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以内数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doc
3页《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说课稿一、 说教材: 《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这单元的第一小节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又是万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而且这个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安排四个例题、四课时来达成《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目标例1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例2和例3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例4是让学生认识算盘,能用算盘帮助数数和计数然后是练习十六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定为例1,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数1000以内的数对于这一部份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2、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 2、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教学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教学难点:1、“拐弯处”的数法2、1000以内数感的建立如何突破重难点: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2.计数器演示,突破难点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听别人说起过比100大的数,自己也从书上、电视上听说过,所以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在他们的脑海里却没有数感还发现学生会按照100以内的数数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有不错的数数能力,但“拐弯处”的数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估计事物数量的多少时大多都凭着感觉乱猜所以,为突破重难点,关键要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知桥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准备的学具有:计数器。
三、说教法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四、说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虽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能力弱,但我们还是要舍得放手,由扶到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五、说教学过程: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标,我设计了以下4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下面我就这四个环节说一说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首先以挑战灰太狼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一个一个地数,从36数到502)2个2个地数,从14数到303)5个5个地数,从20数到504)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然后小结: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法这样的设计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回忆数数的方法,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准备。
我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来导入新课然后出示体育馆 主题图说一说画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学生观察主题图,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大约5分钟第二环节: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教学例1首先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零散放置的10个、100个小正方体,先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再说一说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你准备怎么数?小组讨论自由汇报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同时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出示一个大正方体,估一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又该怎样数呢?(这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一百一百地数)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同时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这时向学生介绍“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个、十、百一样,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我知道了,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____________地数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数小正方体,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直观地建立“千”的概念。
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自己发现数数的方法并总结规律2、探究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接下来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课件,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让学生说出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可以从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一百是一千进行观察得出结果3、认识计数器上的千先提出问题在356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计数器,提出操作要求:(1)同桌两人合作,看哪桌拨得又快又准?教师巡视全班各小组的拨珠子情况然后老师手拿计数器演示,重点引导学生数“拐弯处”的数课件演示从359数到360让学生边看边数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数这一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本环节我充分利用了课件直观演示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大约需要20分钟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数数方面内容的练习首先完成p75的“做一做”接下来设计了青蛙跳台阶(一步台阶代表一个数)的游戏来进行数数练习。
这些练习题我都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非常直观,形象最后我让学生估一估我校有多少学生?学生任意估,提供每班约20人,有5个班的信息,最后教师指出准确人数:100人 这样设计的练习,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2分钟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汇报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回归生活加强对数的体验大约需要3分钟六、板书设计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000以内数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0个一百是(一千) 由于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而且是比较抽象的概括,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并且把10写成了红色,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