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主要作品分析.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303906
  • 上传时间:2017-10-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95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主要作品分析【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1.让 ·雷诺阿(Jean Renoir): A.法国部分: 1924 《卡特琳》Catherine 1925 《水姑娘》Whirlpool of Fate 1926 《娜娜》Nana(根据左拉原著改编) 1927 《查尔斯顿舞》Charleston Parade(短片) 1927 《马尔吉塔》Marquitta 1928 《古城比武记》The Tournament 1928 《懒兵》The Sad Sack 1928 《卖火柴的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 1929 《穷乡僻壤》 Le Bled 1931 《堕胎》On purge bébé 1931 《母狗》The Bitch 1932 《十字街头之夜 》Night at the Crossroads 1932 《布杜落水遇救记 》Boudu Saved from Drowning 1932 《肖泰尔公司》Chotard and Company 1933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1935 《托尼》Toni* 1936 《乡村一角》A Day in the Country(根据莫泊桑原著改编) 1936 《底层》The Lower Depths(根据高尔基原著改编) 1936 《生活属于我们》The People of France(纪录片) 1936 《朗治先生的罪行》Le Crime de Monsieur Lange /The Crime of Monsieur Lange 1937 《大幻灭》The Grand Illusion* 1938 《马赛曲》La Marseillaise* 1938 《衣冠禽兽/人面兽心》The Human Beast(根据左拉原著改编) 1939 《游戏的规则》Rules of the Game* B.美国部分: 1941 《沼泽地》Swamp Water 1943 《了不起的霍利迪夫人》The Amazing Mrs. Holliday(与 Bruce Manning 联合执导,未公映) 1943 《吾土吾民》This Land Is Mine* 1945 《南方人》The Southerner* 1946 《向法国致敬》Salute to France 1946 《女仆日记 》The Diary of a Chambermaid 1947 《海滨女郎》The Woman on the Beach 1951 《大河》 The River(在印度拍摄) 1952 《金马车 》The Golden Coach(根据梅里美原著改编,在罗马拍摄) C.巴黎部分: 1955 《法兰西康康舞》French Cancan /Only the French Can 1956 《埃琳娜和男人们》Paris Does Strange Things 1959 《草地上的午餐》Lunch on the Grass 1959 《高德里埃博士的遗嘱》Experiment in Evil 1962 《被俘的下士》The Elusive Corporal 1968 《La Direction d'acteur par Jean Renoir》 1969 《让· 雷诺阿的小剧院》The Little Theatre of Jean Renoir(电视片) 1994 《Un tournage à la campagne》 【注:带*为代表作】2.H·G·克鲁佐(Henrl-Georges Clouzot): 1942 《杀人犯住在 21 号》 1943《乌鸦》 (又名, “密告”)3.让·谷克多: 1930 《诗人之血 》4.雷纳·克莱尔(Rene Clair): 1930 《巴黎屋檐下》 1931 《百万法郎》 1932 《自由属于我们》 1933 《七月十四日》 1934 《最后的亿万富翁》 6.让·维果: 1930 《尼斯的景象》 1932 《零分操守》 1934 《驳船阿塔朗特号》 《法国游泳冠军塔里斯》7.杜维威尔: 1932 《胡萝卜须》 1935 《西班牙殖民地军团》 1935 《哥尔柯达》 1936 《同心协力》 1937 《逃犯贝贝》 1937 《舞会手册》 1939 《穷途末路》 1940 《如此父子》8.马赛尔·卡尔内: 1936 《珍妮》 1938 《雾码头》 1938 《北方旅馆》 1939 《天色破晓》 1942 《夜间来客》 9.费戴尔: 1934 《大赌博》 1935 《米摩莎公寓》 1935 《英雄的狂欢节》 1938 《旅行的人们》 10.让·格莱米永: 1941 《拖船 》 1943 《夏日时光》 1944 《天空属于你们》让·维果--少年的反叛与青年的忧郁 来源:《中国银幕》2003/7 作者:单万里 2003-09-16 16:02:31 29 岁,许多后来成为大师的电影导演尚未拍出成名作,而早就成名的让·维果已经 长眠在墓穴中了。

