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第五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8页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第五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2020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材料二: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年年份新增出生人口(万人)总出生人口(人)总和生育率2017339.92019.91.972018463.82188.62.092019402.82077.32.042020352.81935.81.962021160.21689.11.77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材料三: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B. 人口生育率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C. 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D. 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B. 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C.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D. 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9.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参考答案:7. C 8. A 9. ①绝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②失能化、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③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④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
7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C项, “趋势很困难”理解错误,原文表述为“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 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往往”是推测性词语,而且很难奏效的意思是很难见效果,获得成效,据此也可以推断“最有效举措”也是错误的,原文表述为“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还有这样的表述,“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断“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是错误的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分析正确 B项分析错误,“世界各国”扩大范围,原文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C项分析错误,“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中“不同年龄”扩大了范围,文本谈的仅是老年人问题:“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D项分析错误,“滞后”表述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并非是“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此原因归纳也是错误的,太绝对,强加因果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此题要求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从“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姜晓云钱基博,字子泉,江苏无锡人他十岁在经学教育基础上从伯父学策论,熟读《史记》、诸氏唐宋八家文选,学习史学十一岁熟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纲鉴易知录》十六岁作四万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刊于《新民丛报》,梁启超亲自写信鼓励青少年时期,钱基博先后接受国学、科举、新学(改良主义)、西学(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等)的思想学问贵乎自得,际遇一任自然他在成为国学大师前,有一番独特的成长经历:江西提法使陶大均招之入幕,筹办司法改良;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任锡金军政分府秘书,后随部队驻镇江;应邀请,先后历任十多所大学教授;应内兄王蕴章邀约,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副主编,发表文学作品。
钱基博先生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研究,对当时的“民情国故”也有独到看法,“故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之论”(《钱基博自传》)四书五经,都在先生“考镜源流,发明指意”之列,重要的史书、史论,能“观其会通”周秦诸子均有涉猎先生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张謇读钱基博先生文而感叹说:“大江以北,未见其伦 钱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学后生”,治学与教学紧密相连,诚如《钱基博自传》所言:“其为教也,必诚必信,以为卷怀不可以宏道,乃开诚以示物;显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义;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先生提倡读书治学最重视方法,在学生“穷思极索”写出习作之后,将自己的创作成果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变圣约翰大学重英文而轻国文这一教学现状,主动开设中国文学史,其名作《现代中国文学史》就是在教学研究相结合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因民族救亡需要,西学被大量引入,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遭遇到学术界的片面否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先生力求以古为新,“发国性之自觉”(钱基博《〈国学文选类纂〉总叙》)在《治学篇》中,先生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示人以治学的基本方法:“究其原始,叙其流变,条理通贯,别有会心。
这一时代,“学潮激荡,长傲纵欲”,以至于许多学生忘了读书使命,有些大师也“与为町畦”,甚至“不屑枉己以容悦不学之后生”而先生“严气正性,不与诸生翕翕然……从学者初惮其严,久则相悦以解”(《钱基博自传》)1938年先生来到抗战前沿,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并为守军讲授《孙子兵法》,将此书作为学校教材,以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1944年长沙等地失守,学院被迫西迁,先生自请留守,欲以身殉国先生的这种身体力行,为中国“找出了精神的新泉”抗战胜利后,先生受聘于华中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与其子钱锺书等均选择留在国内1950年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