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互联网设备公司现代公司制度中的产权制度方案.docx
49页泓域/工业互联网设备公司现代公司制度中的产权制度方案工业互联网设备公司现代公司制度中的产权制度方案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 3二、 工业互联网:工信部再次发布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4三、 必要性分析 4四、 公司概况 5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5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6五、 现代公司制度中的法人财产权 6六、 现代公司制度中的控制权 10七、 钱德勒对“现代企业”的描述 12八、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13九、 近代的公司制度 16十、 原始的公司制度 18十一、 产权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形式 20十二、 财产的私有、共有与公有 22十三、 事业部分权的M型结构 27十四、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三原则 28十五、 法人治理 30十六、 组织机构管理 40劳动定员一览表 41十七、 发展规划 42一、 产业环境分析南宁,简称邕,别称绿城、邕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7个区、5个县,总面积2211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7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5.41万人,城镇人口452.61万人,城镇化率62.4%。
南宁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西南部,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也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国家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南宁古属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建晋兴郡,为郡治所在地,南宁建制从此开始,至今已有1700年历史;唐朝贞观年间(632年),更名邕州,设邕州都督府,南宁的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邕州路改名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南宁得名始于此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南宁定位为面向东盟的核心城市,支持建成特大城市和边境国际城市;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23年,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在广西举行,广西计划采取以南宁市为主,其他城市辅助的办赛模式举办青运会二、 工业互联网:工信部再次发布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助推工业互联网发展。
4月13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从夯实基础设施、深化融合应用、强化技术创新、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安全保障、完善要素保障等六方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亮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将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持续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区域和行业分中心建设,基本完成重庆、山东、浙江、辽宁、江苏、广东等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区域分中心建设,数据中心的发展将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打好坚持的数字底座;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打造10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速相关企业成长三、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四、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谭xx3、注册资本:86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4-7-117、营业期限:2014-7-11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2456.919965.539342.68负债总额6405.985124.784804.48股东权益合计6050.934840.744538.2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45332.6436266.1133999.48营业利润7495.805996.645621.85利润总额6782.025425.625086.52净利润5086.523967.493662.2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086.523967.493662.29五、 现代公司制度中的法人财产权现代公司制度中的“法人财产权”,是我国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法人财产权的概念,是针对股份制企业出资者所有权同企业经营决策权分离的状况提出来的它的含义既不同于传统上说的“经营权”,也不同于产权经济学所讲的“控制权”,这是一种新的提法,是一个理论的创新股份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伟大的革命”,能将分散的私人资本迅速集聚成巨额资本,使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深刻的分离但是,美国的股权高度分散的状况是否具有普遍性,经理人员的职权是否都达到了“经理革命”的程度,我国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中央文件没有采用西方的“控制权”说,而是另辟蹊径,提出了“法人财产权”说然而,回避了原有的矛盾,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法人财产权的内涵是什么呢?目前理论界对此争论较大,大致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经营权”说,即将法人财产权解释为经营权马克思在分析股份制的财产结构时指出:股份公司采取了“社会资本”的形式,“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资本所有权这样一来现在就同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完全分离”。
