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词类活用.ppt
56页2.32.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一.词类活用界定 古汉语中,各类实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比较固定的,每一个词属于哪一个词类也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有的时候可以临时改变它们的基本功能,由甲类词用作乙类词 2 甲类词临时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叫做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同时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而词类活用是一种临时用词现象 3二二.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分类解析分类解析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包括以下五方面包括以下五方面4 (一)、名词活用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情况比较多见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主语发出或产生的是与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相关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5例如:例如: 1.1.《左传《左传··成公二年》:綦毋张丧成公二年》: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从左右,皆右,皆肘肘之,使立于后之,使立于后 ““肘肘””义为用肘关节捣义为用肘关节捣2.2.《荀子《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劝学》:假舟楫者,非能能水水也,而绝江河。
也,而绝江河 “ “水水””义为义为游水 63.《战国策·赵策》:“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醢(hǎi),把……剁成肉酱;脯,把……做成肉干 4.《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刃杀 75.5.《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范增数范增数目目项项王 目,以目示意目,以目示意6.6.《战国策《战国策··齐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孟尝君怪其疾也,也,衣冠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衣戴帽衣冠,穿衣戴帽 7.7.《礼记《礼记··檀弓下》: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式( (通通““轼轼””,本义是车前横木,本义是车前横木) )而听之 式,凭轼式,凭轼 8 8.《左傳·成公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 德,感謝……的恩德 9.《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 君,符合國君之道,以國君之道行事 10.《公羊傳·莊公十三年》:“曹子手劍而從之 手,用手提著。
911.《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东,向东进发 12.《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向西前进 13.《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方食,曰:‘子房前!’” 前,到前面来 10(二)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活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 11A.A.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用作使动的这个动词所的人或事物发出用作使动的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行为,具有表示的动作和行为,具有““使宾语干什使宾语干什么么””的意思12 1 1. .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作使动时,可以带宾语例如: (1)《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2)《左传·僖公三十年》:焉用亡郑以陪邻? 13 (3)《孙子兵法·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4)《论语·先进》: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6)《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4 (7)《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8)《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9)《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天下皆以扁鹊能生死人 15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 (1)《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2)《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3)《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162 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使动用法在结构形式上与及物动词带宾语完全相同,所表意义有别例如: (1)《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将朝王 (2)《孟子·公孙丑下》:武丁朝诸侯 (3)《左传·宣公二年》: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17 ((4 4)《论语)《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鸡为黍而食食之,之,见见其二子焉。
其二子焉 ((5 5)《墨子)《墨子··公输》:子墨子曰:公输》:子墨子曰:““胡不胡不见见我于王我于王? ?”” ((6 6)贾谊《过秦论》:外连衡而)贾谊《过秦论》:外连衡而斗斗诸诸侯序八州而侯序八州而朝朝同列 18 (7)《汉书·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武 (8)《左传·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 (9)《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19 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宾语也有省略的情况例如: 《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草,粗恶;具,馔具,指饭食)“食以草具”即“食之以草具”,意为“用粗恶的饭食让他(冯谖)吃” 20B.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使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例如: 1.《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12.2.《战国策《战国策··赵策》:今媪赵策》:今媪尊尊长安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3.3.《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远远庖厨也 4.4.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以愚愚黔首 22 5.《孟子·告子上》: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6.《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7.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聊斋志异·促织》:昂其值,居为奇货23 形容词用作使动时,其宾语有时可省略如: 1.《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2.《韩非子·说林下》: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24C.C.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251.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1)《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26 ((3 3)《左传)《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肉骨也 ((4 4)《史记)《史记··晋世家》:齐桓公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合诸侯而国国异姓使异性立国)(使异性立国) ((5 5)《韩非子)《韩非子··难一》:桓公解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管仲之束缚而相相之272 2. .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例如: (1)《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2)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28 3 3. .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1)《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2)《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29 4 4. . 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
