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锰酸盐指数作业指导书.docx
7页高锰酸盐指数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T11892-1989)1 含义及有关质量或排放标准1.1 高锰酸盐指数含义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在确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毫克/升来表示水中的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复原性无机物和在此条件下被氧化的有机物,均可消耗高锰酸钾因此,高锰酸盐指数常被作为水体受复原性有机〔和无机〕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1.2 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地表水 1、污水排放标准 2-3分类ⅠⅡⅢⅣⅤ质量或排放标准地表水 ≤ 污水 2-32-4-6-10-15-单位:mg/L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 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2 分析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 (GB11892-89)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方法2.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饮用水、水源水和地面水的测定,测定范围为 0.5~4.5mg/L对污染较重的水,可少取水样,经适当稀释后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负荷量,如需测定,可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样品中无机复原性物质如亚硝酸根、硫化物和亚铁离子等可被测定氯离子浓度高于 300mg/L承受在碱性介质中氧化的测定方法2.2 原理样品中参与量的高锰酸钾和硫酸,在沸水浴中加热 30 分钟,高锰酸钾将样品中的某些有机物和无机复原性物质氧化,反响后参与过量的草钠复原剩余的高锰酸钾,再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钠通过计算得到样品中高锰酸盐指数12.3 试剂除另有明,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不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不得使用去离子水2.3.1 不含复原性物质的水:将 1L 蒸馏水置于全玻璃蒸馏器中参与 10 ml 硫酸和少量高锰酸钾溶液蒸馏弃去 100 ml 初馏液,余下馏出液贮于具玻璃塞的细口瓶中2.3.2 硫酸:密度为 1.84g/mL2.3.3 硫酸,1+3 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 100 ml 硫酸渐渐参与到 300 ml 水中趁热参与数滴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溶液消灭粉红色2.3.4 氢氧化钠,500g/L 溶液:称取 50g 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 100ml2.3.5 草酸钠标准贮备液,浓度为 0.1000mol/L:称取 0.6705g 经 1200C 烘干 2 小时并放冷的草酸钠溶解水中,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置40C 保存。
2.3.6 草酸钠标准溶液,浓度为 0.0100mol/L:吸取 10.00ml 草酸钠贮备液于 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2.3.7 高锰酸钾标准贮备液,浓度为 0.1mol/L:称取 3.2g 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并稀释至 1000ml于 90-950C 水浴中加热此溶液两小时,冷却存放两天后,倾出清液,贮于棕色瓶中2.3.8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约为 0.01mol/L:吸取 100ml 高锰酸钾准贮备液于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此溶液在暗处可保存几个月,使用当天标定其浓度2.4 仪器2.4.1 常用的试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2.4.2 水浴或相当的加热装置:有足够的容积和功率2.4.3 酸式滴定管,25 ml〔的玻璃器皿必需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2.5 样品的保存采样后要参与硫酸,使样品pH1-2 并尽快分析如保存时间超过 6 小时, 则需置暗处,0-50C 下保存,不得超过 2 天2.6 分析步骤2.6.1 吸取 100.0 ml 经充分摇动、混合均匀的样品〔或分取适量,用水稀释至 100 ml〕,置于 250 ml 锥形瓶中,参与 5±0.5 ml 硫酸,用滴定管参与 10.00 ml 高锰酸钾溶液,摇匀。
