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导学案3.docx
11页《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导学案•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课标解读1. 通过阅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表,使学牛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2. 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差界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地域环境特点, 学会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形成、发展、分布的主要环境原因•新课导入建议由于世界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各地的 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我国的自然和社 会经济环境复杂而独特,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类型与分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 此形成了一些白然灾害多发区域•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68〜6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我国主耍自然灾害的 多发区”;②看教材P69〜7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并完成[思考交流]1;③看教材P71填写[自主预习]中的“知识3、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并完成[思考交流]2;④看教材P72填写[课前白主导学]中的“知识4、黄土高原灾害多发 区”:⑤看教材P72〜7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5、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问题导思]1、20 d步骤6: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 化巩固匕步骤5:教师通过[例2]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 及成因”u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问题导思]1、2o u步骤3:教师通过[图表 活动解读]教材P69图3-3和[例1]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我国口然灾害产生的坏境原 因”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以及自 然灾害的多发区2•了解黄淮海平原区、东南沿海区、黄土高 原区、川滇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并能说明各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 点1 •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重点)2.黄淮海平原区、东南沿海区、黄土高原区川滇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重点)知识点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及其灾害类型灾害类型多发区干旱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暴雨川西山地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江南丘陵沙漠化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低温冷害东北平原、青藏高原2. 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1)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一自然灾害类型多。
2)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陆地灾害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夏季风-> 降水的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干(3) 季风气候{旱、暴雨、洪涝等、冬季风->寒潮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4) 板块交会地带一地壳活动频繁一多火山、地震表层岩体破碎、地形复杂,起伏大 人类活动一植被覆盖稈度低卜滑坡、泥石流季风气候一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等(5) 人口分布、经济水平地区差异明显知识点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 主要灾害:水旱灾害和地震2. 灾害环境(1) 水旱灾害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多洼地2) 地震地震带:位于鄰城一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人口经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3. 其他灾害农作物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思考交流1 •除降水因素外,导致黄淮海平原旱灾多发的因素还有哪些?【提示】 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存在水污染,部分水资源难以利用知识点三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 主要灾害:洪涝、地震、台风等2. 灾害环境:东南沿海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灾害损失严重1) 洪涝灾害本区地处东南沿海,受夏季风或台风影响,暴雨较多,再加上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因此,洪涝灾害多发。
2) 台风本区既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强、最频繁的地区,也是全国风暴潮频率最高和灾害损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3) 地震本区正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2. 东南沿海地区一旦发生灾害,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东南沿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知识点四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 环境特点(1) 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耍的农业区,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区2) 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3) 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2. 主要自然灾害黄土高原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水土流失,此外,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3. 水土流失的原因(1) 黄土质地疏松,易被侵蚀2) 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3) 夏季暴雨较多,冲刷强烈知识点五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 位置: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2. 原因厂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降水丰沛<植被破坏严重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3. 地震灾害的特点:活动强度大、频率高、危害大探究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及其产生原因【问题导思】1. 干旱多发区主要在哪些地区,其多发原因是什么?【提示】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是干旱多发区,其主耍原因是这些地区屈于季 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降水的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当降水较常年偏少时,则易 导致干旱发生。
2. 我国境内滑坡、泥石流发生最多的是哪些地区?其自然原因是什么?【提示】 西南山地、青藏髙原东南部多滑坡、泥石流灾害原因:多山地、地形复杂、表层岩体破碎自然灾害的产生主要与自然环境有关,社会经济环境可诱发自然灾害,使受灾面积和程度扩 大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产生原因分析如下图所示:例1读我国洪水灾害、风暴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洪水灾害严重的流域有哪些?其中水文灾害多发区的是哪些地 区?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其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地带是 ,原因是什么?【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图例从图中提取洪水灾害和风暴潮的发生地区,并结 合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英成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且地处阶梯的交界处,多迎风坡,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 这些地区成为我国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第(2)题,风暴潮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 带,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因而风暴潮所帯来的灾 害极为严重答案】(1)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珠江流域、黄河下游、辽河流域、嫩江流域、渭河 流域、四川盆地、长江流域自然原因有: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地处阶梯的交界处,多迎 风坡;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东部临海人文原因有: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水土流 失严重;中游围湖造出,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帯;人口稠密2)东部海岸地带该地带分布有众多的港口、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盐业、渔业、 海洋养殖业发达,是一条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探究二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类型及成因【问题导思】1. 东南沿海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为什么说其一旦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严重提示】 主要有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因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灾害, 损失十分严重2. 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提示】 本区处在由农业区向牧业区,由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由平原向山地、高 原,由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与本区自然灾 害的发生关系密切1. 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灾害自然因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共同原因气候地形干旱春季气温冋升很 快,蒸发旺盛,降 水不足X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 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 降植被破坏洪涝降水集中(7、8月地势低平,起伏不合理开垦使地表缺乏植被份)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和缓,蓄洪、泄洪能力不足保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泄洪能力下降2.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类型及成因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多发灾害损失严重3.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类型及成因地理位S待殊,处于过渡地带」人口众多,经济发达4•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灾害成因川滇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其成因如下图所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I地形复杂I-T•湿季分明•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滑坡、 泥石 流活 动频 繁地震、 滑坡 和泥 石流 为主 的灾 害系例2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 十分艰巨结合我国白然灾害区划图,冋答下列各题和,牛物灾害主要是,此外,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是(2) II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其成因为,另一种主要灾害为(3)受海洋影响最强烈的是区域(填字母),同时,木区是全国受影响最强的地区⑷若说I、II、III三区域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气象灾害,则IV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 型为【思路点拨】 解答木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各区域的名称,其次是掌握各区域自然灾害的主 要类型解析】 第(1)题,I地区主体部分为黄淮海平原,水旱灾害频发,该地区的东部有鄰城 一庐江地震带,易受地震影响本地区还是我国主要的蝗灾区第(2)题,II地区为黄土高 原,主要灾害为旱灾和水土流失,并忖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分析水土流失成 因时,应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入手第(3)题,111地区的沿海如广西、广东、福建、 浙江、台湾.海南等地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及其形成的风暴潮对该地区影响巨大。
第(4) 题,IV地区为川滇地区,主要存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答案】(1)干旱洪涝地震蝗灾(2)水土流失①地表坡度大;②土质疏松,抵抗洪水侵蚀能力弱;③夏季暴雨集中;④人类大暈破坏植被,造成大面积的裸露地表,缺乏保护 干旱(3) 111台风风暴潮(4)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图表解读教材第69页图3-3黄淮海平原地形[图表展示][解图精要]由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图例和注记可知:(1) 黄淮海平原地跨冀、鲁、苏、豫、皖、京、津五省二市;(2) 黄淮海平原由黄河、海河、淮河三大河流冲积而成,其中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3) 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倾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 冲积物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 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