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媒体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影响.docx
6页试析媒体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影响 【Summary】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变得多样化,于是严肃、正经的新闻不再具有唯一性,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软新闻在媒体报道中的比重增大,硬新闻也开始采用软化报道的形式本文试从媒体的新闻娱乐化倾向来探讨其变化的产生原因和带来的社会影响Key】新闻娱乐化;硬新闻;软新闻在互联网尚不发达,自媒体还未出现时,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主要来源于专业的媒介机构伴随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仿佛又回到了“口口相传”的年代,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似乎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大众媒体面对自媒体发起的挑战积极做出了回应:新闻娱乐化1. 新闻媒介的职责杨保军先生在《新闻精神论》里对媒介职责做了很好的概括,主要是:求实为本的科学精神;正义至上的人文精神;和谐为美的自由精神简言之就是媒介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忠实地反映社情民意,用主流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导社会思潮和舆论走向,通过客观、真实、科学、准确的报道,推进社会文明,促成社会的和谐发展2. 新闻娱乐化的成因2.1 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公众的选择多样,媒介要生存就必须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顺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受众的注意力大小是其经营是否得当的主要衡量标准。
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收入,媒体的市场份额、收视率、发行量等都会影响广告收入在媒介产品中加入广告依靠的是“二次售卖”理论二次售卖”理论指的是媒介单位先将媒介产品卖给终端消费者,然后,再将消费者的时间卖给广告商或广告主的过程而在多种媒体共同发展、公众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只有迎合受众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娱乐在吸引受众方面无往而不利商业化的浪潮使得媒体不得不以“受众”为中心进行新闻生产2.2 新闻媒介的娱乐功能和受众需求的相互促进美国学者C.R.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中,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其中第四个功能便是提供娱乐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中也提及到媒介的娱乐麻醉作用简言之就是大众媒介在提供受众信息的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拉扎斯菲尔德在其著作《人民的选择》中提出了“选择性接触”假说,包含“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这项假说虽是针对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调查得出,但对于人们关于信息的选择也同样适用:公众只愿意接受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人们对娱乐需求的渴望以及媒介对其要求的满足,两者相互促进助长了媒介中新闻娱乐化的倾向。
人们的渴望与媒体对其的满足两者相互促进2.3 自媒体大量兴起破壞原有的新闻内容生产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崛起,所带来的是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和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自媒体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表达观点的重要工具由于通讯工具的便捷使得每个人都有了在网络上发声的机会,同时网络传播又具有即时性、互动性、传播费用低、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发布在网络上,因为具有时间上的接近性和心理接近性,所以可以很快得到其他人的点赞、转发、评论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大众媒体只有不断的将新闻内容娱乐化才能贴合公众的兴趣3. 新闻娱乐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新闻的娱乐化倾向是应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而衍生出来的发展趋势 当今人们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精神压力大,他们渴望从媒介中寻找休闲的方式,闲暇之余娱乐内容便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新闻的娱乐化增加了人们对于新闻内容的心理接近性,可以增加用户粘性以及忠诚度近段时间,央视主持人朱广权“说段子”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他将新闻的内容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即通过硬新闻软化处理的方式,这种做法使得传达的中心不变,换一种表达方式更易被公众接受。
抓住了公众的注意力,提高了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更好的实现寓教于乐4. 新闻娱乐化带来的消极影响4.1 媒体公信力下降在互联网尚未如此普及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单一,处于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只能接受来自媒体机构的新闻信息,那时的新闻信息均由人工把关,发布周期至少为一天,内容以硬新闻为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指导性的新闻)具有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力量然而今天由于多种媒介的兴起使得公众话语逐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此种现象所带来的结果便是媒体要生存就要迎合受众追求娱乐的心理需求,于是软新闻的比重增大,硬新闻也开始采用软化处理的方式这样的做法虽给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但却模糊了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最终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4.2 硬新闻软化,削弱传播效果为了让公众能更好的接受新闻,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已经成了媒体行业内的方式使得原本严肃、具有强思想性和指导性的新闻为了看起来鲜活有趣,大量记者从严肃的内容中寻找有趣的视角切入对新闻进行解读此种做法虽很好的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硬新闻原本该有的严肃性和价值且这种做法通常会导致避重就轻的结果,从事物的细致末节切入往往会忽略事件的核心,甚至本末倒置。
因此公众在接触此类信息时,往往读不出新闻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以及所要传递的价值观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媒体所希望达到的传播效果4.3 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被削弱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提出“议程设置”理论,即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新闻娱乐化最终呈现出来的便是硬新闻中的严肃性被消解,媒介所赋予新闻内容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人们在看到新闻时最先关注的是其中的娱乐部分,而对于媒介真正想要传达的内容就如“过眼云烟”,最终留给人们的是娱乐过后的愉悦感人们对于新闻大事的关注度已然让步于娱乐时的快感5. 新闻娱乐化的治理路径5.1 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电视人”“容器人”“土豆沙发”“媒介依存症”这些词语都是由于人们过于娱乐而产生的名词公众的媒介素养一直是大众热议的话题,媒介素养不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面对信息时,不能抓住信息表达的核心因此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媒介素养的提升除了需要公民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定期开展讲座,网络监管部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5.2 媒体找准自身定位公众对于娱乐的需求虽是新闻娱乐化的“导火索”,但媒体不假思索的一味满足更是促进了新闻娱乐化的最终形成。
媒体虽采用市场化经营,但媒介内容与普通产品不同,其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坚持新闻专业精神,让新闻回归到对新闻本真的报道中,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受众,需停止对低俗内容的追逐同时媒介内容的娱乐化也会造成公众认知的浅层化,特别是不利于青少年三观的形成5.3 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媒介环境发展的走向与政府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媒体虽是市场化经营的模式,但在其出现不利于公众或不利于媒体的情况时,政府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和管理,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政府可以促进新闻媒体内部建立协调运行机制,在新闻发布之前对内容进行层层审核同时也要完善新闻行业的市场运行,为媒体创立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6. 结语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是一种必然,然而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且在发现问题时,应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政府、传播者、受众只有一起努力,才能共同推进媒介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Reference【1】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00—103 194—199【2】朱文倩 麻醉与反叛:新闻娱乐化倾向下媒体与社会的互动[J] 传播力研究 2019(21)【3】曹文扬.新闻娱乐化逻辑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J]. 今传媒 . 2019(08) -全文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