将锥形瓶置于沸水浴内 30±2 分钟〔水浴沸腾,开头计时〕2.6.2 取出后用滴定管参与 10.00 ml 草酸钠溶液至溶液变为无色趁热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刚消灭粉红色,并保持 30 秒不退记录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体积2.6.3 空白试验:用 100 ml 水代替样品,按步骤 2.6.1、2.6.2 测定,记录下回滴的高锰酸钾溶液体积注:l 沸水浴的水面要高于锥形瓶内的液面l 样品量以加热氧化后残留的高锰酸钾为其参与量的 1/2-1/3 为宜加热时,如溶液红色退去,说明高锰酸钾量不够,须重取样,经稀释后测定l 滴定时温度如低于 600C,反响速度缓慢,因此应加热至 800C 左右l 沸水浴温度为 980C如在高原地区,报出数据时,需注明水的沸点2.7 结果的表示高锰酸盐指数以每升样品消耗毫克氧数来表示,按式〔1〕计算COD Mn = [(10+V1)10/V2-10]×C×8×1000100 〔1〕式中:V1-样品滴定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 ml; V2-标定时,所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C-草酸钠标准溶液,0.0100mol/L如样品经稀释后测定,按式〔2〕计算COD Mn ={[(10+V1)10/V2-[(10-V0)10/V2-10]×f }×C×8×1000V3 〔2〕式中:V0-空白试验时,消耗高锰钾溶液体积,ml; V3-测定时,所取样品体积,ml; f-稀释样品时,蒸馏水在 100 ml 测定的体积内所占比例(例如:10 ml 样品用水稀释至 100 ml,则 f=100-10=0.9)100附录 A碱性高锰酸钾氧化法 (GB11892-89)A1 适用范围当样品中氯离子浓度高于 300mg/L 时,则承受在碱性介质中,用高锰酸钾氧化样品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复原性物质。
A2 分析步骤吸取 100.0 ml 样品〔或适量,用水稀释至 100 ml〕置于 250 ml 锥形瓶中,参与 0.5 ml 氢氧化钠溶液,摇匀用滴定管参与 10.00 ml 高锰酸钾溶液, 将锥形瓶置于沸水浴中 30±2 分钟〔水浴沸腾,开头计时〕取出后,参与10±0.5 ml 硫酸,摇匀以下步骤同 2.6.2A3 分析结果表达同 2.73 容量滴定法操作规程容量分析操作中,滴定分析常用以测定常量和半微量组分,有时也可测定微量组分滴定分析比较准确,通常于“等当点”〔标准溶液与待测物的定量反响终点〕确定之后,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0.2%左右容量分析按反响的性质可分为酸碱滴定法、氧化复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对同一待测物常可用不同方法测定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待测物的性质、含量、样品中其他组分的影响,以及对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诸多因素3.1 容量分析应具备的条件3.1.1 定量地完成反响,没有副反响3.1.2 快速地完成反响速度较慢的反响可效的方法〔例如加热或加催化剂等〕 提高反响速度3.1.3 有牢靠且简便的方法确定等当点,如选择适宜的指示剂、氧化复原电位或pH 值等。
3.1.4 共存物不干扰主反响,或可用适当方法消退其干扰3.2 滴定管的选择3.2.1 依据滴定量的大小选择相应容积的滴定管以把握滴定误差滴定量在 10 毫升以内时应选用 10 毫升微量滴定管;滴定量为 10-25 毫升时,则应选用 25 毫升滴定管不得使用大容量滴定管连续滴定多份试样,也不宜使容积小于滴定量的滴定管做屡次充液滴定同一试样3.2.2 依据所用滴定试剂〔标准溶液〕的性质选择滴定管,不得用酸式滴定管注加碱性标准溶液进展滴定3.2.3 使用对光敏感和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滴定试剂〔例如硝酸银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时应选用棕色滴定管3.3 滴定量的选择滴定操作完成时标准溶液的消耗时即为滴定量,通常容量分析的结果系由滴定量求得滴定过程中指示剂产生颜色突变的转折点就是滴定终点滴定终点与滴定反响的等当点不愿定完全相符,这是容量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A 级滴定管读数误差为 0.01 毫升,其他不同等级滴定管的允差更大,面每次滴定过程中都要取两次读数,这将导致不小于±0.02 毫升的误差所以,为使测量的相对误差保持在 0.1%以下,最好使滴定试剂的耗量不小于 20 毫升通常选择的体积则为 30 毫升左右。
3.4 容量分析法的误差来源3.4.1 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完全符合所致的滴定误差3.4.1.1 滴定方法的内在缺陷,指示剂的变色点与等当点不全吻合,例如,指示剂在变色过程中消耗滴定试剂造成的误差3.4.1.2 滴定试剂或待测物浓度太大或太小,抑或二者浓度不匹配,都能导致滴定误差3.4.1.3 滴定操作中的最终一滴溶液并非无限小,致使滴定不行能恰好在等当点结束3.4.2 滴定条件把握不当所致的滴定误差3.4.2.1 未能按要求在指定温度下进滴定例如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应在 70- 80 度的条件下进,滴定温度不当常引入明显的误差3.4.2.2 未能正确把握滴定速度例如,标定高锰酸钾开头时应逐滴参与此溶液,并充分摇动使 MnO4-颜色消逝再参与一滴当 Mn2+生成时反响速度增大,则滴定速度也应适当提高又如,碘量法滴定要求先快后慢且不宜猛烈振摇,以削减碘的的挥发损失3.4.2.3 未能把握合理的 pH 范围例如,络合滴定法中由于络合剂 EDTA 在不同pH 条件下可与不同金属离子螯合当滴定反响未在指定的 pH 范围地蚝时,即可造成明显的滴定误差3.4.2.4 滴定反响生成物干扰终点的推断例如,沉淀滴定法中,由于待测物浓度偏高,生成大量沉淀而掩盖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有碍于敏锐的推断滴定终点。
3.4.3 滴定管误差滴定管虽经分段校准,但在各小段内的容积并非确定准确3.4.4 操作者的习惯误差操作者个人习惯性误差常表现为取读数的视角偏差读取滴定数据时两次读数误差或可稍有抵消,而取样时的一次读数误差却难以弥补操作者阅历缺乏,不能正确而敏锐地辨识终点,或由于患有色弱〔轻度色觉障碍〕而难以准确推断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