      在漫长的文学艺术史上,英才早逝的悲剧屡有发生,即便是在人 类寿命普遍延长的近代和现代社会依然如此虽然俗人早逝的比例并不一定低于英 才,人们还是经常为那些过早离开人世的各路英才感到无限惋惜,哀叹上天赋予他 们的生命太短暂了,他们往往是在刚过而立之年甚至还没有到这个年纪便与世长辞 了:35 岁的莫扎特(1756—1791)死于贫困,30 岁的雪莱(1792—1822)葬身大海 ,36 岁的拜伦(1788—1824)卒于军中,27 岁的莱蒙托夫(1814—1841)决斗而死 ,37 岁的兰波(1854—1891)因病去世,35 岁的徐志摩(1897—1931)坠机身亡, 25 岁的阮玲玉(1910—1935)服毒自尽,24 岁的迪恩(1931—1955)丧命车祸…… 早逝的英才虽然生命短暂,他们留下的财富却是宝贵的维果一生仅拍过 4 部影片 ,其中只有 1 部长片,其余 3 部为短片或中片,总长度不足 200 分钟然而,这几部 作品已经足以奠定他在电影史上的杰出地位 《尼斯印象》 (1930)被誉为纪录电 影杰作,开创了“ 观点纪录片 ”的先河,在纪念世界电影诞辰百年之际,包括阿巴 斯·基亚罗斯塔米在内的 7 位导演联合拍摄了此片的续集。

      《法国游泳冠军塔里斯 》 (1931)这部纪录片虽然比较平常,但对维果后来的故事片产生了积极影响《 操行零分》 (1933)可以说是电影史上表现少年反叛主题的先驱,不仅启发了法国 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开山之作《胡作非为》 (1959,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和英国 自由电影运动之后的著名影片《如果》 (1969,林德赛·安德森导演) ,而且在美 国影片《无因的反叛》 (1955,尼古拉斯·雷伊导演,詹姆斯·迪恩主演)和《死 亡诗社》 (1989,彼得·威尔导演)中也不难找到这部影片的影子 《驳船阿塔兰 特号》 (1934)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维果是法国先锋电影运动后期和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早期的杰出代表,作品以独特而 尖锐的思想性和精致而高超的艺术性,对后来的电影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遗 憾的是,维果生前没有得到公正待遇,他的影片也遭到长期禁映和被人肆意篡改的 悲惨命运为了纪念这位生前屡遭不幸的杰出艺术家,法国电影界自 1959 年起设立 “维果奖”,用于表彰那些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和技艺超群的青年导演的作品第一 个获得这个奖项的是路易·马勒的《漂亮的塞尔日》 (1959) ,第二个是让—吕克 ·戈达尔的《精疲力尽》 (1960)……1992 年,刚刚出道的奥利弗·阿萨亚斯拍摄 的《巴黎醒来》也获得过这个奖项。

