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docx
7页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创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联系观每一个发展理念都有丰富的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新阶段关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关键词]发展理念;唯物辩证法;哲学;思考 辩证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其中的基本原理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和认识的能动反映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矛盾运动原理的集中体现,蕴含着运用矛盾运动原理指导治国理政思维的哲学智慧 一、“创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这一基本原理具体到方法论上,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十八届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从哲学源头上讲,就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永恒发展的原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先后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等理论,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届提出了“创新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这是中央根据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赋予创新以新内涵,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阐明了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实践路径的重要战略思想创新发展理念”的思想来源是唯物辩证法的事物永恒发展的原理,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二、“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同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新时期,针对各种矛盾、各种复杂关系,必须坚持两点论、坚持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片面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找到了制约科学发展的短板,抓住了主要矛盾,为纠正失误和偏差、引导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方法和行动指南 (一)“协调发展”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十分突出所以,必须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发挥好理念对行动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届提出:“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1]全会还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1]这一系列方向、目标和任务明确而又具体,使协调发展的理念与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密切结合,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攻坚突破口,描绘出“十三五”新的发展路线图。
十八届着眼于发展的整体性,强调协调发展,重要之处在于统筹兼顾,在事关发展的诸多重大关系中,妥善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当前发展中出现的困难、问题与重要战略机遇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清醒的短板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蕴含着运用辩证思维处理现实问题的哲学智慧 (二)“绿色发展”主要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发展的速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源环境的约束性压力倒逼发展方式的转变,否则,发展将难以为继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大以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党的十八届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更多对应的是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联系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形成的重大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绿色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
(三)“开放发展”主要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 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至1991年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并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2]以建立经济特区为标志,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第二阶段:1992至2000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阶段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实行沿江和沿边开放,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开放步入历史新阶段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双向开放,并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为开创开放新局面,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需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鉴于此,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和建立亚投行倡议,这些行动都表明我们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开放理念,坚持开放带动,不断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四)“共享发展”主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37年来,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迈进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现在的小康还只是总体的小康,还有7000多万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小康还没有全覆盖在不断提高发展效率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意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着力解决先富带后富、共同走上富裕路的问题但是,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经成为近年来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公平正义,中央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问题,形成了“共享发展理念”,并不断通过深化改革进行利益调整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3]党的十八届进一步明确了“共享发展理念”,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共享发展理念”是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基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而提出的处理先富与后富、部分与整体关系的重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将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体现了依靠发展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路径选择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的有机统一整体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战略思维思考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国内与国外的关系、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而形成的新的发展观,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思想指南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起着统领作用,它贯穿于其他四个发展理念之中五大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创新的成果协调发展理念”体现发展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协调是一个相对大和高的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讲,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协调发展理念”的具体化。
协调发展理念”要求具体到处理经济社会与生态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生态文明的统领作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就是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将我国和世界看作一个整体,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为我国和平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更好的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又以自身发展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坚持“共享理念”,就是要让改革发展成果由我国全体人民共享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历史眼光,为增强发展后劲和长远持续发展提供了遵循开放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宏大国际视野,为中国走向更广阔国际舞台、参与全球治理、增强制度性话语权奠定了基础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公平正义,为解决好所有国内社会矛盾与问题找到了最佳切入点、最终落脚点,必定会全面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变革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作者:张希中 单位:党校 参考文献: [1]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B/OL].[2015-11-03].http:///fortune/2015-11/03/c_1117027676.htm. [2]党校党建教研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党校出版社,1981:8. [3].[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第 8 页 共 8 页。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