例如: 刘向《新序·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30(三)(三)、意动用法、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具有主观性;不同于使动用法具有“使宾语怎么样”意思的“使动用法”,强调产生某种客观结果意动用法”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用“主+以+宾+为+谓”或“主+以为+宾+谓”的格式311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例如: (1)《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2 ((2 2)《战国策)《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齐策》:左右以君贱贱之也,食以草具之也,食以草具 ((3 3))《战国策《战国策··齐策》:吾妻之齐策》:吾妻之美美我者,私我也;妾之我者,私我也;妾之美美我者,畏我也;我者,畏我也;客之客之美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 4))《老子》:《老子》:…………使民复结绳而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用之甘甘其食,其食,美美其服,其服,安安其居,其居,乐乐其其俗 33 (5)《庄子·秋水》: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6)《庄子·秋水》: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7)《荀子·天论》: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8)《韩非子·难三》:夫差智太宰嚭(pǐ)而愚子胥,故灭于越 34 (9)《汉书·赵充国传》:“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10)《史记·淮阴侯列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11)《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通“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12)晁错《论贵粟疏》: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35 2 2. .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活用为意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例如: 36 ((1 1))《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宝宝珠玉珠玉者,殃必及身者,殃必及身 ((2 2))《战国策《战国策··齐策》:于是乘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孟尝君客客我。
我 ((3 3))《战国策《战国策··赵策》:睹其一赵策》: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战而胜,欲从而帝帝之,是使三晋之大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37 ((4 4))苏轼《前赤壁赋》:况吾苏轼《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侣鱼虾而鱼虾而友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páo))樽以相属樽以相属 ((5 5))《左传《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襄公三十一年》: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药之也 ((6 6))王安石《伤仲永》:邑人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奇之,稍稍宾客宾客其父 38 (7)《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8)《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9)《荀子·赋》:友风而子雨 (10)《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39 (11)《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践踏、蹂躏)吾弟;令我百年后,皆鱼肉之矣 (12)《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13)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0名词意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名词意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意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淮南子·汜论训》: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41((四四))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状语 状语是谓语的修饰成分它一般由副词、形容词来承担,时间、地点、方位名词也可以用来作状语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临时用作状语现象,即名词活用为状语 42 普通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a.表示比喻 第一,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431.《左传·庄公八年》:豕人立而啼2.《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大楚兴,陈涉王。
3.《史记·魏公子列传》:其后秦稍蚕食魏 4.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回应,赢粮而景从5.《汉书·李广苏建传》: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44 b.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即以对待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来对待宾语所代表的人例如: 1.《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2.《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53.3.《史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将孙子吴起列传》:齐将田忌善而田忌善而客客待之 4.4.《汉书《汉书··鲍宣传》:陛下鲍宣传》:陛下父父事天,事天,母母事地,事地,子子养黎民 5.5.《孟子《孟子··万章下》:今而后知君万章下》:今而后知君之之犬马犬马畜伋46 c.表示处所或工具例如: 1.《国语·鲁语》: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2.《礼记·檀弓上》:童子隅坐而执烛 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以上为表处所) 4.《史记·商君列传》: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47(五)动词用作状语(五)动词用作状语 A. A.动词用作状语的情况颇为罕见动词用作状语的情况颇为罕见。
用作状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用作状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例如:例如:1.1.《史记《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广广…………杀其杀其二人,二人,生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2.2.《贾谊:过秦论》:《贾谊:过秦论》:争争割地而赂秦割地而赂秦 5.《汉书·霍光传》: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以上为表工具)48 B. B.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而而””字(或字(或““以以””字)和动词谓语连字)和动词谓语连接,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例如:接,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例如:1.1.《左传《左传··僖公三十年》:僖公三十年》:夜夜缒缒而而出2.2.《左传《左传··宣公二年》:宣公二年》: 坐坐而假寐 3.3.《论语《论语··先进》:先进》:咏咏而归 494.4.《论语《论语··微子》:子路微子》:子路拱拱而立5.5.《庄子《庄子··秋水》:秋水》:仰仰而视之 6.6.《战国策《战国策··燕策》:燕策》:箕踞箕踞以骂 ((““箕踞箕踞””,像簸箕似地蹲坐在地,像簸箕似地蹲坐在地上,这是一种傲慢的姿态上,这是一种傲慢的姿态。
50C.C.更多更多的是的是用动宾用动宾短短语作状语有语作状语有时加时加““而而””字(或字(或““以以””字),有字),有时不加又分为两种:时不加又分为两种:a.a.表示行为表示行为的方式的;例如:的方式的;例如:1.1.《《左传左传··宣公二年宣公二年》:》:触槐触槐而死 2.2.《《战国策战国策··赵策四赵策四》:》:太后曰:太后曰:““老妇老妇恃辇恃辇而行513.3.《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保民保民而王,而王,莫之能御也莫之能御也 4.4.《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有梁惠王上》:有牵牛牵牛而而过堂下者过堂下者5.5.《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 挟太山挟太山以以超北海52b.b.表示时间的表示时间的1.1.杨恽杨恽《《报孙会宗书报孙会宗书》:》:故君父至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尊亲,送其终也,有时有时而既2.2.诸葛亮诸葛亮《《出师表出师表》:》:先帝知臣谨先帝知臣谨慎,故慎,故临崩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寄臣以大事也53三、词类活用的条件 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为另一类词,除了要看它们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外,也要考察它们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语法作用和语法功能,也就是说,要看它们在句子中充当的句子成分以及它们和其他词(或短语)的结合关系。
54 动动词词((或或动动宾宾短短语语))用用作作状状语语,,在在词词序序上上和和连连动动式式一一样样,,在在意意思思上上和和连连动动式式不不同同连连动动式式一一般般表表示示一一先先一一后后的的行行为为,,不不分分主主次次,,例例如如““公公入入而而赋赋””((左左传传隐隐公公元元年年)),,““入入而而徐徐趋趋,,至至而而自自谢谢””((战战国国策策··赵赵策策)),,““右右援援桴桴而而鼓鼓””((左左传传成成公公二二年年))动动词词((或或动动宾宾词词组组))用用作作状状语语,,是是修修饰饰动动词词谓谓语的,有主有次语的,有主有次55。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