      在“维果奖” 的获奖名单中,还有移居法国的 华裔导演戴思杰 维果与兰波 1905 年 4 月 26 日,让·维果出生于巴黎,是生活在安道尔公国(位于法国和西班牙 之间)的加泰罗尼亚人的后裔,祖父曾是安道尔公国的法官维果的父亲是法国著 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后来成为社会主义者) ,于 1913 年创办名为《红帽子》的无政 府主义报纸,并担任主编维果自婴儿时期开始就随同父母参加无政府主义者的集 会有人回忆说,当伊呀学语的维果在这类集会上妨碍人们发言时,母亲就用胶皮 奶嘴塞住他的嘴巴维果回忆说,由于父亲经常坐牢,母亲带他去探监时他就在监 狱的院子里玩耍,甚至有一年他是在狱中接受父亲送给他的圣诞礼物的 1917 年,维果的父亲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而被控犯有“叛国罪” ,几天后死在狱中 ,据说是“畏罪自杀 ”维果非常敬爱自己的父亲,不相信父亲会“叛国”,更不 相信他会“畏罪自杀 ”于是,年仅 12 岁的维果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为父亲雪 冤但在当时,维果不得不背着“叛国犯之子” 的黑锅,被隐姓埋名地送进一所寄 宿学校读书寄宿学校苛刻的校规和刻板的生活,更加坚定了维果反对旧制度的立 场少年维果过着艰难而动荡的生活,由于心情抑郁,加上缺乏应有的照顾,他的 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然而,家庭的不幸和生活的严酷磨砺了他的意志,也使他的心 灵更加敏感维果在中学时代就显露出了杰出的文学才能,1925 年中学毕业后进入 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同时对电影发生兴趣,并结识了一些电影界人士然而,羸弱 的身体使他不得不中途辍学 1928 年,维果由于健康原因移居法国南方海滨城市尼斯,并在这里结识了后来成为 妻子的波兰姑娘伊丽莎白·罗金斯卡伊莉莎白来自波兰的洛兹城,是一位实业家 的女儿这段姻缘不仅使维果摆脱了窘迫的生活困境,而且在岳父的资助下拍摄了 第一部影片《尼斯印象》 (1930) 这部个性鲜明的短纪录片(22 分钟)使维果名 声大震,在应邀参加第二届布鲁塞尔国际独立电影大会期间,多家电影公司邀请维 果拍片,他最终选择了拍摄短纪录片《法国游泳冠军塔里斯》 (1931)的计划此 片使维果和他的摄影师获得了水下摄影的经验,对于后来拍摄《驳船阿塔兰特号》 中的著名抒情段落产生了很大影响 通过法国著名演员雷内·勒费弗尔,维果结识了喜爱电影的赛马场老板雅克·路易 —努内,在他的资助下拍摄了故事片《操行零分》 (1933) 此片既具有现实主义 风格,又充满诗意和幽默感,艺术手法轻灵别致,但因明显的反叛精神而遭到许多 资产阶级人士的反对,甚至被电影审查机构禁映。

      然而,这样的结果反而提高了投 资人的兴趣,雅克·路易—努内紧接着资助维果拍摄了《驳船阿塔兰特号》 ( 1934) ,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悲欢离合的故事这部根据别人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依 然具有鲜明的维果风格,与维果的前几部作品一样,不仅人物形象丰满,情节生动 感人,而且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谈到维果,许多西方影评家不约而同地将他称作“电影界的兰波” 的确,维果与 兰波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不幸的家庭遭遇,动荡的少年时期,忧郁的青年 时代,而且都在艺术生命最为旺盛之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说到维果的影片,人们 自然地将之比作兰波的诗歌兰波的诗歌充满着对动荡不安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 以及对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的反抗精神,艺术上追求形式的完美,具有浓郁的象征 主义色彩,以“ 明确与含糊相结合 ”(与兰波同时代的法国诗人魏尔兰语)的手法 ,深刻揭示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维果的影片既注重准确地捕捉现实生活影像,又 不满足于机械地摹写现实,而是力争将现实影像升华到诗的境界,同时将艺术家的 内心感受转化为可见的视像维果影片的这些特征,可以说既得益于他敏锐的观察 力和敏感的诗人气质,也得益于他既拍纪录片又拍故事片的经历。

      观点纪录片 1929 年夏,维果携带新婚的妻子前往巴黎,参加在老鸽笼电影院、乌苏林电影制片 厂和一些电影俱乐部的电影放映活动其间,他们结识了苏联电影摄影师鲍利斯· 考夫曼和他的妻子考夫曼是苏联纪录电影大师、 “电影眼睛” 学派创始人吉加· 维尔托夫的胞弟,1925 年移居巴黎后曾担任多部法国先锋电影的摄影师当维果邀 请考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