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方案.doc
20页目 录 1、工程概况 32、勘察方案的编制 32.1遵循的技术规范、标准 32.2勘察任务要求 32.3场区工程地质概况及水文地质概况 42.3.1工程地质概况 42.3.2水文地质概况 42.4勘察方案 52.4.1勘察场地等级的划分 52.4.2孔距的确定 52.4.3孔深的确定 52.4.4关于现场取土及原位测试等 52.4.5关于室内试验分析 53、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 64、勘察工作成果 65、勘察工作进度计划安排和控制措施 75.1勘察工作进度计划安排 75.2勘察工作进度控制措施 85.2.1进度控制的组织措施 85.2.2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 85.2.3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 85.2.4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96、勘察组织管理机构及项目人员组成 96.1勘察组织管理机构 96.2项目人员组成 107、设备投入计划 108、勘察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118.1勘察工作质量保证体系,主要质量保证文件 118.1.1勘察工作质量保证体系 118.1.2主要质量保证文件 128.2质量保证措施 138.3勘察实施方案及关键工序的质量管理 138.3.1勘察方案的实施 138.3.2关键工序的质量管理 138.3.3勘探孔孔位、孔口高程测放 148.3.4钻探 148.3.5取样 148.3.6原位测试 158.3.7室内水、土、岩样试验 169、安全文明施工及措施 179.1安全保证体系 179.2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710、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配合及协调相互关系的措施 2011、后续服务的安排与承诺 20 附图: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地块长约250m,宽约100m。
本项目定位为企业总部集群,以办公产品为主,配套少量商业办公产品以独栋、联排、组团等形式表现,地上3-4层,无地下室本工程属二级工程,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2、勘察方案的编制2.1遵循的技术规范、标准本次勘察技术方案设计主要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北京市工程建设规范:《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09)建设部文件:《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2.2勘察任务要求根据拟建建筑物性质、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单位已有的大量工程经验,经分析认为本项目建筑设计工作对勘察成果的要求主要包括:(1)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和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质结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成因年代、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作出评价3)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渗透性和水位变化幅度和规律,以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设防水位和设防要求4)提供抗震设防烈度、分组及有关技术参数,通过现场波速测试或波速计算及室内分析,提出土层剪切波速,判定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和粉土进行液化判别,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场地地震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5)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6)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建议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基础持力层,并提出地基和基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建议7)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提供边坡岩土参数,并对基坑支护方式提出建议2.3场区工程地质概况及水文地质概况2.3.1工程地质概况北京地区西、北及东北方向三面环山,东、南及东南面为广阔的平原区(北京平原)地貌单元自西部山前向东部平原区,由冲、洪积扇过渡为冲积平原区,地层岩性构成由碎石土、砂土渐变至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交互地层拟建场区地貌单元属于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下游地段,以粘性土、粉土、砂土互层沉积为主; 第四系地层沉积厚度大于50m。
2.3.2水文地质概况根据邻近资料,20米深度范围内见1层地下水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在22.90m~25.70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卵石层中,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迳流等补给,并以垂直蒸发与地下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据近3~5年水位动态资料分析,其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为2.0m其天然动态型属渗入—迳流型2.4勘察方案2.4.1勘察场地等级的划分 根据我公司对拟建场区周围地层的充分了解,拟建场区地形平坦,地基岩土均匀一般,成因单一,存在地下水,可划分为中等复杂场地2.4.2孔距的确定在满足拟建物纵横方向对地层结构和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要求下,根据拟建物平面形状、荷载的分布情况,按中等复杂场地考虑,依现行规范要求勘探点间距为20-30m左右本工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总平面图布置钻孔,钻孔沿建筑物轮廓线布设2.4.3孔深的确定根据我公司在该地区类似工程经验,地层有关参数评估及建筑物沉降变形要求,确定控制性钻孔:孔深为15-20米,一般性钻孔:孔深为15-18米2.4.4关于现场取土及原位测试等现场勘察期间,拟采用薄壁取土器,采取原状土样,以保证取土质量,对地基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取样间距为1.0-2.0m,对密实或硬塑的下卧层及基底以上土层取样间距适当放大至1.5m~2.5m,主要土层的原状土样数不少于6件。
