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金融危机后我国社保基金运作策略的思考.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Baige****0346
  • 文档编号:272649540
  • 上传时间:2022-04-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7.4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金融危机后我国社保基金运作策略的思考                     摘要:本文收集并分析了2000-2009期问我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资金运营状况,认为社保基金的运作要平衡谨慎投资和扩大赢利能力的关系,在分析金融危机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保基金的运作模式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投资能力和收益评判;金融危机;社保基金缺口D632.1:A:1007-8207 (201/) 12-0050-03收稿日期:2011-05-24作者简介:杨辉(1964-),男,安徽肥东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王轶凡(1984-),男,安徽合肥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安徽中小企业创新与科技政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专:110.20503054 0自1997年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以来,如何解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缺口的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加快迈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而需要供养的老龄人口日渐增加,社保基金缺口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社保基金:二是政府拨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部分资金,“此类资金作为对社保基金缺口的补充,社保总缺口的估计值在两万亿至十万亿之间”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资金必须扩大赢利能力才能弥补缺口而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出现的首个负增长,又引发了对社保基金投资安全性的讨论因此,科学分析和正确评判我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资金运营状况,结合金融危机的影响,平衡谨慎投资和扩大赢利能力的关系,对我国社保基金的运作和保值增值具有积极启示和现实意义一、研究背景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自美国金融危机开始至2008年底,世界各国实行完全市场化投资策略的养老金损失了5.2万亿美元,即从2007年底的29万亿美元降到2009年初的23.7万亿美元,缩水18%在全球三大养老资产中,企业养老金损失最为惨重,占全部损失的95%,成为此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养老资产的“损失主体”:而“公共养老金”和“主权养老基金”(SPFs,即各国为应对未来老龄化而建立的养老储备基金)合计损失仅为3000亿美元,仅占全球损失的5%正是基于金融危机中各国进行市场化投资的养老基金损失较大,学者也对中国社保基金运营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其中彭浩然、沈曙光认为,社保基金应当选择一些具有良好前景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行投资刘大玉提出,我国社保基金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应注意:发行特种国债要慎重: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可加大力度;稳步推进境外投资周寻指出,股票在一个长周期中风险并不大,同时他建议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另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力、电力、交通等与国民生计息息相关的行业这些行业投资使用时间长,又是国家垄断所支持的,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稳定并且大于国债的平均收益率,所以与养老基金的投资的长期性、安全性相适应,是养老基金投资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二、美国社保基金运营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社保基金运作的后发国家,我国社保基金运作策略需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作为西方各国巾唯一不曾由政府直接向社保拨款的国家,美国被认为是社保基金运作能力最好的国家美国人养老保障有“三条腿”:一是政府主导下的“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二是雇主发起设立的“私人养老金计划”(private pension plan,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年金”);三是个人自购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正是在这样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尽管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国际集团(AIC)面临破产危机,“私人养老金计划”和自购保险受到了巨大冲击,但联邦社保基金收益并未受到影响,加之美国政府最后出资近4000亿美元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保证了美国社保体系未出现问题。

      即使在金融危机后,2009年美国的失业率一度高达9.3%,造成缴费人数减少,资金使用量增加不利的情况下,联邦社保基金仍获得盈余而反观欧洲各国,上世纪70-80年代,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就开始接受国家财政补贴三、实证研究(一)基金历年收益分析以我国投入市场运营的属于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资金运营状况为例,近十年的收益状况如下表所示:从表l可以看出,在2005年以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益平稳但是收益率偏低,据时任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的项怀诚称:“2001-2005年我国社保基金总收益率为11.82%,战胜了通货膨胀率,但没有战胜利率为13.66%的五年期国债其收益水平难以让人满意而20016年之后,前央行行长戴相龙任职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后,社保基金的整体投资收益率显著提升,2007年竟达到了创纪录的43.19%,同时也反映出收益率波动幅度很大二)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能力评判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能力不能仅仅从自身的增长和波动幅度来考量,应当放在国家经济的总体形势以及证券市场波动周期中评判由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是银行、债券和股票市场,于是笔者采用了银行利率和股票市场的增长率对社保基金的运营能力进行分析。

      通过表2不难发现,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虽然相比于银行利率波动较大,但却始终在股票市场的增长率波动幅度内为了求得更为精确的数据,我们以银行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rf)、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作为收益率(r)、股票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作为市场收益率(ri),以市场风险系数为l,通过eviews工具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得出社保基金十年来的风险系数B值=0.204519,远远小于市场风险系数,属于较为谨慎的投资选择而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之所以波动幅度很大,是由于中国投资市场自身的波动较大三)我国社保基金面对的主要矛盾分析我国由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社保基金并未投入市场运营,在社保基金的总量中,用于投资运营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基金在社保总额中只占很小比例(截至2008年底审计署审计表明,全国各类社保基金积累额近2.5万亿元)在通货膨胀预期加大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双重压力下,未来我国缴纳的社保基金量将不断下滑,使用量将不断增加,缺口也将随之增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渐加快,养老金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而养老金的供给增长却十分有限,养老保险资金的供求矛盾突出西方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渡期大约为100年,而我国尚不到30年有关数据表明,到2030年职工负担系数急剧提高,人口抚养率将从1990年的14.8%发展到2030年的47.3%。

      因此,在不增加个人缴纳比例的情况下,社保基金理事会运作的基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我国社保基金面对的主要矛盾是保值压力较大,增长能力不足四、相关分析和建议参考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数据可以发现,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投资收益率首次出现一6.79%的负值这也引发了部分学者对社保基金运作风险的担忧但是无风险的利润是不存在的,对此我们结合美国的数据进行分析有数据显示:“美国养老金市场总资产为15万亿美元,401K计划(缴费确定、风险自担)的市场份额则达到8.4万亿美元统计数据显示,在所有的401K计划中有4.7万亿个人养老金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美国市场中进入公开市场交易的份额达到近60%,而进入股票市场交易大约占到总资产的30%假设市场的风险系数是1,那么整个美国国债的风险系数可以估计为0.5而我国交由社保基金理事会进入公开市场操作只有社保基金总额的1/10,因此相比于市场,风险系数仅仅达到0.1,而考虑到我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建立十年以来的运作风险仅有0.2,事实上,十年来我国社保基金承受的风险仅仅只有整个市场的2%因此,我国社保基金运作策略是非常审慎的,应当在此基础上提高社保基金理事会运作的额度,解决增长性问题。

      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保基金的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1929年的大萧条后,欧美各国社保基金的建设明显加速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的“经济滞涨”后,欧洲各国开始对社保基金进行补贴,美国通过探索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在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建立之初,在短期内对社保基金收益水平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面对这种冲击,我们不应一味躲避,而应该学会利用金融危机推动自身改革,以求得进一步发展因此,笔者建议如下:第一,社保基金理事会应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引入高水平投资团队,建立以经济发展水平、利率和市场波动水平为参照标准的运营评定机制,对基金运营进行监督考核如利用资产组合和风险评估的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实时考核,设立投资团队的进入退出机制,通过竞争选择实现社保基金运营的利益最大化第二,应定期公开社保基金运营状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养命钱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三,除去两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时期,金融危机的发生有一定的周期性,上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滞涨”、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危机和日本经济停滞、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刚刚过去的2008年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周期基本保持在十年左右,这是由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因此,我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可以设立预警机制,结合经济规律对市场风险进行判断,以便及时规避风险责任编辑:牟春野)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