这些论述是符合当时股份制的发展实际的,但在所有权与经营权日益分离,乃至出现“经理革命”之后,再将法人财产权解释为单纯的经营权,就显得过于狭窄了弥补的办法是将经营权的内涵扩大,例如在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企业的经营权就已经包含了对财产的依法处置权,这实际上就是向所有权靠近了一步第二种观点是“所有权”说,即将法人财产权解释为法人所有权这里所说的法人所有权,是指通过出资者权能转移而产生的所有权利,其作用并不是确定财产在法律上的最终归属,而是为了使法人作为主体,能够在交易中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和责任,即确定财产在市场交易中的现实归属问题,如购买、销售、债务、税收、利润等有人把法人所有权说成是一种新型的所有权,它产生的基础是资本的价值形态(股票)所有权同实物形态(企业资产)所有权的长期分离,即出现了所有权的双重存在此外,还有的学者使用了信托所有权、经济所有权、相对所有权来解释法人所有权但是,无论怎样解释,无论怎样对法人所有权加以限定,它们都与所有权的“一物不属二主”的原则相矛盾,因而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第三种观点是“控制权”说,即将法人财产权解释为控制权产权经济学家阿尔奇安认为:股份公司“使有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决策,这些实际控制的能人不必承担全部价值实现结果的风险”,从而使经营决策权与承担市场风险责任相分离,前者称为“控制权”,后者称为“所有权”0。
控制权观点已在经济学中广泛使用,它既可以回避上述两种观点中的矛盾,又可以贴近现实但由于对控制权的内涵尚无权威性的解释,没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因而又会造成新的争论第四种观点是财产权说,这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首先使用的财产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一定财产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如前所述,《罗马法》将财产权分为三类:物权、债券、继承权其中物权又分为自物权(即所有权)和他物权(如使用权、经营权、采矿权、地役权、抵押权等)财产权说的长处是,比经营权说的权利范围扩大了,同时又避免了所有权说的矛盾缺点是权利范围过于宽泛,法人财产权到底是自物权还是他物权?还是没能说清楚,因而这一提法出现后仍未停止过争论以上分析说明,目前对法人财产权的认识还远远没有统一但透过概念之争就会发现,虽然各种观点对企业法人所拥有的权利做出了不同的抽象概括,但在解释法人权利的具体内容时却比较接近这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这就是如何更科学、更准确地概括日益扩大的企业法人的权利这一事实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我们可以对法人财产权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它是以公司制企业中董事会和经理为代表的公司法人对本公司资产所实际拥有的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它可以通过《公司法》的具体条款来体现。
同时,公司经理人员的职权范围,与公司的股权结构密切相关,对不同的公司应作具体分析,不应笼统地作结论例如,我国的国家控股公司、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家族控股公司、日本的法人相互持股的公司,其经理人员的职权就有很大的差别至于美国模式能否成为一种世界趋势,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风靡全球,则还有待观察六、 现代公司制度中的控制权在资本主义初期,企业规模不大,管理较为简单,因而经理在公司产权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太重要正如马克思所说,经理是别人资本的管理人,是特种雇佣劳动者;经理的薪金是某种熟练劳动者的工资,这种劳动价格也受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董事、监事在经理之上,但在实际管理之外,对于他们来说,管理和监督只不过是掠夺股东、发财致富的一个借口而已总之,当时的经理人员处在股东会和董事会的严格控制之下,他们所掌握的只是一般的经营权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世纪末,马歇尔提出,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才能是生产的第四个要素,是利润的来源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理论,进一步肯定了企业家的作用同时,一些经济学家还根据经理人员的权利日益扩大的事实,提出了“经理革命”、“经理资本主义”,的观点。
他们认为,工业生产技术的日益复杂化,要求特别的管理技能,越来越脱离生产的股东不得不将管理责任委托给拥有专门管理技能的人这样,企业实际上由一个精明的、熟悉内情和懂行的薪水集团—经理阶层所控制,数以万计的股东则构成了越来越无联系、无组织和淡漠的委托集团,结果出现了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但也有不少反对者认为,存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已被夸大和误解,管理自由的存在无论如何从未达到过这样的程度,经理们对一小群主要股东的要求依然是服从的特别是集中的股东集团,如银行、投资公司的出现,更加支持了这种观点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还会继续下去在股权分散与经理人员掌握控制权的前提下,如何激励经理的主动性、约束其行为,就成为极重要的问题这一点将在第七章中探讨,这里只作简要说明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主要是设计经理报酬的构成,使之与经理的贡献紧密相连经理的报酬一般由固定工资、奖金、股票和股票期权四部分构成每一种形式的报酬都各有优点,又各有缺点固定工资的激励作用不大,但保证了经理人员无后顾之忧;奖金与当年的业绩相关,有激励作用,但又可能引发短期行为;股票和股票期权的设计最能反映公司真实业绩,有长期激励作用,但经理的风险过大。
所以,应有一个合理的报酬组合此外,经理人员的工资总水平的确定也有难度例如,李•亚科卡挽救了濒。