对上部粉土和砂土还将采取扰动土样,以进行场地土液化评价现场勘察期间,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剪切波速测试等原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砂土、碎石土的承载力,评价砂土、粉土的液化趋势,并为场地土评价提供依据2.4.5关于室内试验分析根据基础工程特点,确定的室内试验分析项目为:对基础埋深以下的原状土试样进行密度、含水量,液塑限及压缩-固结试验等常规物理力学试验,提供地层划分、地基承载力确定、地基基础建议、提供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对基础埋深以上的土层(尤其是需基坑支护的建筑场地)提供土层的C、¢值,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物理力学参数对砂土、粉土扰动土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以判定其液化的可能性3、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 根据本工程性质及《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和我公司在拟建场区附近的地质资料,本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量如下:钻孔总数41个,总进尺727m项目统计单位数量用途及说明控制性勘探孔(取土、原位测试)15-20m21获取土试样,进行原位测试,一般性勘探孔(地层鉴别)15-18m20基础影响深度内主要地层鉴别和控制取土及原位测试原状土样(物理、力学试验)件100获取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扰动土样(颗粒分析)件10饱和粉土、砂土的粘粒含量分析。
标准贯入试验(SPT)次40液化势评价,确定土层的承载力、砂层密实度、强度等重型动力触探试验(DPT)m/确定土的密实度及承载力取水(土)试样孔个/判定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室内试验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件100W、ρ、Gs、Sr、Wl、Wp、Il、Ip、C、φ、Es颗分试验件10颗粒级配数据4、勘察工作成果 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一、工程概况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项目及工作量三、拟建场区工程地质条件1、地质条件背景资料2、地形地貌条件3、拟建场区地层土质概述四、拟建场区水文地质条件1、 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2、 历年最高水位及近3-5年水位3、 防渗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4、 地下水对混凝土和钢筋的腐蚀性评价五、拟建场地及地基土层的抗震设计条件1、 抗震设防烈度2、 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3、 地基土层地震液化评价六、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及相关建议九、其他合理化建议与计算图表十、附件内容:1、 勘探点一览表2、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3、 拟建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4、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5、 工程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6、 土工试验成果表7、 钻孔波速测试成果表5、勘察工作进度计划安排和控制措施5.1勘察工作进度计划安排结合本工程的规模,提交工程勘察报告25天,其中预计勘察野外施工需10天,室内土工试验需8天,勘察资料整理、计算、报告编写、审核及绘图、打印、装订需8天,各工序局部交叉进行,预计提交报告总工期为25天(不含业主审图时间)。
本项目工作总进度计划安排详见下图勘察工作进度计划横道图 工期(天)工作项目22222342222测放勘探点钻孔与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资料整理、计算编写报告、审核5.2勘察工作进度控制措施5.2.1进度控制的组织措施1、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2、 设置符合进度控制岗位资格的专人负责进度控制工作3、 落实进度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编制进度计划、定期跟踪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纠偏措施,以及调整进度计划)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4、 编制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5、 以现场会为主要手段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5.2.2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1、 在理顺组织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和严谨的管理2、 以进度计划系统的观念、动态控制的观念、多方案比较和优选的观念进行进度控制的管理3、 利用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提高进度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进度信息的透明度、促进进度信息的交流和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合作4、 保证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全部在合同约定工期前到位设备在开工前做好检修、调试工作保证所用机械设备在进场前完好率100%5、 工程施工中,项目部各岗位负责人要根据过程进度计划,分时提前安排下一步计划,确保机械、设备、人员到位。
5.2.3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实行项目奖惩制,体现多劳多得,对能按质量提前完成任务的工作组给予一定奖励,充分调动各组劳动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5.2.4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1、 根据工程场区地层条件,合理确定施工工艺2、 保证在开工前提供各工序作业指导书并完成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