版 3.李定仁主编《教学思想发展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 4.陈旭远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5.吴文侃主编《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小学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过程第一,它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 第二,它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第三,它说明了教学活动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第四,它指明了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小学教学: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小学教师的“教”和小学生的“学”相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小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小学生进行学习和促进小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工作过程小学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教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智育,智育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也可通过其它课外活动 教学是智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它几育的重要途径,小学教学的意义,一、小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中心工作 二、小学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利手段 三、小学教学是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二节 小学教学论概述,一、小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小学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 (一)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 (二)小学教学中教与学的条件 (三)小学教与学的操作,二、小学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一)小学教学论是教学论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小学教学论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三)小学教学论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三、学习小学教学论的意义首先,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小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最后,可以促进师范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小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其今后不断地学习和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打下重要基础第三节 小学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古代的小学教学论 1.尚处于萌芽状态,没有从哲学整体中分化出来; 2.对教学的认识和表达多是直观的、感性的经验描述,缺乏抽象、理性的理论概括; 3.在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给后世以多方面有益的启示; 4.教育家的教学思想还是零散的,不够系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二、近代的小学教学论 1.教学思想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 2.教学论与心理学建立起联系,教学论的科学基础问题得到重视; 3.对教学理论的探索开始从经验描述走向理论说明,教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其理论性增强; 4.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近代教学理论体系居于主导地位,被称为传统教学论三、现代的小学教学论 1.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教学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诞生了新的“现代教学”理论,并与传统教学理论尖锐对立; 3.研究方法论的进步促进了教学论向更新的科学化高度发展; 4.教学论开始走向多样化的发展道路,诞生了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5.现代教学论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并逐步超越而走向成熟。
四、当代的小学教学论 1.教学价值取向多元化,促进了教学理论的繁荣; 2.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等; 3.注重教学研究为教学实践服务,加大了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力度; 4.当代的教学理论观点及实施策略大都带有明显的探索性,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和总结; 5.各种教学理论相互渗透和影响,出现了对立观点的融合、超越,彼此兼容互补以求创新的趋势; 6.小学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迅速发展和成熟第四节 小学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一、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认识教学规律,用以指导今天的教学工作二、理论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是指所研究的问题与某种理论有直接联系,并根据这种理论作出推论,然后验证其是否正确三、经验研究法 1.含义:经验研究法是对先进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然后进行推广 2.先进教学经验的主要特征: (1)代表性;(2)新颖性;(3)现实性;(4)稳定性;(5)方向性,,四、实验研究法教学实验是根据科学原则,在控制条件下观察所要研究的现象,提出教学经验,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第二章 小学教学目标,第一节 小学教学目标概述,一、小学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所要实现的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教学目的,是小学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效果,是社会对小学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我国小学教学目的的任务:,(一)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 (二)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小学生能力,教会小学生学习 (三)发展小学生的体力,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四)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打下基础,,二、小学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指受教学目的制约的具体化的教学目的,即具体的教学要求小学教学目标,是小学师生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并可以观测的教学结果,它是对小学生的某一阶段的学习结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是对小学生在某一教学活动结束时其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方面所要实现的预期变化的说明小学教学目标有以下几层涵义:,它是小学教学活动预期的教学结果,是人们对小学教学活动结果主观上的一种期望 它是通过教学活动可以达到的结果,是各科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制定的、明确具体的操作目标 它是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观测的可行目标 它是小学师生教与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小学教学目标与小学教学目的,联系小学教学目标是小学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受小学教学目的制约。
区别 1.目的:方向目标、终极目标;目标:达成目标,阶段目标 2.目的:总要求,普遍性;目标:具体要求,特殊性 3.目的:稳定性; 目标:自主性,小学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课 课 课 课 课 课 课 课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目 目 目 目 目 目 目 目标 标 标 标 标 标 标 标,,,,,,,,四、小学教学目标的特点,(一)教学目标的一般特点 1.预期性 2.系统性 3.层次性 4.灵活性,(二)小学教学目标的个性 特点 1.基础性 2.全面性 3.全体性 4.发展性,五、小学教学目标的功能,(一)定向功能 (二)激励功能 (三)聚合功能 (四)评价功能,第二节 小学教学目标的分类,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基本原则:教育的原则、逻辑的原则、心理的原则、中心的原则 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的评价等)动作领域(知觉、准备、模仿、创作等),,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鉴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态度,,三、板元昂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主张按不同的学科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1.理科的教学目标分类知识、技能、思维、态度 2.社会科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资料利用能力,思维能力)、态度,,四、梶田叡一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他结合东方人的意识,从目标实现的形态角度把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 1.基础目标(达成目标) 2.提高目标(向上目标) 3.体验目标,第三节 小学的基本教学目标,(一)从纵向来看 1.生活目标 2.职业目标 3.人生目标,(二)从横向来看 1.身 2.心,第四节 小学教学目标的编制与实施,一、小学教学目标的编制 (一)编制的意义 1.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和预期目标及其它们之间的差距 2.有助于教师挑选达到预定目标所需的材料和方法 3.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可操作性、客观性 4.有助于加强各教学活动要素和相关教育力量的交流与协作,,(二)编制的基本要求 1.系统化 2.操作化 3.适度化,二、小学教学目标的实施,(一)定标导向 (二)诊断定基 (三)指导转化 (四)反馈矫正 (五)达标整合 (六)总结评价,第三章 小学教学过程,第一节 小学教学过程概述,一、小学教学过程的概念 (一)古代 1.孔子:学、思、行结合 2.《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昆体良:摹仿、理论、联系 停留在非科学的认识水平,,(二)近代 1.夸美纽斯:奠定了近代教育史上科学认识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
2.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直观过程 3.赫尔巴特:教学的形式阶段论 4.杜威:做中学,,(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 2.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 3.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4.凯洛夫,,(四)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第二,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第三,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第四,教学过程是具有多质性的过程 第五,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二、小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三要素说:学生、教师、教材 四要素说: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手段或方法 五要素说: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法 六要素说: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媒体、目的 七要素说: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教师 教学要素层次系统说:图5-1,,(一)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要素教师、学生 (二)教学活动的条件性要素物质条件、精神条件 (三)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要素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和手段 4.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效果的评价,三、小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 2.学生的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 3.学生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 (二)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四、小学教学过程的功能,(一)传递功能 (二)发展功能 (三)教育功能,第二节 小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一)学生的认识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 (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三)教学认识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实现简约性发展的有利条件,,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 (一)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三、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规律 (一)教师和教的活动起主导作用 (二)教师的教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为前提和基础 1.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2.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第一,各科教学内容都渗透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教育的因素。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总要受一定的学习动机、目的、态度和理想、世界观的支配 第三,教师是最经常、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第四章 小学教学原则,第一节 小学教学原则概述 一、小学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二、制定小学教学原则的依据 (一)理论基础 (二)主要依据 1.小学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小学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认识的反映 3.小学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制约 三、小学教学原则的指导意义,第二节 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一、小学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一)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二)根据各门学科性质和任务、密切结合课程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四)重视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二、小学教学知能统一的原则 (一)突出科学的、有规律性的知识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作用,训练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和评定时注意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